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理论体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外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从文明概念说起,介绍了从西方的文明观到我国现在的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中国政府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接着笔者论述了生态文明之于人类幸福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要坚持的环境资源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没有生态文明,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从谈起。本文首先对文明、生态文明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而对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高速增长、环保意识缺失、对GDP的崇拜等因素,正在引发整体性的环境恶化,孕育着生态危机。它在实践中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进而导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失调,在理论上它也是文明的人类对生态的不文明,它的存在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在"四维一体"的文明体系中,生态文明处于关键地位,它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在探讨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和生成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积极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以及加强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5.
姚伟 《法制与社会》2010,(2):195-195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本文指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文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突破,从基本内涵上讲,生态文明与社会丈明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并深刻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发展各方面所需要的。生态文明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实现的可能,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达成的条件。生态文明必将给社会带来一场从思想观念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我国生态建设和全球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此,思考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卿红 《行政与法》2010,(12):22-25
在环境资源问题较严峻的今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其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使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用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予以法律制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护,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存、发展、健康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健康已经引起了广大社会的重视。健康生态学的提出,使生态文明与公共健康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关注。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生态文明是公共健康的必要条件,公共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完善公共健康的生态法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顺应人类文明转型的必然趋势,又有着严峻的现实背景。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其次,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再次,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姜渊 《行政与法》2013,(9):38-4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生存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生态和谐是人类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从个体来看。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因此。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造就生态和谐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和有效方式。但我国目前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等都严重地阻碍着生态和谐理念的推广。所以,需要个人从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入手,从自身做起,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总体来看,生态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危害依然很严重。本文指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创造物质财富的任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源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物质、精神、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与法治建设逐渐成为我们探索与研究的方向。本文从党的十七大生态文明的理念谈起,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从理论到实践多层次地浅析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有关建议,指出应通过完善现有法律并加快新立法的出台、加强执法及配套制度等多项措施,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顺利转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时代的法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解决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法则主要有自然法则作用下的有力者居之、个人主义的"有理者居之"和团体主义的"共享而后自有之"三种。以"弱肉强食"为特点的有力者居之与当今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应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选择。"有理者居之"在当代表现为有权者居之,而权利内容的增加和权利主体的增加都只能使业已紧张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权利对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只对全部环境利益中的极小部分有效。"共享而后自有之"是应对环境危机的最佳选择,是生态文明时代应遵循的社会法则。"共享而后自有之"法则所规定的生态文明时代的法理的核心内容有三点,即适应自然、整体优先和义务本位。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现代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应践行科学发展现,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环境权是为了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挽救人类于环境危机之中而产生的一种权利,是生态文明的保障。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目前未被明确地纳入我国法律规范之中,使得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严重的趋势未能得到全面控制,公民环境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公民环境权的高度肯定,我们应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而积极完善我国环境权。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环境状况日趋恶化,一方面使立法空白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因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而亟待修改.本文从"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两个方面来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9.
吴珺 《行政与法》2014,(11):52-55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旨趣,体现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上个世纪的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人类传统文明的时代反思,从而形成了生态文明观,体现了生态文明价值归旨的逻辑展开。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现代化的逻辑发展和实践要求,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升华,集中体现为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理性选择和价值取向,是生态文明观名副其实的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20.
曹雪 《法制与经济》2010,(11):84-84
当今世界环境状况日趋恶化,一方面使立法空白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因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而亟待修改。本文从“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两个方面来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