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霸权稳定论"认为,国际体系要维持稳定,必须要有霸权国家存在,且霸权国家能够并愿意为国际稳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美国作为霸权国,应该为国际稳定提供公共产品.冷战结束后出现的所谓"单极稳定论",是霸权稳定论、机制稳定论的逻辑发展和新现实主义的时代回归,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衰落之中的霸权时代,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相关国家合理分担,美国需要合作者,而中美合力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将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单极世界的变数--对单极稳定论的一种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单极稳定论进行分析与批评.文章认为,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来看,单极没有改变国际体系的根本结构,仍未打破国际无政府状态的逻辑,因此,它无法阻止安全竞争与均势政治的发生,有些国家选择追随只是为了生存;从事实上看,冷战之后,世界各主要力量都对美国进行制衡,竞争的焦点在经济,单极世界并不太平;单极格局虽然不可能很快转换成多极,但仍有较大的变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批判的角度整理了有关中国崛起的研究观点,介绍相关问题的争论点和观点,并提出反复思考中国崛起的意义所在.对中国崛起有很多种看法,"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是其代表性观点,但不应忽略这些观点不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围绕重要的国家利益,中美在每个重大事件上都显示出矛盾和对立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矛盾本质上隐含着西方式价值观和中国式逻辑的冲突;"中国发展模式"的异质性和更富进攻性的对外政策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西方学者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崛起是否会对东亚及世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上;中美围绕中国崛起以及中国的作用展开了无数次争论,这种争论只是徒耗精力,美国要改变对华认识,中国则应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崛起将为东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霸权稳定论的理论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霸权稳定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霸权稳定论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 ,而且是现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冷战结束后 ,两霸相争的国际政治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不少美国人认为世界是美国的单极世界 ,可以放手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霸权。因此 ,弄清霸权稳定论的来龙去脉对认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所谓美国单极霸权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一、霸权稳定论的理论结构霸权稳定论是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P .Kindlleberger)首创 ,罗伯特·吉尔平 (Rob…  相似文献   

5.
"民主和平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 ,“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持续升温。持此观点的人一直运用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铁律”的“民主和平论”来论证所谓“中国威胁”。文章认为 ,“民主和平论”及其演绎出的“中国威胁论” ,从本质上看是在宣扬一种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西优东劣”的“善恶对立”式的寓言。文章得出结论认为 ,依据“民主和平论”推断“中国威胁论” ,其自身恰恰体现出的是其反民主、反和平和对当今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赵嵘 《现代国际关系》2007,81(12):40-45
"9.11"恐怖袭击事件使美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发生巨大变化,布什政府随之对美国的联盟战略加以调整,依靠"反恐联盟"、"意愿联盟"、"任务联盟"等非正式联盟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美国之所以调整联盟战略,是因为传统的联盟战略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美国与传统盟友的关系需要调整,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新保守主义的"帝国论"对美国外交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布什政府的联盟战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能保障美国单极霸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与"文明冲突"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理解"9.11"事件与文明中突论的关系,首先要澄清对文明中突论的认识误区.笔者认为,亨廷顿正是通过搭建文明和国家、价值和利益之间的桥梁,并在反理性选择理论和保守现实主义所界定的学术思想的连续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里,苏联问题研究任重而道远.本文认为,我们的研究领域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研究方法要坚持"合力论".研究对象是必须扎扎实实地认清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国情和历史,重新看待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很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军事共产主义";对新经济政策的意义还要着重研究,实行这一政策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几乎还是研究领域的"空白",填补这些"空白"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苏联史中一直存在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任务,列宁最早提出问题,但在苏联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悲剧.作者欢迎就文章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拉美化"命题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但对"拉美化"的定义出现了多样化,并没有产生一致认同的概念.在对"拉美化"的分析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对拉美地区经济改革的误导可以解释为产生"拉美化"问题的原因所在;第二种观点认为,拉美国家政府治理的缺陷是"拉美化"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三种观点把"拉美化"问题归结为拉美文化中"民粹主义"的反映.一些中外学者把拉美情况同中国的情况做了比较分析,其中某些观点和建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失败国家论"和"新帝国主义论"--新世纪的霸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国际观察》2002,(5):46-50
"失败国家论"认为"失败国家"没有在国际社会生存的权利,"新帝国主义论"主张对"失败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两论"是新世纪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英等国提出的新干预理论,"两论"的实质是要美国借当前国际反恐之机依靠武力建立新世纪霸权.在国际社会求和平、求发展的时代,"两论"势必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两论"也不会有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冷战思维的新保守主义,突出反共意识,强调“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和“道德政治论”,鼓吹“单极稳定”和“霸权领导”;提倡西方价值观为特色的新自由主义,挑战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并按西方价值观建立国际制度与规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第三条道路等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思潮出现的3种新动向。作者对此从国际关系构架学理以及实践上进行了服人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失效国家"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针对"失效国家"问题的国际行动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国际学界现有文献的分析,梳理了解决失效国家问题的三种代表性主张,即"国家重建论"、"主权限制论"和"自然演化论"。文章分析了每一种主张的主要观点,讨论了其理论优势和内在不足,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理论脉络与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多边外交"战略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悦 《国际观察》2003,(1):32-36
"9.11"事件后,俄罗斯不仅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与他们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这就是俄罗斯推进"多边外交"战略时的一个基本态势,文章继而对俄罗斯的"多边外交"走向和价值取向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想"具有特殊的内涵和特点,它对战后日本发展道路的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60年代的"现实主义和平论"和70年代的"安保效用论"使建立在"和平四原则"基础上的"和平主义思想"发生蜕变,而90年代以来的修宪思潮更使"和平主义思想"受到极大冲击,使之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论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社会主义"是查韦斯总统在2005年提出的政治口号.为了实施"21世纪社会主义",查韦斯采取了以下措施:在理论上和组织上创造条件,奉行"强人政治"战略,控制舆论工具,强化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力实施扶贫计划,开展土地改革,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对美国保持"政冷经热"的关系,清算"全民公决"中的反对派.但是,查韦斯在追求"21世纪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政治上的反对派与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沆瀣一气,对委内瑞拉的政治稳定构成巨大威胁;许多委内瑞拉人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含义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马列主义政党;"21世纪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牢固;美国继续对查韦斯采取敌视政策.  相似文献   

17.
刘永涛 《国际观察》2005,46(5):31-38
近年来,对外政策分析中最为显著的理论探索之一是对身份(或认同)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一定的国际体系里,一个国家想要什么和为了得到它而采取怎样的行动,在含义上并非完全由该体系中的物质结构所决定,它还与国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所处的身份有关.本文讨论了语言如何作为一种力量成为建构行为体身份的社会工具;然后把身份作为对外政策分析的一个变量,将其放在语言建构的环境下加以认识.本文最后以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邪恶论"为例来说明美国的现当代对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所涉及到的对"自我"及"其它者"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快速升温,尤其是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扩大,美国国内出现了"中国威胁美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美国新一波"中国威胁论"的延伸与升级,它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心.本文在梳理该论调出笼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的嬗变来探讨"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拉关系的影响,提出几点发展未来中美拉三边关系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崛起之际,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等国家论"、"中国机遇论"和"责任大国论"等观点。然而,这些有关中国崛起的话题,只是集中于中国是否具有威胁亚洲和世界安全的能力,缺乏对中国如何评价自身崛起以及有无威胁周边国家意图的分析,而且没有分析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和应对。本研究依据对中国及其周边7个国家的舆论调查,比较分析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证明有关中国是威胁或者是机遇等观点都太过片面。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表面上看是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军事纷争,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冷战结束后美对俄长期战略挤压的必然结果。美国忽视俄罗斯传统的安全利益,固执地推行北约东扩、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及煽动"颜色革命"等举措,本质上是其缺乏制衡的霸权性全球权力扩张的结果。俄美因格鲁吉亚问题关系紧张,具有单极体系下国际权力结构内在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美俄冲突因而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