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是放松利率、汇率和管制,通过利率水平反映储蓄的稀缺性和刺激储蓄,提高投资收益率。金融自由化理论基础为新自由主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种观点只看到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同样会造成金融效率的损失。按照其改革思路实施的激进式金融自由化以及“休克疗法”,最终均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信用体系的崩溃和金融危机。因此,金融自由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才是目的。稳步实施金融自由化,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村金融界定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改革与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在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上,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将现代金融体系延伸到农村社区,以实现城乡的金融统一,这种观点在目前的理论与实践中占优势地位,但成效不明显,许多商业银行对其下乡的优惠反应冷淡;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金融需求有其特点,金融需求特点决定了金融的供给方式,因此,应该研究农户的金融需求特点,为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户金融需求的金融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改革和支农服务的目标应是建立起一个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体系。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重点应该放在体制和机制上。  相似文献   

4.
2007年金融危机表明,英国在1997年改革后建立与施行的"三方监管"体制存在重大缺陷。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核心地位,增强中央履职的权限与工具;改革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扩大中央银行的审慎监管权;明确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及主要机构在该框架中的职能。改革后的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集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于一身,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有:尽快构建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确立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权威;提高各监管机构的宏观监管能力;加强各监管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金融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且又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殃及整个经济生活,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金融安全,最终就没有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各国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使得提高…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关键。金融在宏观上对现代产业发展起到资源配置和要素集聚的作用,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现代产业的发展高度。广东金融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商业信贷聚集基础设施与技术的第二阶段向资本市场聚集人力资本与创新的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构建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地方特色金融体系是广东发展现代产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强烈地冲击了世界金融监管体系,使得非正规金融逐渐走进监管者和公众视野。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和中国的民间金融体系同为非正规金融的组成部分。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根植于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即怎样平衡金融自由与金融安全。在漫长的金融发展史中,美国的影子银行不断发生样态衍变,金融监管者也在不断找寻金融监管理念的平衡点。逐渐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中国,也必须要调整金融监管理念,理性面对民间金融体系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文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金融对现代经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金融的发展和信贷结构影响着经济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供给型金融向需求型金融的转变,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对金融体系设计制度上的必然要求。需求型金融制度的建立对原有的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冲击和影响是直接和深刻的,不断发展着的金融业对其提出了迫切的改革要求。重构与需求型金融制度相适应的货币供给调控机制应该做到:围绕一个核心、成立一个机构、形成两个网络、开展三项业务、培育四个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是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天水市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如何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互动,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发挥金融服务天水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加快构建多层次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大力支持推动金融组织涉农业务健康发展;推动金融深化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转轨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内部累积了大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金融风险,它隐含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直接威胁着一国经济安全。今年是我国金融业入世保护期的最后一年,在金融系统的封闭“防火墙”即将被拆除之际,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金融安全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 ,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将会随之加快 ,国际金融体系对中国国内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将不断加深 ,届时 ,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监管当局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我国的金融主权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有效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以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5个方面对邓小平的金融思想进行了具体的的概括和阐述:(1)在金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核心论”,办好大金融;(2)在金融改革的取向选择上,要坚持“杠杆论”,强化对科技进步的金融支持;(3)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4)要稳步推进资本市场;(5)积极利用外资,促进中国金融走向世界。同时,文章还阐明,要在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金融行业中,深入开展邓小平金融理论的学习,大力普及宣传金融基本知识和金融法律知识,树立和增强金融风险意识与金融法治意识;在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指导下,在金融改革的步伐上,步子应再迈大一些,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并应高度重视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初以来,一些民营企业多的省份发生了多起企业主因还不起高利贷而“跑路”、“失踪”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年初,温州立人教育集团22亿民间借款案又浮出水面……民间非法集资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固然是若干当事人在暴利驱动下无法无天铤而走险,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金融资源在体制内外不公平分配加剧金融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日本小渊内阁出台金融再生法并采取一系列刺激措施, 试图消除巨额不良债权, 重振日本金融体系和日本经济。金融再生法完善了金融机构的破产处理制度及注资制度, 强化了不良债权回收体制, 刺激措施也部分缓和了日本经济的衰退趋势, 但金融再生法的实施面临不少具体困难, 刺激措施效果也有限。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融入世界,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开始凸显:一类是国有资产由于涉外金融业务导致的巨大风险问题,另一类是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有效运行问题,它们都会造成国家和人民资产的巨大损失,甚至危害国家经济体系的运行,因此必须予以预防和克服。政府必须对国有资产和金融体系实施具有法治性质的金融监管,吸收借鉴国外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在体制方面涉及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转型、调节机制的转型, 经济转型没有到位所产生的矛盾引起对科学改革的需求。在市场化改革进行了20多年的今天谈深化改革,需要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改革观。同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一样,科学改革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其内容包括统筹好效率和社会公平;协调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催化剂”,以其信用在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发挥资金融通中介的作用,并以自有资本成为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然而在我国计划经济的特殊时期,市场经济被限制在最小程度,银行成为政府掌控并配置金融资源的工具,不以盈利为目的,成为政府的“金库”与“出纳”,失去其本来的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深化的发展,银行的定义已突破传统概念的范畴,以其信用、资金、信息、人才、电子网络等优势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着各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金融动荡使日本的“经济奇迹”变成了日本的“经济问题”,究其原因是其宏观调控方式没能随着经济起飞而及时地加以调整,没能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痛定思痛,现在日本正在进行从规制缓和到“金融大爆炸”,从渐进式到爆炸式的宏观调控方式的改革,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日本经济在金融动荡之后,其宏观调控方式有可能出现“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有其深刻的法律因素,本文从国家对金融的立法缺失论述了我国加强金融发展的法律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健全协调稳定发展的金融体系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度保障,而金融法律的有效设计则必须体现目标、效力与可操作性,这不但有利于加快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进程,同时还有利于带动国内各个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是推进我国金融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