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都留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著名的延安精神就是从这个黄土高原的山沟里孕育出来的。 岁月的流逝,已使延安变为一种光荣的象征,被中国人民所珍视和崇敬。延安,也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所在。 近几年来,一股新的“延安热”在悄悄涌动。原来静静的延安城,又热闹、红火起来。“延安精神讲习班”、“赴延安考察团”、“延安夏令营”等一批  相似文献   

2.
1936年,著名美国记者斯诺撰写《西行漫记》,拉开了西方记者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抗日根据地情况的序幕。此后,这一类报道陆续增加,但数量有限。1944年夏,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到达延安,美国记者、外交和情报人员在延安开展全方位观察和对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采访,发回大量新闻报道和调查报告,把美国对延安抗日根据地的报道推向高潮。本文根据新闻报道和观察组的调查报告档案,梳理记者团和观察组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实描述展示延安抗日根据地的整体形象。记者团的报道和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的报告,构成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观察与评估依据,并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曾对西安和延安的同志讲过,“西北有个‘敦煌学’,是不是也应当有一个‘延安学’?”这意见是值得重视的。有一种习惯认识,以为延安仅为革命圣地。其实,延安也是文化圣地,她产生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和延安精神之理性升华,是“延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后,总结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缺乏执政经验,也由于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历史背景,致使在延安时期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困境。本文通过三个大方面,一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实启示来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日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是党走向成熟、壮大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党校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不仅把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建成了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模范,而且把中央党校和陕甘宁边区党校(陕西省委党校前身)建成了全国党校教育的样板。延安中央党校和陕甘宁边区党校的教育实践,开辟了党校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既为当时各根据地的党校教育提供了经验,又给后来的党校教育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认真研究和总结延安时期党校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干部教育和党校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延安时期党校教育的发展延安时…  相似文献   

6.
50年前,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奴役和压迫,挺直腰杆,站起来了。而1942年的延安整风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被全党普遍认识和接受;经过延安整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得以形成;经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政治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  相似文献   

7.
朱培康 《团结》2006,(6):7-9
巍巍宝塔山,潺潺延河水。提到延安,亲切感和敬意油然而生。参观延安革命旧址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年9月中旬,我率调研组来到陕西省进行工作调研,在当地同志的陪同下有幸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似乎总是和黄土高坡、乡间土路、窑洞、小米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当我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座繁华的现代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宽敞整洁的大道、草木葱茏的公园,以及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延安古城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的气息。登临宝塔山,纵览圣地风貌;漫步杨家岭、枣园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感受延安精神,领略以毛泽东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9,(22)
编者按〕耶娃·萧又名叶华,是我国著名诗人萧三的夫人,原籍德国,摄影家。40年代,她同许多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一起在延安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本文是她对自己在延安一段生活的回忆。初入延安1940年10月22日,萧三带着我和孩子到达延安后,当天下...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3)
延安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到延安去"成为当时的流行趋势,延安成为青年知识分子眼中真理和光明的圣地,成千上万的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入革命的大潮中,为党的建设和民族解放提供重要助力。青年知识分子汇聚延安不仅推动了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发展,对当代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教育工作也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关注青年知识分子的需求,采取灌输和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大潮,延安人民要不要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抓住机遇,敢闯敢干,发展自己呢?回答是肯定的.延安的开发离不开延安精神,延安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延安人民的艰苦奋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延安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改革开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七五”期间,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的战略目标,粮食自给,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和其它地区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延安地委、行署就此提出了到  相似文献   

11.
宝塔山,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 从1936年到1948年13年间,这里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总后方。人民共和国的大厦在这里奠基,毛泽东思想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里形成,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这里孕育、诞生…… 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就致电延安人民,勉励他们发扬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他还亲自派人为延安送去了车床和医疗设备,用无限深情回报用乳汁养育了中国革命的延安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号召全党“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就来到延安考察,并由此在全国上下兴起新的一轮学习延安精神、关心延安发展的热潮……  相似文献   

12.
正一、因才受命,返回延安筹划中共七大刘少奇回延安参加并筹划党的七大是中央的决定。1941年9月26日,中央书记处同意刘少奇回延安休养。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称,中央决定刘来延安一次,希望能参加七大。4日刘少奇复电因工作需要缓期来延安。1942年1月13日,中央再发通知,决定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为什么要特意召刘少奇返回延安参加并筹划七大呢?这主要是因为刘少奇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与毛泽东比  相似文献   

13.
艾生     
《各界》2012,(9)
艾生,男,陕西佳县人,一九五六年十月生。一九七五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同年到延安工作至今。是延安青年黑白木刻活动.的组织者和发起人,先后编辑出版《延安青年黑白木刻选》两册。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2,(1)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延安革命文化。延安革命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样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长期积淀的精神成果,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的文化凝结,是党的独特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整体的革命记忆,彰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强大的鼓舞作用,对中国人民重拾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鸿召 《各界》2008,(1):15-18
史沫特莱把交际舞带到延安   1937年1月底,美国人史沫特莱来到延安.延安交际舞就是由其传授,并作为向封建势力的挑战,而逐渐时兴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8)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首先必须正确把握延安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延安精神不仅包括延安革命时期的革命领导人和全体共产党人在延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各种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应该包括这一历史时期延安人民群众形成的优良传统。换言之,延安精神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它象征着延安革命时期延安地区集体文化的结晶。在正确把握延安精神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延安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7)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及党的策略方针三大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二是毛泽东思想: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三是党的策略方针: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吴娟 《学理论》2010,(16):51-52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具体从延安时期党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和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条件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分析,力图对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历史发展进程有一个科学性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成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苏俄形态"向"延安形态"的转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范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延安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指导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工作,在坚定理论自信中,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从而将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党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而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学习型政党也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和探索。经过学习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以及七大,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经验,这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