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养老着实给当代中国青年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仅能缓解政府、家人养老压力,还能有效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成为破解"421家庭"养老难题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进入老龄化,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也因此被提上日程.独生子女家庭不同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层面协同努力,由于各个层面提供的资源和承担的角色不一样,他们在实践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养老困境界定为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不足必须他人照料的情况。前人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情况主要开始于75—84岁年龄段。根据调查数据,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主体(80%左右)出生于1949—1958这10年正负1年的范围内。因此,在2023—2032年的下一个十年中,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主体的年龄范围将处于75—84岁之间。他们都将跨过“失能拐点”,进入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他人照料需求明显上升的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在下一个十年开始面临的一种现实。而目前高龄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分布情况,可以为探讨和分析未来进入高龄阶段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可能的居住方式选择及其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面临养老: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心态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全国五大城市1005名准老年人的调查资料,以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为参照对象,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和认识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父母对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心程度基本相同;3/4都将生病照料和日常生活照料看作老年生活中的最大担忧.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生病照料的担心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也更多地表现出对子女赡养自己所面临的客观困难的理解.两类父母都认为,为了孩子的前途,应该让他们去更好的地方,自己的养老将主要依靠自己解决.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独生子女家庭、老年家庭、空巢家庭的增多等,共同决定了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必然转变.主要由社区或社会提供服务的"住家养老",将逐步取代主要由子方提供服务的"家庭养老"模式,通过"住家养老"模式实现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正在积极构筑之中.  相似文献   

6.
由于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的缺陷,伤残或死亡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论是生活照料,还是在精神慰藉、养老保障都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针对现有城市伤残或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救助制度和政策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构建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父母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多维度立体帮扶社会帮扶机制和精神慰藉机制,化解此类家庭潜在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7.
自1979年我国政府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便产生了。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步入青年期,并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的现代化。处于世纪之交的现代社会,人们已越来越重视道德的巨大潜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2000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而且,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国要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必然现象,但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比起来有明显的“催生”痕迹之特性,其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主要袁现为中国的养老保障面临诸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养老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养老方式,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未来中国农村养老模式应该是:传统家庭养老内容经过更新的现代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方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传统养老服务方式存在的局限入手,指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目前都面临严峻挑战,并论述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提出社区养老是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并且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框架作了一个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追溯历史,以敬老养老为核心的孝道伦理观念在中国有着久远的传统,敬老养老的孝道行为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功效。现如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新的挑战,现代的养老面临诸多困境。感悟祖先的价值观念,教化今人的德行修养,挖掘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瑰宝,借鉴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精华,探索一务适合中国现代国情的养老之路,对于弘扬传统孝道,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养老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地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由于受内、外因的共同制约,而影响其在我国的普遍推广,故有必要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是当务之急。社区养老模式以其经济,便捷,专业等优点被学界所认可。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社区养老模式是农村养老的最佳选择,同时通过对台州市农村的问卷调查也证明了农村养老模式是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模式。对于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社区服务两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4.
家庭养老是中国古老悠久的传统,它对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探讨中国未来养老政策和养老模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尤其是家庭养老是否退出历史舞台或是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上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在中国社会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我国家庭养老还有很大的存在与发展空间,但在新时期必须得到优化,才能继续发挥它的优势力量。 当前,家庭养老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基于以下原因,家庭养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仍将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 首先,这是我国生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托老服务“叫好不叫座”现象背后的原因,总结了“虚拟养老院”成功的经验、特点和优势,分析了专业养老社区的成败、利弊以及社区服务的类别、作用和方向。文章认为养老的服务职能社会化、服务地点社区化、服务机制市场化和服务联结网络化是打破我国养老困局的基本路向。社区养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主体属于社会企业,其发展不能离开“养老事业高于养老产业”“养老福祉高于养老利润”和“养老的社会效益高于养老的经济效益”三个前提。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中国要探索有本土特色的“低成本-高品质-广福祉”的依托社区、整合资源的现代化养老方式,即通过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实现多数老年人的“在地老化”之梦--安养、乐活和善终。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工作的当务之急。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期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要充分认识和发展社区养老,以发展的观点完善我国的养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李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8):175-176,F0003
目前,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其归属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有待完善。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对于社会的和谐安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农村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重点分析家庭、社区和政府三大主体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功能与演变,得出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在弱化但不可少,社区养老需求大而有效供给不足,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政府正在承担起公正且符合伦理的公共责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城乡统筹、三大主体衔接的养老体系,并判断当前是合适的社会和经济时点,并对2009年实施的新农保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20.
养老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养老文化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强化到弱化的变迁过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养老文化具有突出的时代性、代际之间的民主性和互益性、养老方式的多样性等特质。构建现代养老文化,应恢复孝的原本位置,延伸孝的内涵,在强化社会舆论约束的同时加强晚辈的道德自律;亲子之间注重沟通,相互尊重;建立“权责伦理”观念;树立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新型养老观,是新时代养老文化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