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塞尔改造了传统的认识论,建立了现象学的认识论。现象学不是从主观成见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让对象自己显现的一种认识论方法。如何从意识、语言等主观世界走向世界的本体,这是海德格尔的问题;人为什么是自由的以及人为什么要承担责任,这是萨特的问题。在扩大的意义上,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是现象学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的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是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是最切合《周易》思想的探究,也是对意象范畴的正本清源。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下,《周易》中的“意象”并非含“意”的易象(卦爻象),而是圣人以易象所像、所立之象,亦即作为“意”的道之现象,美是向感性觉知开放的意象。这一意象观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美的本质的领会和解释。文章从存在论现象学视域对《周易》意象观的美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一个从源头处洞察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和源始地解决意象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3.
马文.法伯较早在美国引入和传播胡塞尔的现象学。他在论评胡塞尔的学说中,吸收现象学的描述方法,批评胡塞尔的超验现象学,建立自己的自然主义现象学。他的学说具有浓重的科学背景,是一种现象学方法、实用主义经验论和科学唯物论思想的综合,在美国现象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开篇。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指出,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1]。把现象学理解为一种特有的方法是学界的共识。我们将现象学的描述分析方法引入服务管理学科,是在现行金字塔管理体制难以得到改变的情况下,恪守“服务质量是服务表演和表演监控的一体化结构及其意义”的理念,希望通过管理方法从自上而下的指令式管理变为自下而上的描述式管理的自我更新,有助于破解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结构断裂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较长的时期里,卢卡奇与现象学的关系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卢卡奇在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前已经受到现象学的熏陶,其《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写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现象学观念的激发。《历史与阶级意识》不仅援用了现象学的术语及其表述形式,而且拥有一些明确可鉴别的现象学主题。卢卡奇对意识问题的重视、对意识形式和结构的分析、对物化意识的批判特别是对阶级意识与主体建构之间关系的阐释都明显借鉴了现象学的方法。只有承认并合理评估卢卡奇思想中的现象学维度,我们才能更准确把握卢卡奇的激进历史观和主客体同一的总体性视野。  相似文献   

6.
著者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写道:“这一系列的讲座主题是后现象学和技术科学。我先从后现象学的问题开始,描述了现象学和实用主义的融合如何适用于分析科学和技术。然后我简单回顾了科学和技术的变化历程,我将两者的融合称为技术科学。在第三讲中我以成像技术(imaging technologies)作为具体例子,表明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转化了知识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最有特色的无疑是它的"方法"。现象学的还原、本质直观、描述方法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具体来讲,就是以现象学还原为逻辑起点,以本质直观为核心方法,以描述方法为内在要求。对这三种现象学方法的探析和把握,可以使我们获得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一种总体理解。现象学方法以其鲜明的特色实现了对传统哲学方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每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是20世纪法国乃至世界至为杰出的身体现象学大师。其身体现象学的主要内容为身体主题、心身关系、身体图式、身体的体验及世界主题等。尽管其身体现象学打开了一扇观察与解释世界的全新视域,并在身体哲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存在着相应的历史局限与理论缺陷。这表现为其身体主题缺乏社会历史感,以及心身关系分析性的欠缺与身体体验的神秘虚无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批判梅洛·庞蒂的身体瑚.象学,有利干当前身体研究和精神分析的更系统科学探求。  相似文献   

9.
摆脱主客二分自然主义思维枷锁,尝试对意识进行如其所是的描述与研究,是现象学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巨大贡献,也是源始阐释交互主体性的前提与条件。本文尝试从作为整个现象学起点的胡塞尔意识现象学出发,通过对胡塞尔相关思想的逐步厘清,显露在意识现象学的视阈下,胡塞尔对交互主体性问题的分析作出的卓越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胡塞尔建立现象学理论的过程中,“先验自我”和“绝对前提”等概念的提出,成为不同流派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舒茨及舒茨之后的现象社会学家,在批判胡塞尔现象学唯我性局限的基础上,对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从“生活世界”角度理解和诠释社会行为进行了系统探讨。本文试图从认识论角度,先分析胡塞尔现象学形成过程中逻辑困境的产生,再以此为基础,讨论舒茨及舒茨之后的现象社会学家为解决这一困境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此在”慨念和“此在诠释学”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使哲学与人的生活世界密切关联,和人类的语言相结合,同时实现了由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到伽达默尔“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的一种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描述意向体验之构造成就的基本方式,形式-材料图式为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但胡塞尔对于形式-材料图式的态度是成问题的.一方面,他强调形式-材料图式在整个现象学领域始终起作用;另一方面则作了某种限制和保留,他察觉到,并非任何一个构造都具有形式-材料图式,它不适用于内时间意识领域的构造分析.因此,在构造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梅洛-庞蒂主体间性理论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对他人的存在论阐释,而这一问题与他本人的现象学观念及其对现象学本质精神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洋溢、透露着深厚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精神.基于此,他确立了主体间性理论的重要性,并对各种主体性哲学进行深刻的批判.但是,梅洛-庞蒂无论是对主体性,还是对主体间性都没有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仍然停留于一般的、原则性的结论上,这根源于他没有对人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世界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杨范沉潜乡村,从事私塾教育,是杨氏由经济富户转向文化家族的开始。正是有了教育积累,镜川杨氏逐步成为科举家族,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在理学上,介于慈湖心学与程朱理学之间,擅长《易经》。在史学上,他曾与修地方志、实录资料,尤其擅长诗歌创作,是明初宁波著名诗人之一。由杨范我们可以一窥明代前期底层塾师教育生活方式及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死亡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海德格尔将死亡定义为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列维纳斯将死亡界定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给“不可能性”以优先性,对他来说,作为此在的我们面对的死亡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说,海德格尔从死亡的角度观察生命。而列维纳斯则是将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一起考虑,因为他觉得只有生命才能为我们打开可能性;从生命的视角看,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即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威廉姆·肖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技术决定论"的解读,认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威廉姆·肖的这种解读坚持了马克思最根本的"生产力动力学"的学术立场。但威廉姆·肖在宏观层面缺失了对资本主义的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文化价值的社会批判,在微观层面对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等具体问题的反思有所误读。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中叶,在索绪尔语言学发生深远影响的理论背景下,杜夫海纳从审美经验现象学基本立场出发,以索绪尔语言学基本观点反观艺术,认为艺术与语言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不能完全把艺术等同于语言而纳入语言结构加以研究。这种始终包含在审美经验现象学艺术思考中,从艺术与语言的相似性出发,却最终达至二者差异性和非同一性的艺术语言差异观,一方面体现了上世纪美学及文艺理论的语言学转向,特别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现象学美学研究方法对后者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拍板确定主题,营造氛围,为会议成功召开创造良好条件;他指导文件起草,称赞其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极大提升了会议的历史地位;他鼓舞信心,指点迷津,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陈嘉庚是南洋著名的华侨领袖,他在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前,一直视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但在抵达重庆后,他所看到的国民党的贪污腐化、消极抗日和专制统治引起了他对抗战前景和未来中国发展前途的极大忧虑。经过延安之行,陈嘉庚看到了中共领导人的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以及延安所建立的廉洁政治,他对于中共的认识从国民党的种种歪曲污蔑中摆脱出来,思想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对国共两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陈嘉庚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