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喆 《党史博采》2006,(12):111-112
<聊斋志异>、<红楼梦>、<镜花缘>这三部优秀小说的作者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发愤著书,寄情于真善美的女性世界,将其视为知己,甚至为其"树碑立传",显示出独特的文学价值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同时,又因作者的思想状况、历史背景、个性经历等的不同、作品中的才女形象既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反映了女性主题的某些重要方面,同时在展现女性形象的角度和深度上又不尽相同,具有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
一部描写中国宋代农民起义的《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侠肝义胆男性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纵观近十年来专门探讨《水浒传》中女性问题的文章,大多数论者强调了作者对女性的无视和仇视,甚至于有些论者提出了“反女性”的论断。在此,笔者主要从“英雄无情”、“异化女性”、“仇视女性”三个反女性论者常持有的观点来进行批判,以此说明作者并不是特意反女性。  相似文献   

3.
张馨元 《世纪桥》2013,(1):34-35
本论文从中美两部女性主义的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女性形象的不同命运来展示中美两国不同的女性文化。以及为这种独特的活动方式所创造、所凭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产品。本文从两部作品色彩的象征意义角度分析了不同文化下的女性意识的汇通性。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08,(12)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透视世态人性,充溢悲悯;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历史叙事模式关注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玉米》中乡村女性的悲剧传达出作者对人的尊严、价值、自由、人性等人之存在的深切忧虑和浓重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徐小斌的《羽蛇》揭开了“母性神话”光环笼罩下母女关系的神圣面纱,真实地展现了大家族中相互对峙又无法脱离、既相互怀疑又自我认同的母女关系,也塑造了中国现当代作品中并不鲜见的恶母形象。这两部作品把女性写作的视角投向家族女性的内部,折射出了作者对母女关系本质的重新审视,挖掘出造成母女悲剧的深刻根源,从而开拓了母性题材与母女关系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6.
杨世宇 《世纪桥》2008,(8):86-87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透视世态人性,充溢悲悯;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历史叙事模式关注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玉米》中乡村女性的悲剧传达出作者对人的尊严、价值、自由、人性等人之存在的深切忧虑和浓重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刘勇  汪保康 《党史文苑》2011,(16):57+60
在建设和谐军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进程中,明确提出"和谐之师"的概念,塑造"和谐之师"形象,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我军形象塑造的升华和创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现实依据,这也就决定了将其写入我军《内务条令》的充分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7,(4)
<正>乌·宝音乌力吉创作的《信仰树》是新世纪一部有特色、有思考、有追求的蒙古文长篇小说。该小说在整体构思上受到了《四世同堂》《百年孤独》等巨著的启发和影响,但在具体写作上却大异其趣,有着独特的色彩和追求。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蒙古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蒙古族文化精神与人格理想的新阐释,以及对现代转型中蒙古人形象的建构等方面。现代转型中蒙古人形象的建构在蒙古族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当代英雄"的塑造一  相似文献   

9.
安吉拉·卡特(A ngela Carter)是当代一位很有争议的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她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挑衅、反叛和颠覆传统的父权制文化。《老虎的新娘》是她改编的一部短篇童话。在这个童话里,既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压迫、摧残和羞辱,又通过文中的女主人公展现了一个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在文中,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了男权和女权的对垒。女性主义认为自从女性传统地位丧失以后,妇女生活便进入父权主义一统天下的漫漫长夜。女性作为男子的附属物和点缀物,沦为被奴役的对象,女性被当作一个不完整的存在,一件物品而…  相似文献   

10.
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宣言》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传播情况进行了说明,概括和重申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对《宣言》正文的一些理论命题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丰富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贡献。同时,序言还指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友情和魅力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军红 《理论学刊》2006,(7):122-123
丁玲的创作是真正以女性视角基于女性立场的女性言说,其《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和《三八节有感》,对于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女性生活的两个重要领域———爱情和生存做出了根本性问寻,并在理性的反思中流溢出对女性人生的深刻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讲,捕捉其中的女性文化信息及显现的社会学价值,对审视当代女性自身及女性写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正出版社:中华书局这本书是在台湾《古典文学》杂志上连载的叶嘉莹讲唐诗的系列讲座。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会让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叶嘉莹先生在书中详列出初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品评诗作,细数人生,在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内容简介】《漫山遍野的今天》是叶舟的一部散文集,为“西部散文系列”甘肃篇,分为《内陆高迥》、《一般见识》、《引舟如叶》、《诗叙述》四个部分,内容紧贴青海、甘肃为主的西部地区。作者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引人人胜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西部,仿佛置身于作者所营造的生活氛围之中,每一篇散文都被作者赋予其独特的场景,让你闭上眼睛便能感受到那人、那景、那情,但不变的是文字的细腻,描画的生动。作者好似一位画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刻画。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都令人灵魂激荡,产生强烈的共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尤其对生长在西部的读者来说,相信更是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读家乡的书,让心回家。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下文简称《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献和重要理论指导。《宣言》对社会建设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科学化的重要发展对我们当下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一、社会建设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但对于何谓社会建设,《宣言》有独特的思考,这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考察,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建设也不无启发。从广义层面来看,《宣言》所探讨的社会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致性,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6,(9)
正今年5月,我接受了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交给的一项光荣任务——为寻乌调查纪念馆创作一幅画。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调查,无论从革命指导的意义上,还是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都是一个珍贵的样本,一个成功的范例。为把这幅画创作好,我把自己沉浸在《寻乌调查》的8万多文字里,融入作者营造的历史氛围之中。同时,翻阅相关图片近万幅。而后,我又用10  相似文献   

16.
高纯 《山西青年》2022,(3):132-134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红楼梦》蕴含着超凡的智慧与人生哲学。而这本小说中最精彩的艺术也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方面,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融合,尤其是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现实性与生活化的特征。而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的典型女性人物,更是体现了女性复杂与多重的女性特征。因此,对王熙凤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的探讨,对于认识这部小说的典型人物,了解《红楼梦》的深层意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7):64-64
党员干部书屋 名人传记我读过不少,但是真正让我翻了又翻爱不释手的,还是这本《粱启超传》。作者用锋刀利笔,将历史雕刻出了肉身,粱启超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形象。鲜活跃于眼前。  相似文献   

18.
一段独特的且持续被人们重复思考的历史过程,无外乎是这一历史过程内在价值的自我证实。基督教在近代中国流播历程,印证了作为西方的一种宗教文化范式,对近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蕴含着需要历史学者重新提起、深化认识的理性祈求。顾卫民所著《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一书,正是作者对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是非得失,勾画出的一幅变迁图卷,其显著特点有以下两方面。一、从社会史角度展示基督教在华活动的轨迹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已有一些论著出现,而在立意上从社会史角度研究的,顾著是第…  相似文献   

19.
以往在独特的社会背景之下,评论家对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的评价趋于一律,认为小说反映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沉重压迫。如今重新解读这篇文学作品,我们看到作者摆脱了阶级斗争理论的桎梏,在表现人物阶级性的同时,纵笔书写人性,使得小说角色闪耀出人性之光。  相似文献   

20.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一份重要期刊,曾和《每周评论》一起被时人誉为"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星"。《星期评论》上的署名作者共有52人。这52人,从年龄看,青年占比最大;从籍贯看,浙江籍人士最多;从党派和政治立场看,大多参加过同盟会和国民党。这些作者同时也是五四前后创办的众多新潮期刊的撰稿人,特别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以及《新青年》、《建设》。《星期评论》的作者群决定着《星期评论》的性质、宗旨和办刊方向,造就了《星期评论》的成功与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