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它构成了不同于俄国革命先占城市、后占农村的另一条革命发展道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这一道路理论的研究,自然成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课题之一。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同时胜利”论,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一国胜利”论,并不否认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同时胜利”。“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不是对立的。因此,关于“同时胜利”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过时,因而被“一国胜利”论所取代的传统观点,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社会主义胜利问题上的本来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192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沧州市64岁的退休干部张书俭历时3年,跑遍全市5000余村庄,拍摄整理出沧州市农村116位“革命母亲”的抗日档案,向9月3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献礼。沧州市全部14个县(市)都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涌现出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等一大批“革命母亲”。张书俭想到,现在还生活在农村的女党员、妇救会主任等“革命母亲”,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这些“革命母亲”都没有档案记录,有必要整理出她们亲身经历的抗日故事,抢救历史,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有许多胜利、成功之处。主要有:打垮了军阀吴佩孚、歼灭了孙传芳主力;给农村封建根基以震撼;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等。这些胜利就是在蒋、汪叛变革命以后也难于倒退回去。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实践,也教育和锻炼了中共党人和广大工农,使中共逐渐成熟起来。因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不应简单称“失败了”,而提“遭到严重挫折”为妥。  相似文献   

6.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寻路》,是继《解放》《辛亥革命》之后又一部由“天津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真实生动地展现了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至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五年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为中国革命闯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前人从未走过的独特胜利之路的艰难历程。在长达44集的电视剧《寻路》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于艰难困苦中奋斗探索,历经各种曲折险阻,最终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胜利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既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程,也是通过不断纠错而进步的历程。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纠错勇气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完善纠错机制,使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得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不断向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使得中国革命实现了从“以俄为师”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三个重大“决议”。自我纠错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制胜的成功密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 ,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 ,曲解了列宁的思想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 ,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主革命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有白区工作(主要指城市工作和其它农村的工作)农村根据地就会孤立,中国革命仍然不能取得胜利。而白区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党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以反文化“围剿”斗争为核心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领导文艺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篇章。毛泽东说过:“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最奇怪”的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具体的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左翼文艺运动在1931年底有一个策略上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取得反文化“围剿”的胜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瞿秋白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七十周年之际,中共龙岩市委、市政府在长汀举办纪念红军长征的研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领导的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长汀因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而名留青史,在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时,长汀又作为长征重要的出发地之一,而永载史册。长汀这块红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海鹏 《党的文献》2023,(6):36-41+81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1927年后中国革命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1949年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可称之为“两个转变论”。套用“城市中心论”指导中国革命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前景。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经历了历史实践检验,证明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独创性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转变道路与近现代民粹主义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革命是通过走在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农民在这场革命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社会主义也建立在农民小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呢?“民粹派”主张不经过资本主义而在封建经济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西化派”认为必须经过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做出了这样的历史选择: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国外有的学者根据马克思曾经论述的:近代史就其近代性和进步性而…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至今八十年来,世界社会主义有三次大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这三次大发展,都是以思想理论上的大突破为先导: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突破了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论;邓小平的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发展生产思想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公有制设想,否定了传统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三大发展靠的是思想上的三大突破,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革故鼎新的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15.
1949年,随着中国革命在全国的逐步胜利,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历史的转折,即从领导革命转为掌握国家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工作内容也从武装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克服党内部分同志存在的以“功臣”自居的思想,使我们  相似文献   

16.
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基层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具有自身形成基础,并在基层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相当成效。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离体制、政府条块管理制度、市场参与机制缺陷、农民主体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国家视角下的农村“厕所革命”在农民逻辑中得到部分“消解”,农村厕所建设的有效性不足,同时稀释了政府治理合法性。为此,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厕所革命”,通过制度化重构和合作式治理,有效保障农民权利实质平等,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13,(11):43-44
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8.
红军之所以能胜利地攻克漳州,首先是大革命失败后,党陆续在闽西、闽南和闽中等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大片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造成了对漳州的包围之势。据1930年3月的调查,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平和、南靖等革命根据地已经建立了7个县委、53个区委、19个特别党支部和546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从3000多人发展到10000人左右。从1930年11月至1931年8月,红军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  相似文献   

19.
古巴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宣告胜利。1961年4月,卡斯特罗领导的“7·26运动”与人民社会党(共产党)等3个革命组织合并为“古巴统一革命组织”,1965年10月改称为“古巴共产党”。40多年来,古巴共产党作为西半球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严峻的外部  相似文献   

20.
翟昕 《世纪桥》2008,(1):25-26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共产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