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荣慧 《亚非纵横》2008,(6):28-34,40
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恢复在中亚的影响。梅普组合政权模式保证了俄中亚政策的延续性。俄格冲突后,俄中亚政策将更加主动和强硬,以巩固目前在中亚地缘政治竞争中的相对优势。目前,俄中亚政策在战略层面上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是策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伊斯兰运动的复兴,促使原苏联地区特别是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并同时催生伊斯兰极端势力。苏联解体后,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一些觊觎国家政权和图谋实现民族独立的宗教极端势力,以"圣战"的名义向世俗政权发难并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致使中亚各国的安全和俄联邦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中亚和北高加索均属原苏联管辖的领土,这两个地区宗教极端势力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3.
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加上西方势力的渗透,引发今年3月的政治事变,导致政权更迭。这一事变将加重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因素。吉新政权也将长期面临国内政治不稳定、经济和社会问题痼疾难治,以及与大国关系难以平衡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瓦哈比教派与中亚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伊斯兰教瓦哈比派势力在中亚迅猛发展。其恐怖的原教旨主义活动直接威胁着中亚地区的世俗政权,对中亚国家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中亚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警惕。瓦哈比派势力在中亚的发展已不仅是一个教派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中亚国家安全的政治问题。一瓦哈比...  相似文献   

5.
中亚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是一个国家构建与政治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各国不仅要解决权力结构体系的"去苏联化"和本土化问题,还要处理民族国家构建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政权的世俗化等诸多问题。独立与转型20余年来,中亚五国在三权分立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本国发展状况的权力结构体系和政治系统。但由于多数中亚总统制国家尚未经历正常的政权轮换,其宪政民主体制没有完成制度性巩固。因此,尽管这些国家的总统拥有无人撼动的政治威望,但伴随领导人步入"老人执政"时期,政治权力体系的结构性与制度性矛盾也日渐凸显,并有可能在后"老人执政"时期对政权稳定构成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6.
中亚五国发展回顾与跨世纪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五国1991年先后独立至今,已经度过了9个年头。在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国家草创初期之后,各国的政权建设趋于成熟稳定,经济生产开始缓慢恢复,对外政策也逐渐灵活稳健。但是,随着中亚地区①内部各种矛盾的发展和地区外部势力影响趋强,中亚各国在跨入新世纪时仍将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势,广阔的前景与潜在的危机共存,构成了中亚各国发展的共同特点。一中亚五国独立后克服了最初几年暂时的迷惘和彷徨,在政权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等重大领域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  相似文献   

7.
后阿富汗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亚外交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3年里,阿富汗战争主导了美国的中亚政策。在从阿富汗撤军后,美国中亚利益的结构将发生变化,阿富汗战争不再是美国中亚政策的主导因素,这将导致美国中亚政策的变化。中亚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将下降,美国对中亚的关注将减少。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亚的地位也将下降,但美国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将提高。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将上升,地缘政治将重回美国中亚政策的中心,大国力量对比将呈现新形态。美国将继续推进"新丝绸之路战略",继续参与中亚的"大游戏",但它将以俄罗斯还是中国为主要对手,存在不同判断。  相似文献   

8.
阿富汗与中亚有着非常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同时阿富汗问题对中亚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随着2021年美国仓促撤军、塔利班重新夺取政权,中亚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引发大国为争夺地区安全和经济主导权展开新一轮地缘政治竞争,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又遭遇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中亚地区安全的新特征、新变化的梳理和分析,发现阿富汗变局后中...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的特殊年份。回顾中亚地区的治理历程可发现,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大体经历了规则治理为主到关系治理为主的演进。中亚国家独立后的优先任务在于学习并接受国际规范与规则,提升自身的国际生存能力,而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中亚国家间的互动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这种态势,导致中亚地区治理具有浓郁的规范治理的特征。而“9·11”事件后,尤其是当2003~2005年间“颜色革命”波及后苏联空间时,中亚国家意识到处理好与域外大国的关系极为重要,因其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政权生存,由此导致各国将实现对各种关系的大致平衡视为国家优先任务,这使中亚地区治理的关系治理特征凸显。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反映了参与中亚地区治理的行为体逐渐增多、地区治理议题日益繁杂、治理主体间关系日益复杂等现实。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有多重影响,如中亚国家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地区治理成效好坏参半,各国寻求关系平衡增大了大国主导中亚事务的难度,使中亚地区逐渐形成了后自由主义的地区秩序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受国际与地区形势发展的影响,其地缘政治呈现出“边缘地带”“中间地带”特点,在某一时期某一种特点更为突出。2021~2022年,在阿富汗变局、乌克兰危机等重大事件背景下,中亚地缘政治地位凸显,同时地区各国也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中亚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在新形势下,中亚国家尝试塑造新的地缘政治角色,通过“通道外交”“纵横外交”推动该地区成为中南亚、中西亚的“枢纽地带”,希望以此减少地缘政治对抗加剧带来的外部风险,走出一条新的跨区域合作发展道路。本文尝试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中亚三种不同的地缘政治形态与中亚政治稳定和安全风险的关联。研究发现,地缘政治作为外部因素,与政权交接、社会矛盾和安全威胁等中亚的内部问题,都对中亚国家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内外因素相互牵连;当中亚地区处于“边缘地带”时相对稳定,处于“中间地带”时挑战增多,成为“枢纽地带”有难度、有风险,对中亚稳定有利亦有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