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潭秋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与董必武在武汉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中共武汉区委,以武昌高师附小为活动地点,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多年,为发展湖北地区的党组织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纪念陈潭秋,1983年,在原武昌高师附小旧址建立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馆里收藏着陈潭秋生前的几件文物.  相似文献   

2.
翻开馆藏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摆在我们面前的报纸与其他历史报刊并无两样——“平静”的报头,“平静” 的版面,“平静’”的广告设计……,一切都与别的馆藏报纸一样的“平静”.然而,这“平静”里却包含了该报独有的而为我们今天所看不见的血与火的艰难奋斗.它诞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的武汉,又在日寇隆隆炮声逼进武汉的危急情况下迁到了重庆.本文拟对《新华日报》作一简介,并着重从该报由汉迁渝之艰辛这一侧面,来透视它的血与火的奋斗历程,从中认识它所蕴含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刻意义.《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张全国性党报.它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1947年2月28日终刊于重庆,共历经9年1个月零18天.  相似文献   

3.
魏静 《湖北政协》2021,(1):24-24
强化武汉“一主引领”,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着力提高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水平和整体实力,使之尽快壮大为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最具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建议: 一、完善城市圈组织领导体制,抓好协调推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武汉城市圈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城市圈规划、协调及组织服务,研究重大事项.定期组织召开城市...  相似文献   

4.
武汉曾经是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城市,国民党在此建立了庞大的政权机构和特务系统.接管武汉国民党政权对于新政权的建立,社会秩序的稳定,新武汉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5月底开始对国民党政权机构进行接管,历时1个月,实现了和平接管,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中国共产党在接管武汉国民党政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2021年9月,由9市联合组建的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在武汉挂牌,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我们在深入调研后发现,武汉城市圈作为单中心城市群,武汉市从"单中心"向"强核心"的战略进程并未完成,还在持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竞争格局中面临突围压力;二是战略执行上面临现实困难;三是发展阶段中面临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1927年1月,广州国民政府北迁武汉,中共中央也从上海西迁武汉,从而揭开了中国大革命史上的“武汉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月—1927年8月,或称“武汉大革命时期”)的新篇章。武汉大革命时期既是中国大革命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7.
陈毅(续一)     
(六) 陈毅“受党中央委派到武汉分校,参加分校的领导,任校党委书记。”但“党委书记是不公开的,公开的身份是准尉文书”。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在紧要关头,陈毅挺身而出,积极开展党的工作。这时,武汉分校已缩编为教导团,炮兵大队则缩编为炮兵连。一天,陈毅卷起裤脚,挟着布鞋,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武汉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各地捐款捐物,派出医疗队前往支援,一场新的“武汉保卫战”已经打响。82年前,全民族抗战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喊出了“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全国军民心向武汉,前赴后继,打响了团结抗敌,救亡图存的武汉保卫战。  相似文献   

9.
<正>拥有3500年历史的武汉,是长江文化的重要代表,延续了中华千年文脉。从疏江导汉的大禹到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武汉人民口耳相传将对英雄的崇尚融入血脉;从辛亥首义的枪声到二七铁路工人的呐喊,从八七会议力挽狂澜到武汉会战众志成城,从1998年战胜特大洪水到2020年打赢新冠肺炎疫情保卫战,武汉的英雄故事不断赓续。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视察武汉,并对武汉人民给予高度肯定:“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四·一二”以后,周恩来从上海来到武汉,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这白色恐怖中,周恩来立身何处呢?一天晚上,周恩来来到一座很幽静的花园别墅,别墅四周绿荫遮地,竹木繁盛.周恩来到了门前,向门卫通报了姓名.不一会,门开了,周恩来进了院里,没走几步,有两人迎面而来.周恩来一见,几步迎了上去,躬身施礼道:“二位夫人好.”原来.迎接周恩来的是孙中山夫人来庆龄,廖仲消夫人何香凝.这所别墅,是宋庆龄在武汉的寓所.两位夫人将周恩来迎至客厅.客厅中高悬着孙中山遗像,对面墙上是孙中山手迹:“世界潮流洁浩荡荡,顶之者昌,逆之者亡.”进了客厅,宋庆龄将周恩来引至书房.书房条案上摆着一轴字画,由于卷着,看不出画面内容.宾主落坐后,没等周恩来开口,宋庆龄取过一张报纸,说道:“恩来,报上最新消息看到了吧,昨晚何健带兵搜查鲍罗廷公馆,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下落不明.”周恩来说:“二位夫人,自‘七·一五’后,武汉已是一片血雨腥风,大批共产党员倒在血泊之中.”宋庆龄愤慨地说:“汪精卫、蒋介石这些败类,把好端端的一场革命给糟踏了.孙先生多年的心血,让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同志有两个兄弟,二弟叫瞿云白,三弟叫瞿景白。大革命时期他们均在上海大学入党。云白在1926年去莫斯科,入中山大学。景白同秋白1927年武汉政府时期,均在武汉。秋白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景白在武汉搞文化工作。“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实行白色恐怖。此时,景白被派往苏联学习,也进入“中大”,与云白同学。  相似文献   

12.
魏峰 《党课》2020,(4):44-46
2020年1月18日,84岁的钟南山院士开始了与“死神”的争夺战。当天他在深圳抢救完病人后返回广州,但下午就接到前往武汉的通知,这位此前再三强调“大家不要去武汉”的老人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列车。1月19日上午,钟南山从武汉赶往北京,上午开完会,下午来不及休息,他又登上了飞往武汉的航班,前往一线了解疫情。  相似文献   

13.
1967年7月20日,也就是周恩来离开武汉的第三天,武汉发生了一起出乎周恩来意料之外的事:“百万雄师”的少数群众和驻武汉独立师的少数战士出于对王力支一派、压一派的义愤,将王力从东湖住所拉到武汉军区大院进行质问。这就是后来被弄得震惊中外的所谓“七·二0事件”。  相似文献   

14.
张荣久 《党史纵横》2005,(12):54-55
“文革”爆发后,全国形势逐渐走向混乱。1967年2月8日,武汉激进派在《长江日报》上发表《关于武汉地区当前形势的声明》,公开反党反军。2月18日,武汉军区发表《严正声明》驳斥激进派的声明。当时,武汉地区群众分为两大派,拥护武汉军区《严正声明》组织,于5月16日成立了号称拥有120万人的“百万雄狮”。“百万雄狮”在一系列问题上与激进派发生冲突,焦点是“百万雄狮”拥护军队,而激进派要揪出“武老谭”(即武汉的谭震林),两派矛盾日益加深。“百万雄狮”人多势众,又有军区支持;激进派人数虽少,却有中央文革的支持。早在7月20日前,湖北省和武…  相似文献   

15.
1967年,在军队“支左”等问题上,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对中央文革放了一炮。江青煸动军内外造反派冲击武汉。在林彪、江青的操纵下,中央文革成员王力、谢富治在武汉公然支持一派压制另一派,致使武汉两派发生了剧烈的武斗,死伤惨重,引起了武汉军民的巨大不满。  相似文献   

16.
“八一”南昌起义队伍里有一支30人的女兵队伍,她们是人民军队里的第一批女兵.这支女兵队伍大部分是武汉军校的学生,少数是何香凝办的妇女  相似文献   

17.
1927年4月间,陈毅由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顺江而下,于23日到达江城武汉.这时,江城人民正掀起声势浩大的反蒋浪潮,严正声讨蒋介石“四·一二”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罪行.陈毅一踏上黄鹤地,正值武汉军校学生在阅马场召开讨蒋大会,参加大会的群众多达数万人.此情此景使他异常兴奋.他走在江城街道上,心情很舒畅,眼前的政治形势与四川的白色恐怖相比,简直是两重世界,两个天地.他那年轻白净的方脸,漾着欢欣的笑容.他找个  相似文献   

18.
李蔚 《党员文摘》2007,(5):36-37
岁末年初,互联网世界燃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杀“猫”大战.战斗对象是一只憨头憨脑、颔首敬香的熊猫。这就是时下肆虐于计算机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如今,病毒的始作俑者“武汉男孩”李俊已在武汉落网,但“熊猫烧香”余威尚存。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2,(9):11-11
一直以来,政府参事被称为政府“智囊”,从知名专家、社会名流和资深政要中选聘。武汉却在全国首开先河,日前公开选聘3名“布衣参事”,选聘的对象是所有对武汉经济、历史、文化有研究且热爱武汉的普通市民,没有身份学历职业等方面的限制。武汉市政府参事室表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欲去武汉畅游长江,周恩来先赴武汉安排准备工作 1967年7月1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118厅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就是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后来为人所熟知的"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明年结束.这就是文化大革命."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去武汉看看,准备再去长江游泳.大多数与会者不赞成他去武汉,说武汉武斗严重,安全没有保障.毛泽东说:我不怕乱,我去.让杨成武跟我去,就这样定了.看到毛泽东决心已下,周恩来感到不放心,决定先去武汉,为毛泽东打前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