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观点。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这一观点,并用以指导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实践,对于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这一部分,要着重把握改革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判断标准。要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要依靠人民群众;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以及在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论,归根到底都是对这两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国际和国内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后才提出的一个新课题。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创立了历史唯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们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改革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3页)这既说明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又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划时代的哲学家,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一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的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的历史,人们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才会有精神生活。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则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0,(10)
<正>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革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是建立在新体制对阻碍文化发展旧体制的突破之上。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讲发展,必须讲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会涉及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文化体制改革大范围展开,会面对新情况的冲击和挑战。无论是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种地位既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这个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一、中国共开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并把它正式列入已经组织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这一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纲要,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此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深刻理解和领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毫无疑问,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 首先,改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现实的物质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是由物质决定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的意识和精神尽管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的决定作用派生的。离开了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和精神的反作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 的重要特征 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致性、和谐性不但是对立统一的动因,而且是保持事物在稳定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谐动力的现实性因素已经凸显,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验的历史性总结,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和谐动力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要顺利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点。 长期以来,我们曾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这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实际。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这个理论的伟大历史作用的高度评价,又是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郑重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的事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真正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深刻含义,使自己的思想紧紧跟上时代的  相似文献   

18.
一、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新发展 早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的讲话中,首先提出“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在管理方法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加强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这是因为:首先,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它自身的矛盾运动的深刻反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上层建筑不断地与之相适应,这种不断适应的过程也就是以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为主体的上层建筑加以主动或被动调整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种调整是以改革的形式主动进行的。其次,社会主义的改革也是其历史使命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有几种说法:有些同志提出阶级斗争在从多种经济成份转变到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的过渡时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它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动力,但不是主要动力。有些同志说,生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