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虹  李慧勤  丁敬军  郝晓 《学理论》2012,(1):142-143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演变,经历了电化教育的萌芽、初创、学科体系的建立等几个阶段。研究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并探讨其对当代教育技术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又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自20世纪中叶开始,垄断资本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资本主义。这四个阶段并非环环相扣、截然分明的,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何志斌 《民主》2012,(2):13-14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作出了清醒的论断。他强调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要论摘登     
《求知》2016,(6)
正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也经历了从头脑中构想新社会、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根据经验谈论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技术的进步能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即直接促进社会变革。历史上曾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利用等。当代琳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中国大学生择业观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变化的社会变革因素 进入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又一新的历史阶段,80年代开始的社会结构转型进一步加速,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深入体制改革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主题。1992年后中国社会生活主要领域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表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进入了新阶段,无疑,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社会利益结构的重组,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应是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况;通过研究,从中找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客观规律。它的方法应是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原则出发,它的体系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可分为几个阶段:(一)空想社会主义时期,早期的社会主义运动;(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三)列宁时代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扩展;(四)当代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流派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张海迪人生观的发展过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代青年思想发展的一个典范。党中央指出:“张海迪走过的道路,对一切愿意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人们,都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笔者认为,张海迪人生观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启蒙期、奠基期、升华期等阶段。实事求是地分析张海迪人生观形成中的矛盾运动,探索其规律,不仅有助于科学地揭示张海迪走过的道路,而且对于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的现状、本质及共发展规律,引导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树立理想、磨炼意志、陶冶情  相似文献   

10.
困惑参与超越——社会变革与青年“文化人”的价值选择孙玉杰由于同时具备青年的冲动、激情和“文化人”的理想、追求,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一直处在社会运动的潮头,但他们或许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面对社会转型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化而困惑、失落、冲突和激越。理性...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伟大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村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农村社会基础的变更无疑对基层政权组织体制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在这种新的社会格局中,如何以村民委员会作为组织实体而构筑村民自治体制,成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一项基础理论课题。1998年1...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都是当代西方生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社会运动"的主流,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西方政治格局和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许多不同,主要表现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方法、政治主张、价值取向等方面。本文分析阐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加深人们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政府的管理容易与社会生活脱节,不恰当的行政活动容易形成行政歧视。本文就行政歧视的概念,产生行政歧视的社会、政治、文化根源以及在当代中国行政歧视深受关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发展与青少年政治观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政治观的形成过程经历萌芽时期和形成时期。当代科技发展导致 社会信息化和政治信息化。这些特征既对青少年的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又对青少 年政治观的形成产生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处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这一时代变化的旋涡中心。他们对社会变革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思考得最多也最深。而且理论色彩比较浓。正因如此,他们的伦理困惑和迷惘最多,内心的痛苦也最深。因此,对当代大学生伦理困惑诸问题的探析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价值观矛盾运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共存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同一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越来越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实践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各国执政党和理论界差不多都在进行认真的研究。不久前,赵紫阳同志在号召我国理论界运用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中国国情的时候特别讲到,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现在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他最近多次强调,要明确一个认识:“中国现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得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是否顺利,同人们对社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的关系。经历了长时期的探索,经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我们党从1981年起作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这个正确判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确认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  相似文献   

18.
变革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何以可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本·阿格尔以其富有个性的分析呈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视野.在对待资本主义态度的问题上,阿格尔既反对盲目乐观主义,也反对悲观主义,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变革的可能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作为历史产物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必将在历史的发展中通过财富的集中和积聚而颠覆自身,具有重塑能动性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社会个体就是促成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主体,以反霸权为表征的日常生活世界可以转化为大众反抗资本主义的广泛场域,科学技术因其蕴涵的社会解放和自然解放的潜力而成为变革资本主义的有效手段,侵蚀资本主义社会合法性的社会危机则提供了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9.
旗帜是方向,旗帜是形象。邓小平理论是引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旗帜。一、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提条件任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先进的理论,它将以自身所展现的新价值、新观念,对社会的发展起引导和促进作用。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伴生物,社会主义理论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史。而前300年社会主义主要是以思想学说的形式存在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一产生就立即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爆发的一次具有典型意义的当代社会运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贫富分化的社会矛盾愈加突出,"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由于运动发生在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次运动涌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也在学界引起了巨大争议。"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当代社会运动的典型形式,而通过对这种典型运动的把握,有助于了解当代社会运动的一般性特征,把握其运动本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