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意体制和政策的规范化,用法律引导、推进和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迫切要求加快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的步伐。一、要加快经济立法步伐,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于法制同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善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这是因为:第一,市场经济主要是靠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来联结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市场的主体是多元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复杂的产权、债权债务、经营关系和主体之间的权力、义务等,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和调节。第二,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它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市场主体行为的自主性,市场经济活动的契约性,市场经济往来的信用性,以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等,这些都需要靠法制作出规范,使市场的各项活动严格按市场规则进行,以维护市场秩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现代市场经济一定是法制经济。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1、从市场经济的主体来看,市场经济是一种主体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它和自然经济有本质的区别,在自然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比较简单,往往用传统的习俗和惯例就可以调整。但在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主体是复杂多元的,因而各主体间产权关系、经济关系及交换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迫切要求经济立法对主体间的产权加以确认和保护,对经济关系、交换关系加以调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张建君 《甘肃理论学刊》2001,(2):80-82,F003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发达的商品经济 ,是一种以市场作为基础手段 ,调节经济、配置资源的社会经济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对市场经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点 :(1)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 )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式 ,(3)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是市场经济的规定性表现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1)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是由市场主体多元化决定的 ,是市场的根本性特征。 (2 )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  相似文献   

4.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难题解答(十一)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各行为主体都有独立的地位、作用、权利和利益;而且,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不是靠国家的指令而是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由市场信号引导。要确保各经济主体的地...  相似文献   

5.
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本刊评论员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与理论探讨,使我们对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相互关系达成共识。市场经济是市场主体多元化、经济主体行为自主化的经济,它呼唤规范市场主体的立法;市场经济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起配置作用的经济,它要求完善产...  相似文献   

6.
一、规范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规定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是界定市场经济主体的权利的界限、义务的边缘、其行为有序或无序、规范或不规范、围绕或背离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方向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界线的标志。或者说,法律规范是界定市场经济主体行为是...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沟通国内外市场的途径杨大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上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建立和培育好统一的国内市场,是走向世界沟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基础,而国内外市场的沟通,利用国外市...  相似文献   

8.
新知识信息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刘廷安在1992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上撰文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它与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运行机制、操作规则、调节手段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同时也具有社会主义的特性。市场经济运行的共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市场提供的价格信号和其他参数配置社会资源;二是发达完备的市场体系联结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企业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成为市场运行的主体,并呈现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四是市场实行统一、公开、开放。五是经济关系和市场运行法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在所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市场经济,简要说来,就是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从经济决策的主体看,市场经济是群众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决策的主体不是少数计划官员。而是处于经济活动第一线的广  相似文献   

10.
四、评“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相容论”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以公有制为主体这种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这种手段的结合,岂能“容不下”公有制企业?邓小平同志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容不下公有制企业的市场经济,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要这种“经济手段”何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法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制的保障,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运行就是经济的运转,而市场运行的各项规则要靠法律来构筑,诸如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等,都需要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其正常的交易秩序。法律具有规范性、公开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它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有效运行。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市场经济的各个主体之间都是地  相似文献   

12.
强化市场信息管理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韦永革,周跃军,杨卫宁当前,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就必须强化市场信息管理,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更是如此。信息是市...  相似文献   

13.
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低且呈现多层次结构,这就决定了所有制结构是多元的。它既包括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利用和开发分散的闲散资金、技术和自然资源,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竞争和增加商品供给、活跃城乡市场,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和劳动者收入。只要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建立全社会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的地步,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一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社会发展的结果。它是指人们在共同遵守的市场规则下,利用市场调节资源分配,经济主体充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形态。历史的经验证明,以竞争、平等、效率、公正、民主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随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7年9月和1998年3月先后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继续强调了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些,为社会主义的中国阔步迈向现代化辟出了坦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特征之一,是经济主体多元化,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市场的主体,都可以平等竞争,国家保护个私经济的“合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坚持党性原则宋廷同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王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王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一、转换思想观念,重塑经济主体,构建市场舞台,以市场为中心组织国民经济运行 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了。武汉应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中领先一步,在放活市民、放活企业、转换政府职能等方面有所突破,取得成就。 1.重塑经济主体,培育市民阶层 在传统体制当中,企业是国家的附庸,个人是企业的附庸,因此企业和个人都没有什么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经济活动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是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马丽娟 《传承》2014,(9):83-85
市场是以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市场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得以存在,市场的不断完善使社会经济得到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这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物质条件,改变了社会发展的组织体系,为社会各类主体确立了契约精神和法治思维,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国家,经济运行和发展主要由政府官员推动,企业听命于政府,无企业家可言。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运行便主要由自主经营的企业的企业家来推动。经营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经营者成为企业家是企业进入市场并占领市场的关键,也是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  相似文献   

20.
走出认识误区 强化职业道德贺沛堂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之一。企业职业道德是指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属于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理所当然应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