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巍山县公安局大力加强派出所建设,促进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其作法是:一、党委思想认识统一,高度重视派出所工作和建设;二、优化警力资源配置,逐步实现警力下沉;三、实施关爱民警工程,让人才留在基层;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派出所工作和生活条件;五、加强派出所民警业务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六、完善派出所考核机制,激发内部活力;七、加大派出所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工作运转  相似文献   

2.
派出所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也最直接。警察和群众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失去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段时间以来,群众对民警和公安工作都呈现出一种冷漠和不信任的态度。为此.所里组织同志们开展了大讨论.一致认为这是我们群众工作滞后,多项措施未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探究基层派出所民警心理压力,增进对基层派所民警心理压力的正确认识,寻找缓解、消除基层派出所民警心理压力的良策,已是新时期公安工作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派出所是公安工作的最前沿,是公安机关推进公安工作的最核心力量,发挥着管理、预防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重要作用,派出所的工作效能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关乎公安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派出所工作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居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公安工作很多方针政策和具体警务,最终都要靠派出所来落实。派出所长作为派出所这一综合战斗实体的"领头羊",作为公安队伍的"兵头将尾",其沟通协调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派出所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公安派出所处于公安工作的第一线,既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前沿阵地,又是最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使派出所的工作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民警队伍。因此,必须把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作为派出所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引导民警立足岗位,围绕“八要”在实践中苦练基本功,使每个民警真正成为全面、及时掌握反映治安情况的信息员,依法、严格、文明执法的管理员,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公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勤务员,从而为群众创造满意的治安秩序、树立满意的执法形象和队伍…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民族地区公安工作的"显示器"。但是,民族地区的公安工作存在着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突出的治安乱点和难点问题未能及时整治、少数民警执法不公、滥用警力及基层民警配置少等问题。今后,应该从抓打击、保平安、创新公安服务管理模式、加大走访宣传活动和以警力保障为抓手做大做强派出所等方面,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三项建设”是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推进公安工作全面发展的战略性部署。作为派出所所长,可以说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必须带领全所民警团结一心,统筹兼顾,多策并举,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9.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在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做群众工作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公安工作任务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派出所的工作上。而公安管理是保证公安工作任务实现的手段,因此,派出所的基层管理至关重要。它管理得好坏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问题。现在,公安机关的许多领导人都意识到了这点,并在工作中积极推行各种管理措施。但由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实际客观条件或其它原因的影响,没有收到理想的效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筷子巷筷子巷派出所是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群众贴心人——邱娥国所在的派出所,现有民警27名。该所以邱娥国为榜样,以人民满意为目标,高扬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旗帜,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成为一个誉满赣鄱大地的先进基层单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和了解警察的职业倦怠状况.方法:使用四川警察学院课题组编制的警察职业倦怠量表,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各市州公安民警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在调查样本中,过半的民警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有15.1%民警属于高倦怠范畴;通过对各变量在职业倦怠各因子上的差异性检验,在性别变量和警种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线性关系,其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警察职业倦怠最重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警种、婚姻状况等变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警察职业倦怠.结论:多数警察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男性、治安、侦查警上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2.
警员警管区制,系南京国民政府警政当局仿照英美、日本的警察勤务模式,并参考当时国情而提倡、推行的勤务配置方式。尽管被国民党渗入较多的“特务”内涵,成为侦缉、镇压革命的工具,但作为一种警察人事与警察勤务制度的结合,它也借鉴、吸纳了近代西方比较先进的警政经验和警学成果,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近代中国警政的效率与水平,对今日中国警政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公安民警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就其劳动过程来看,有其特殊性。依其劳动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劳动报酬,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有利于调动公安民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警察在执法中的用枪问题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质疑,警察自身也对用枪感到了困惑.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公安民警在上班或出警时不携带枪支的现象,这无疑会降低公安民警对自身保护能力和控制犯罪分子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条例>规定的法定开枪条件中"紧急情况"较难把握,枪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以及社会舆论压力过大,是造成警察不敢用枪的主要原因.对上述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是扭转公安民警和社会公众对警察用枪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警是公安队伍的生力军,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是每名新警所面临的头等任务。在新的警务工作中,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新任警察产生烦躁感、失落感、挫折感等问题,严重影响新警的职业认同感。转变认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不断增强自信心可以加快新警的心理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警察角色意识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角色是社会角色中的一种 ,他是一种规定性很强的社会角色 ,这种规定性主要表现为法律的规定性。作为公安工作主体的警察角色 ,在社会活动中 ,以什么样的角色形象和行为模式来扮演好警察角色 ,关键要看警察角色意识的强还是弱 ,也就是说警察角色意识的基本要素具备了 ,才能在公安工作中体现出忠于职守 ,清正廉洁 ,纪律严明 ,服从命令 ,严格执法 ,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7.
警察言语行为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以及履行职责的质量和水平,当前民警在言语态度、言语陈说以及言语策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就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而言,有“义务本位”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有“强制性权力”职业理解的影响,有“主流价值观式微”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敏行讷言”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重“文”轻“言”语文教育的影响.公安机关在警察教育中需注意文化的渗透影响与言语训练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人权状况不容乐观。警察执行公务过程中的人权受损现象未有改观,警察人权潜在的受损状况日益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警察人权保障工作。保障警察人权的核心是树立"以警为本"的全新理念,以此为指导创新警察人权保障机制,建立专门的警察人权监督保障组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警察的自我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职民警参加业余学历教育承担了工作和家庭等多重重负。目前在教学秩序上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职业的特点,警察比一般社会成员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工作、社会、家庭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各级公安机关应通过消除或改善压力源,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警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保持民警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