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依法治国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自然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内容的实现也需要有法治来作保障。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的根本在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根本在于依宪执政.本文指出要让法律信仰成为全民的理念共识,让宪法精神,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人民监督权力等都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依法治国,就是要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权大于法”的现象,摒弃“人治”·思维,营造一个公平正义、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使人从中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达到依法治国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不是政治口号,是重要的宪法规范;依法治国的权力主体是人民,义务主体是政府;依法治国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和政治上的合理性;依法治国植根于社会的客观实际;依法治国有特定的对象、时间和空间效力;反对把依法治国庸俗化。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宪法的权威性,切实保障宪法实施。为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要明确宪法和法律的关系,要大力宣传宪法,培养和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精神,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要健全和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特别是建立违宪追究机制,把宪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以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宪法价值共识就是认同并形成以宪法价值为核心的社会共识,即整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及国家工作人员内心认同而形成的以宪法价值为共识的价值观与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指导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规范。宪法价值共识是对宪法价值的认知与感悟后而生成的一种价值信仰,它是宪法实施的内在动力机制,宪法实施的好坏就是宪法价值共识认同度的晴雨表。宪法价值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共识,进而生成宪法价值共识,主要是植根于人类普世价值文化与民主社会基础之上。从宪法价值共识的角度来认识宪法实施的话,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宪法价值为共识的价值体系与价值信仰,无论宪法规范的实施,还是宪法审查制度的确立,皆以宪法价值共识为内在的驱动力,否则,宪法的实施或许依旧是一个百年来的"高贵之梦"。  相似文献   

7.
通过法律具体化宪法精神、原则和规定并加以实施一直被视作实施宪法的一种重要方式。宪法实施和法律实施都是将规范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的实施活动。表面看起来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宪法特殊的性质、功能和价值目标,宪法实施与法律实施不能划等号。法律实施规范前提的不足和法律实施的结构性缺陷让法律实施难以独自保证宪法实施的质量和效果。何况宪法实施所依靠的实施方式、路径是多元的,除了法律实施,宪法还依靠直接实施和政治实施来确保实施的全面性与效果。不过,以法律实施推动宪法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法律实施要以宪法价值、原则和精神作为指导,以保障基本权利为最高价值目标,在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体制机制中更好发挥法治化实施路径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关键是依宪法治国,公众普遍的宪法信仰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宪法信仰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程度进而影响着整个依法治国的进程。宪法信仰既是指一种对宪法的情感和态度,也是指一切按宪法规定行事的行为,它是主客观方面的统一。宪法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它是实现依法治国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9.
注重宪法和法律实施是当代法治基本内涵的普遍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是法治建设战略转移的客观要求。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实施面临着立法粗放与执行不力的困扰、经济状况与社会转型的制约、体制不顺与机制不全的束缚、法治传统与法治精神的缺失。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应加强和改进宪法实施,保障和落实公民权利,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营造和改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就说明了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宪法权威的主要途径。国家政府的各个相关部门以及领导人只有在熟知宪法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够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正确的实施宪法,为我国法制社会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加强对公民的宪法知识教育,从而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才能够一步步的实现宪法的社会化。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宪法实施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引出宪法社会化的相关内容,并提出有效措施来加强宪法的实施和宪法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依宪执政: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依宪执政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举措。依宪执政州确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方针、原则、途径和任务等具体要求,而落实依宪执政的关键环节,就是运用宪法思维和宪政体制执政。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布为标志,我国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在对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若干重要问题的认识上,仍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而通过深入思考,对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中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评析,能够使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发展规律,更加自觉地、理性地推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卢岳华 《时代法学》2005,3(3):75-78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威严的法棒、无形的法网,互补互动,为纯洁党的组织、促进依法执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两个《条例》的有效实施,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执法领域是法学、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镇,也是我国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对行政执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关于行政执法权力冲突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归纳分析近年以来我国该领域的学者对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权力冲突相关方面的观点及论述,有益于将本领域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是我党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依法行政,是加快发展,实现经济建设目标,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保证;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保护、配合和引导作用;依法行政,是落实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战略方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局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莫纪宏 《法学杂志》2012,33(12):1-8
评价宪法实施状况必须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基础之上,而对宪法实施性质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宪法实施作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考察都是正确认识宪法实施状况的有效手段。宪法实施状况主要在于考察宪法实施的监督、宪法适用以及违宪审查的状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法治状况下,只有宪法适用状况较为容易评估,特别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因为有具体的法律文本可以进行实证性的评估。目前现行《宪法》文本中存在着结构性的实施状况不平衡问题。《宪法》序言、总纲和公民的基本权利部分相对于国家机构和国家象征部分实施状况要差一些。要全面改进我国《宪法》实施的总体状况关键是要树立"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法律意识,让政府和社会公众都来主动关注《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应有权威和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志泉 《行政与法》2005,28(3):53-55
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公民普遍的法治信仰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公民普遍缺乏法治信仰,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为此,我们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立法、司法及普法教育等各方面积极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杨亚佳 《河北法学》2005,23(1):67-70
依法执政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法治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然。坚持依法执政将更新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同时党执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也要顺应法治建设的规律适时转变。  相似文献   

19.
石珍 《行政与法》2014,(10):26-33
随着社会自治领域的日益扩大,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一元权力结构逐渐解体,公共权力领域和私权领域的二元性分化开始显现,治理型政府取代管理型政府已逐步成为现代政府建构的主导形态.随着法治国家的不断演进,单纯的形式法治已经无法适应治理型政府的内涵与要求,作为一种更为合乎权利保障要求的法治形式,实质法治亦将在执法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执法理念与执法目的的变迁必然影响到执法理念的更新与升级.管制范式下的干预性执法、惩戒性执法、自卫性执法、专断性执法等理念需要转变,给付性执法、恢复性执法、履职性执法以及参与性执法等理念将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0.
亲密关系是一种以生物性情感为核心的社会关系。它有着自然情感性、私密性和自治性的属性。这些属性是亲密关系对国家法消解的原因所在。亲密关系的信任是建立在情感上的信任,其适用的原则是利他原则。这从根本上不同于法律所调整的陌生人群体的制度性信任和自利原则。因此亲密关系的情感可以包容法律,消解国家法的效力。消解的后果就是影响国家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