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治安管理学》课程是全国各公安院校治安管理专业均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研究治安管理的基本理论、治安管理组织和手段以及治安管理的"七大管理"和"三大查处"等内容,它具有教学内容涉及广泛,授课对象多的特点。但是由于《治安管理学》课程内容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联系紧密,与公  相似文献   

2.
治安管理主客体的矛盾构成了治安管理工作的基础,如何解决主客体的矛盾是治安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治安管理主体是多元素构成的,由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等组成。以"人"为中心将治安管理客体分为依靠、合作、保护、服务、防范、控制和打击惩治七类,比传统的以"事"为中心进行的划分更具合理性。建立在多元主客体关系基础上的治安管理工作复杂而多元化,理顺这一基本工作机制,对治安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治安管理现代化科学体系的形式和内容:治安管理思想的现代化。要树立改革意识;现代管理观念体系;转变思维方式与方法。治安管理组织的高效化。建立精干的决策机构;建立高效的执行机构;建立严密的监督系统;建立灵敏的信息系统;优化治安管理的程序。治安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动态化;管理方法规范性;管理方法的准确化;管理方法的最优化;管理方法的文明化。治安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治安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物资装备达到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水平。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治安管理科学化应是治安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假设、原则、原理、方法的科学化,治安管理体制的科学化,治安管理行为的科学化和治安管理"理论——实践"同构体系的科学化。治安管理主体结构科学架构的基本标志是建立由多元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属地警察和社区公众等参与的社区治安群,其核心问题是警察职能设置的科学化。构建和谐的治安管理制度,必须实现社区治安管理制度供求平衡与整合,形成"权利——义务"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治安学理论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它是指体现治安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贯穿于治安管理实践始终的指导治安管理立法和治安管理执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服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服务于党的基本纲领的原则 ;依法管理的原则 ;专门机关管理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治安管理处罚权与和谐社会建设在终极目标上契合一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治安管理处罚权在运行过程中与公民权的保障发生冲突.治安管理处罚权的设定有其历史和制度渊源,社会主导型价值观、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政治体制等对治安管理处罚权有重要影响.应进一步规范和制约治安管理处罚权,提高治安管理效率,完善公民抵抗权和参与权.  相似文献   

7.
当前,传统的群防群治工作出现弱化趋势,社会治安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新形势下推行治安管理社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治安管理社会化包括治安活动的组织化、安全服务的市场化、打击犯罪的合作化、城乡管理的均等化、宣传教育的大众化。要实现治安管理社会化必须建立以党政支持为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机制,探索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的治安管理新方法,完善以社区警务为主导的社会化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以警务合作为依托的打击违法犯罪新格局,营造以宣传教育为支撑的治安管理社会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中,有着各种类型的民间组织,作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者与管理者,公安机关首先应该界定合法民间组织与"非法"民间组织的区别,这既是完善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治安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公安机关对民间组织治安管理可以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为公安机关关注民间组织提供思想指导。民间组织的存在,也为公安机关研究民间组织并对其进行管控,提供了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9.
行业协会参与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公安机关对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的大部分前置性审批权力被取消,而有效的后续管理措施又没有跟上,造成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上的真空和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内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多。需要引入新的管理力量参与其中,并与公安机关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进行治安管理,行业协会便是这样一种新力量。本文就以行业协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行业协会参与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的合理性,行业协会与公安机关的互动关系,以及参与治安管理的有效方式,以期为治安管理开启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枫桥经验”与社区化治安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枫桥经验"历经四十多年,其显示的群防群治力量,铸成了中国城乡防范犯罪的铜墙铁壁.在我国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迈进时,城市化建设中的社区治安管理和犯罪预防工作更离不开"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倡导犯罪重在预防的理念为社区化治安管理指明了方向;"枫桥经验"只有结合新时期社区化治安管理的实践,才能显现其无穷的生命力.在完善社区化治安管理过程中,应从公权力之让度与市民社会利益集团的自治之培育等方面来继承并发展"枫桥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蔡成效博士撰写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哲学思考》一文,从哲学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问题。文中提出,在由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非属于介体,而是主体中的“灵魂”部分,且制约各个基本要素及其功能的发挥。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本质。蔡博士的这一观点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故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与蔡成效博士商榷。  相似文献   

12.
人类基于自身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或社会发展正反经验的深刻反思,醒悟到必须重构主客体关系以利于社会的存在和健康发展,而这种"重构"又是以可持续战略为目标模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许可中的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行政许可中存在的自由裁量权应严格限制 ,以防止行政主体利用职权进行寻租活动。可以采取公开制度、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从程序上保证对行政许可中的自由裁量权。有必要建立事后救济制度以防止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权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以及当下法学理论界仅仅关注行政相对人一方.一定程度上相对压制甚至剥夺以行政机关为代表的行政主体一方行政诉权,这并不利于行政机关服务于社会之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无助于官民平等关系的打造。应在“平衡论”原则指导下,在监督制约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的同时,适当放宽对行政机关诉权的限制,以达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间权利义务的结构性平衡。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共性的生成渊流与历史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雅勤 《中国行政管理》2012,(6):107-111,99
公共行政的自觉建构需要在公共性的研究和探讨中去获得行动方案,而行政的公共性既是一个理论概念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需要规范性阐释也需要描述性考察。然而,学界关于行政公共性的生成历史尤其是演进逻辑的研究尚显不足,这影响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理解。通过历时性回溯分析,可以看到行政公共性经历了"共同性"形态的萌芽阶段、"形式公共性"的生成阶段和"实质公共性"的萌动阶段。未来行政模式的转换必然意味着形式公共性的式微与实质公共性的彰显,而行政公共性的形式与实质的契合正是以社会转型为历史背景、以民主法治发展为政治平台、以公共利益实现为逻辑主线、以行政主体的价值选择为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广大的宗教信仰者是统战工作的对象,又是统战工作的主体.正确认识宗教信仰者在党的统战工作中的双重品格,对于做好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党做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个重大战略决策的客观依据,它为我们认识宗教"五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使我们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还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以真面目,以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侯江红 《思想战线》2002,28(2):17-20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分化。公共事业管理作为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诞生的一个新生事物 ,它是社会公共组织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协调发展 ,依法对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公共秩序的维护等所进行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监督过程。它在管理目的、管理职能、运作方式、管理的主客体、人员要求等方面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有着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以新的视角对法理学中的权力概念作了新的诠释。权力是主体为满足其需要的意志及为实现其意志的能力,权力的主观性表现为它是主体为满足其需要的意志;权力是自然生成的,不需要法律的赋予,“天赋人权”之“权”是权力的权,而不应是权利的“权”;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是权利而不是权力;法(制定法)由权力与权力间的冲突关系产生。  相似文献   

19.
环境防卫权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不可以混同。环境防卫权基本构成要件有防卫的起因是环境侵权行为,防卫的主体是受环境污染等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危险状态仍然存在时即可实施防卫行为,防卫对象是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防卫限度上是主体行使权利时不得越出权利的控制边缘。公民的环境防卫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由人们提出的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任务。问题在本质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或人与世界的矛盾。问题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为我"的主体性。问题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只有人才有问题,问题也只是人的问题。问题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不同的问题系统构成了人类不同的认识—实践领域。问题是联结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中介环节,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的认识—实践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