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法治化机制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社会。和谐社会是通过法治化的民主、博弈机制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利益冲突,使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利益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人与人的关系相对公平,史往相对有序的社会。为此,需要法律确立和保障博弈各方的知情权、结社权、表达权和救济权,以为构建权利、权力的法治化博弈机制提供基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朱渝 《海峡法学》2013,15(2):86-93
考察我国近30年城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城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数量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城镇化目的的偏差、农民生存权遭受侵害、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失灵以及农民群体的非理性维权是导致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防治日益激化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应该从建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以及农民"利益代言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积极努力,实现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访制度的设计旨在倾听公众呼声、纠偏制度执行,然而,实践中民众偏好信访以及"信访不信法"心理的普遍存在,由此折射出信访体制与法治的紧张关系。推动信访法治化进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行信访体系政治参与、利益疏通的功能,加强信访制度化建设和执行效力;另一方面要从司法分流的角度处理信访问题,坚持并遵循保障诉权、维护司法终局的法治原则,搭建信访与各类司法资源之间的桥梁,改革并创新信访受理、权利保障的司法机制,强化法院系统内部的信访处理功能,构建符合法治精神的信访终结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娅  李成博 《人民法治》2018,(12):34-39
将法律援助制度引入传统的纠纷化解机制,将使纠纷化解更具中立性和专业性,对化解新时代下“枫桥经验”的法治化转型难题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法律援助介入纠纷化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和效益原则,并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纠纷化解的既有经验,科学规划介入机制,严格限制援助范围,积极落实各项保障机制,为推进基层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法治,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工作则是高校法治建设的前沿.由于"法治化"是静态与动态的互动,所以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体法治化与程序法治化方能符合依法治校中的合法性与合法化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钢 《法商研究》2006,23(5):34-44
已经提上立法机关议事日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之修订,应在基本思路上契合构建和谐社会之内在要求。从最为朴素的角度来讲,和谐社会应是社会安定且人人诚信相处的社会。故在此背景下,民事纠纷之解决尤应秉持合意原则和诚信原则。合意原则和诚信原则的规则化以及相关规则的完善化乃是它们发挥应有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矛盾不断恶化,传统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越来越难以应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新的社会矛盾必将相伴而生。新老矛盾交替,必将给社会稳定带来更严重的压力。针对当前权利救济文化缺失、矛盾化解资源配置不合理、矛盾化解程序设计不科学等问题,应切实转变观念、以民为本,积极培育权利救济文化,重新整合和合理配置各种社会矛盾化解资源,建立以司法救济为核心的权利救济机制。这是及时矫正改革偏差、排解社会怨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的客观需求,“对话式”纠纷化解机制应运而生.该机制在理念与体制上有创新,突出当事人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对接对话调解与诉讼效力,结合法律权威与市民社会.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司法权、行政权与基层民主自治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化解纠纷与保持社会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对话式”纠纷化解机制与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解决医疗纠纷存在是非评价标准混乱,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的倾向;体制层面存在卫生局、医学会与医疗机构关系错综复杂,缺乏全社会统一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患方在治病中处于弱势,但发生纠纷以后一般借群体极化效应助力;我国公益性医疗机构在发展和管理上尚需进一步完善。化解医患纠纷必须以患者利益为本,完善考核监督、制裁弄虚作假和医闹行为;努力恢复医惠互相信任的关系,教育患方理性期待诊疗效果,加强医疗职业道德建设;医院要积极应对纠纷化解,调解机构要增强公信力,地方法院要科学分工、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自贸区作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国际窗口,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对我国探索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推动自贸区和行政区实现全域法治化,用法治构筑经济协调发展基石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本文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为研究背景,结合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实际,分析了龙马潭区实践全域法治化的经验成效及存在问题,探索了实践全域法治化的最优路径,为自贸区实现全域法治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住宅权受法律的严格保护,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件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陕西某基层法院近六年来对非法侵宅案件的审判情况,考察非法侵宅案件的成因、特点以及预防侵宅案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与和谐社会——以群体诉讼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谐社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公益诉讼与和谐社会休戚相关。囿于公益诉讼的特性,公益诉讼必须通过群体诉讼达致社会的和谐。群体诉讼的扩散性纠纷解决功能、公共政策形成功能以及程序保障功能都契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民间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从善治的基本要素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有序、善治的社会;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国民间组织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实现善治,加强和改进对各类民间组织的扶持、管理和监督,建立起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同构性及中央与地方权力配置方式的行政化是我国纵向权力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划分应以法治化为且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间事权划分法治化的成功经验,逐步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又以保障人权为基础与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继2004修宪后第一部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基本原则的法律位阶的规范性文件。它顺应时代潮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蕴涵了深厚的人性化理念。本文着重介绍了人权保障原则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体现,论述了和谐社会必定是人权得到保障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立足个案,从解决好每一起矛盾纠纷出发,针对不同的案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打造以个案为平台的复合型矛盾化解机制,深入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就业权的保护不能单纯用提高劳动基准来实现。我国劳动立法应平衡劳资双方的权利与利益,确定劳动基准应以“宽覆盖、严执法”为出发点,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应立足于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弹性;要从制定出台就业促进法、合理制定具体的劳动基准、制定劳动定额标准、建立欠薪保障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等方面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分析方法,论证了和谐社会是社会性公共产品的特征,并指出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后依照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要求,提出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应朝向社会成员、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公平、民主、文明、法治的社会,需要以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稳定器,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是应着眼于使人们的行为具有可信度呢?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激化,构筑一个现代化的和谐社会,应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理念、制度和实践中寻求和谐音符,以诚信为逻辑起点,以法治为保障,通过行为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实现和谐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