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建霞 《学理论》2010,(14):73-74
如何看待人的休闲的本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考察,过多强调经济效益的功利休闲显然有失偏颇。从和谐理念来看,休闲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和谐统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尤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和谐人性观来指导休闲建设。  相似文献   

2.
于帅 《学理论》2012,(29):41-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从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两个层面,客观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所谓类本质,也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个体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的本质就是个体本质和类本质的辩证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对以往人学理论的超越,包括对抽象人性论和以往人的本质论的超越,并对人性的善恶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这一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哲学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根据与动力,是人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与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是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基于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及选集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读,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究竟是何种关系,是对立论、归结论还是交集论?对此需要准确评价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论断的实质和偏颇,界定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及其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科学命题,顺应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轨制人道主义研究中的哲学转向,关键要坚持两点:一是"现实的人"的理论立足点,二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它同资产阶级民主和其它民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有没有阶级性?围绕这些问题,社会各界认识不同,意见不一,学术理论界观点对立,争论不休;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更是谬论百出,恶语连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解决民主本质问题,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认识,反击自由化思潮,都是意义重大的。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种种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民主的原意是多数人的统治或人民的权利。因此,对民主本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衡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具有崭新时代内涵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进一步成熟。社会主义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经济本质和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现实需要,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是在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展,标志着我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识的新飞跃。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我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0.
高颖 《学理论》2013,(16):87-88
劳动和需要是人的发展最基本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劳动和人的需要理论的考察是现实活动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展示,也是人学问题的重要方面。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如何正确对待人的劳动与需要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劳动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反复教导: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这是一种怎样的发展呢?只是原本理论的扩展、充实、深化、个别理论观点的创新,还是包括着理论形态的巨大变化?也就是说,是一个理论形态发展至今,还是在原本理论形态的基础上又会产生出新的理论形态?这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怎么认识的问题。 按照辩证法,任何事物都包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既然如此,对马克思主义也应这样分解。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言,也不能  相似文献   

12.
赵玥 《理论视野》2013,(8):5-10,42
马克思主义是否越来越被边缘化?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继续推进正本清源的工作?带着这些重大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教授,请他为我们答疑解惑,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精髓,从而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坚定信仰、信念。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曾经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类的理论成千上万,为什么说"只有一种"?人类的理论真的能归结为"一种"吗?这"一种"指的到底是理论的什么?是理论的形态还是理论的本质?恐怕应该是理论的本质.为此将对真正理论原来的本质和今天的本质展开分析,并作为"广义元理论"系列研究的又一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张凤 《学理论》2009,(11):25-26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入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例如,能否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本质和核心;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这个“人”指的是“类”意义上的,还是指的“民”;“以人为本”是历史观还是价值观。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6)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思想是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对人的解放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从理性自由中抽象出人的本质到从感性直观中考察人的类本质,继而从生产劳动出发并同现实的物质基础相联系在社会关系中确立人的本质,最终找到在实践中实现人的解放道路的演进过程。正是在对人的本质的确证中,唯物史观随之形成和确立。通过对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的梳理和解读,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能否确定劳动以外的资本、技术、管理也同样创造财富?能否确定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能否确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等同于剥削,与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样能依法得到承认、尊重和保护?能否确认让一切形态的劳动者有用武之地,能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能否确定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外来资本、民间资本的作用?怎样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各类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分配制度,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对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涉及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新问题,社会各方迫切需要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回答和科学结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后,在我国理论界内外形成新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热潮。 集中全党智慧的十六大报告对上述问题的论述,充满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论断;特别是把尊重劳动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这些新认识突破了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局限,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发展,也是重要的政策创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高度尊崇。 党的十六大之后,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  相似文献   

17.
理论武装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范畴。准确理解理论武装的科学内涵,需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理论武装的重要论述和实践经验。理论武装科学内涵的逻辑层次主要包括:理论武装本质是思想闪电唤醒人民群众,理论武装主体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理论武装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武装过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过程,理论武装结果是入脑入心入行。准确理解理论武装的科学内涵,还需要处理好理论武装与理论灌输、理论武装与理论说教、理论武装内容与形式、理论武装与实践发展、理论武装与理论斗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对人的关怀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澄清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对宗教批判指向了现实社会,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批判了宗教的精神麻醉作用,确立了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自由?有没有绝对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怎样才能实现人类真正的自由?这些问题,是我们当前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理论问题,只有搞清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加理直气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相似文献   

20.
问:“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为什么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的命题? 答:任何一种哲学,作为一个理论的体系,都有它的出发点。不同的出发点,直接规定着不同哲学的性质。历史上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都是以精神作为出发点。以物质为出发点,则构成各种形式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关系出发来说明人,说明人性和人的本质。提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和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那末,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界限的命题呢?历史上的人道主义有多种形式:十四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