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过渡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国内一度出现失业高潮。中共与政府从多个渠道疏散失业人员,通过转业与救济相结合,取得一定成效。这一时期失业工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从国营企业中被编余,因各种原因无法转业或回乡,介于厂方与劳动局之间的一批被编余职工,成为救济工作较难解决的部分。北京人民印刷厂1950年响应政府号召,对1700余人进行编余后,即面临这一难题。除各方分流外,转送劳动局的职工,以及被厂方暂时发给生活补助的老病职工因编余及救济问题与厂方和劳动局发生纠纷。对于这批失业人员,既无法有效转业,也不符合养老条件。政府、厂方对于救济方式与其进行了数个回合的博弈,经过市劳动局的介入及多方解决,历时近7年,该厂编余职工的救济工作宣告结束。"编余风波"的出现及救济工作的解决,一定意义上揭示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与劳动局负责人逐渐成熟、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璋被判刑了,使他栽进法网的竟然是7位退休多年、年逾古稀的老太太。"这个消息确实令人回味。我们有庞大的反腐机构,有专职的反腐人员,有众多的反腐渠道,可以说,对于腐败,上有纪委和主管部门监督,下有群众盯着。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的"嗅觉"竟然不如7位古稀老太灵敏?是一些  相似文献   

3.
香樟树之死     
郭庆晨 《奋斗》2013,(9):62-62
正从《大河报》上得知,今年7月,盛夏时节,河南省方城县广阳镇街头出现了这样一个景观:头年秋冬交际之时才栽下的近千棵香樟树,被"连根"拔下、拖到车上拉走。近千棵香樟树竟然会"集体死亡",竟然连个存活的"例外"都没留。原因何在?熟知情况的广阳镇居民说出了其中的奥秘:"去年冬天突击栽树,是为迎接上级领导视察。(栽下的)树连根儿都没有,不集体死亡才怪!"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新闻媒体曝光了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小学旁一家"桂桂米粉小吃店",竟然将过期一年多的方便面大肆销售给小学生吃,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并非个例。在娄底市开发区第一中学门口,有一家"天津灌汤包"店,每天销售方便面多达一两百盒,可调查发现,竟然全部是过期产品。近年来,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曝光,  相似文献   

5.
在家门口当官─-─方山县劳动局局长贾安全廉洁自律纪事李乃全,林斌俗话说“家门口的官难当,”大抵是讲当官当在家门口,熟人多,关系广,逢人逢事高不得低不得,严不成宽不成,让人为难。可方山县劳动局局长贾安全却偏偏当了家门口人们眼热的官。有人热哀于‘“权钱交...  相似文献   

6.
一份“冒”出来的集体合同本刊通讯员乔熙中本刊记者谭丁今年5月12日,市劳动局收到一份上报的集体合同。合同内容详尽,有130条之多,显然这是在市总工会、市劳动局“集体合同范本”尚未出台前,按照《劳动法》和劳动部有关《集体合同规定)的通知精神“搞定”的,...  相似文献   

7.
陈兆丰真是够贪的.别的不说,就在上级已经发现的他经济问题的时候,他还竟然收下"买官者"5000元的"感谢费".由此可见他贪婪成性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社会广角     
日前,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人民法院审结该市首起行政不作为的“民告官”案件,劳动者状告劳动行政部门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获胜诉。 1月1日,当涂县物资局建材公司职工汤晋写了一份反映建材公司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滥用职权停发及乱扣其自1987年7月以来的一切经济收入的书面材料寄给县劳动局。请求当涂县劳动局履行保护劳动者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对自己反映的情况调查处理,同时要求县劳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无论是抓捕人数还是追缴文物数量,此案都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数量之最,堪称"涉文物第一大案"。通过对这起"共和国涉文物第一大案"的舆情分析,笔者发现对此案被告人的谴责之声不多,各种对被告人暧昧式的点赞之声反而很多,这件"涉文物第一大案"竟然成为"盗墓文化"的狂欢,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竟然被"盗墓天才""摸金校尉"等词语包围,可见社会舆论对这些破坏历史文化的行为缺乏应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包头市固阳县人事劳动局在全系统内推行了“首问接待工作责任制”,即要求第一个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来信的机关工作人员,要对来电来访来信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给予认真负责的答复。这一制度的推行,既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受到了群众好评固阳县人事劳动局实行“首问接待工作责任制”  相似文献   

11.
刘泉 《当代党员》2009,(11):44-45
2008年2月,石柱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县劳动局某科长等人合伙贪污社保资金。  相似文献   

12.
卑劣的借口     
<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昊书太竟然"金屋藏娇"20年,而伴随他20年的"二奶"竟然小他23岁!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二奶"初为他的情人时,刚刚14岁……14岁,还只是一个孩子,张娇娜怎么会跟比她大23岁的"叔叔"走到一起了呢?是因为她的"英雄情结"被"叔叔"利用了——按理说,崇拜英雄的张娇娜对解救堂姐的公安局局长充满崇敬之情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吴书太却借着与家境贫困的张娇娜"结对"资助,轻取"猎物"。许多贪官做贪腐事时都会给自己找借口。有贪官借口"拒  相似文献   

13.
<正>深圳网民梁好最近很兴奋,因为他没想到,自己给政府网站"拍砖"竟然大受重视,深圳市人大的网站负责人为此专门约他面谈,这让梁好着实尝了一回当"主人翁"的滋味。  相似文献   

14.
县里一个重要岗位空缺,组织部门还在考察干部时,外面就盛传谁会接任。到最后,组织部考察的干部在常委会上没有通过,"盛传人选"真的胜出。正儿八经的组织部长竟然不如"地下组织部长"灵通。  相似文献   

15.
近日,偶然读到《杜聿明为何怀疑郭汝瑰》这篇文章,文中记述之事,再一次引起我对清贫与共产党员的思考。文中讲到,杜聿明怀疑郭汝瑰,起因于杜到郭家的一次探访。在郭家,杜聿明惊奇地发现,这位堂堂中将厅长,客厅里的沙发竟然打着好几个补丁。杜聿明想:我在国民党里已经算是"清廉"的了,郭汝瑰的家竟然比我家还寒酸,他不是共产党谁是?为什么杜聿明仅凭郭汝瑰客  相似文献   

16.
窦应泰 《党史文汇》2003,(10):42-44
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刘绍棠文库"里,保存着这位"神童作家"生前写下的大量文稿,约有千余万言之多.在刘绍棠众多的手稿中,堪称"第一号文献"的竟然是刘绍棠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一篇讲演词.  相似文献   

17.
准确地说,孙秀奇是“栽倒”在河南省安阳市劳动局局长任上的,他是在已经离任林州市市长之后出的“事儿”。  相似文献   

18.
密使一号     
1950年6月10日,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被蒋介石当局抓捕并枪决,成为震动海内外的一宗政治大血案.谁能想到,这个台湾国民党军界的高官竟然是中共地下组织的"密使一号".  相似文献   

19.
<正>南京一名游客欣喜地凭借着"旅游贵宾卡"报名参加超低价的"港澳五日游",没想到竟然在珠海遭遇女导游强行推销一种含有冬虫夏草的保健香烟,游客不肯买,双方发生纠纷。女导游不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说:"搞情报工作,曾希圣同志可以称得上是党内稀有的神人!" 曾希圣自己也没有想到,做情报工作,竟然是他一生最富有传奇色彩、也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