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将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升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其中,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在我国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在我国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和发布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需要对农民的传统行为模式进行认知与反思,对农民在政策环境下的匹配行为模式进行期待,同时调适和保持农民行为模式与政策环境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对新农民的培育。这不仅是时代所需,更是发展所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是实现培育新农民懂得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的培育是同一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培育新农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然要求。培育新农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必须培育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完成的任务,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又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认真分析农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探寻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营口市现阶段农民素质的现状,并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指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和深化对其规律性的认识,激发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加快新农村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农村实际,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政治参与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成熟,则会对我国的民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政府与村民博弈的非均衡性,农民政治参与动机的自利性,村民的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是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缺失的主要根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并深化基层的政权改革,加强农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是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的农民教育体系,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目前的农村教育结构单一,主体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农村成人教育十分薄弱,严重偏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走出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寻求观念、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农村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倡导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外部因素,而农民自主参与和积极行动才是关键。本文从解决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农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科学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这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农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观念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才能确保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如何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措施。一般意义上讲,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有知识文化、懂得生产技术、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的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系统工程。当前,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面临着培育经费不足、农民整体参与度不高以及培育体系和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并引导农民与社会组织的参与、建立系统的培育体系等措施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技能型农民的支撑,目前我国技能型农民素质偏低,所掌握的技能单一且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形成产业。因此要充分利用农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公司和政府的力量开发技能型农民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然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管理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培养和造就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要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民教育,使现实中的农民和未来的农民具有更高素养和新知识、新技能,懂得经营与管理,成为知识化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农民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极其重要而艰苦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迟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的有效配合,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农民教育,把农村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来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