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峻杉 《学习导报》2011,(15):63-63
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2月25日病逝,时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字里行间,以母亲不平凡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一员的母亲的纯朴、善良、智慧以及面对生活与命运挑战的不屈不挠。平实而深沉的笔调,寄托了朱德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及他那以尽忠于民族、人民、党的方式来报答母亲大恩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母亲邵华     
低调做人 母亲是在“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那个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母亲的心情十分沉郁,再加上那时我父亲身体不好,我又年幼,还有我外婆也需要母亲的照顾,有时候我姨妈和姨妈的孩子也经常会到我们家里来,所以我们这个家就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里里外外,种种事情,母亲都要顾到、想到。那时候母亲每个月工资有限,她月月精打细算,以维持这个家的正常运转。但即便这样,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在工作上有所松懈,而是更加认真细致,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3.
最美的月亮     
张世普 《廉政瞭望》2009,(10):65-65
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母亲的手术是八月十二那天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了岗,他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  相似文献   

4.
最大的孝顺     
凸凹 《学习导报》2014,(2):56-57
周末早起,总有愁绪萦怀,隐约感到,应该干点什么才是。对,去看望母亲。母亲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又有腿疾,然而一直独立而居,坚强在坚强里。到了母亲的住处,居室的门竞锁着。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2):33-33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的农民谭学军从2010年年初开始,带着瘫痪多年的母亲进城打工。三年来,他背着母亲辗转于八个工地打工。在繁重的工作后,谭学军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花在照顾母亲上,喂饭、擦洗,陪母亲聊天,还为了母亲喜欢的口味跑去十几公里外的市场买菜。共事多年的工友都对谭学军这份细心体贴敬佩不已。在他的悉心照顾下,  相似文献   

6.
大姐     
母亲最讨厌的人是大姐。 大姐长我20岁。她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有一样,就是倔犟。她爱和母亲唱对台戏,母亲让她往东,她偏往西,常常气得母亲抹眼泪。也许是基于这个缘故,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母亲便把20岁的大姐嫁了出去。  相似文献   

7.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早在我会呼吸以前就开始了。这一点是在我36岁生日那天清晨睁开眼睛计算年龄时突然想到的。从母亲受孕时起,我就已经开始样样向母亲索取。在那最混沌的十个月中,尽管母亲工作压力沉重,生活担子繁重,并没有妨碍她对我无私的赐予。更甚的是,八斤重的我降世那一刻,为了同母亲分体,断然破胎,截然开骨,在母亲剧烈加速的阵痛中,一路挣扎,夺门而出。  相似文献   

9.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七子之歌———澳门》,在70余年后的今天,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词。在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威海等七个沿海港口相继被外国列强占领后,闻一多先生痛心之余挥笔写下了7首系列诗歌,总称为《七子之歌》。在被侵占的…  相似文献   

10.
背影     
母亲从老家来。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母亲还是落在了后面。上了车。母亲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感念母亲     
母亲去世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痛失爱母的悲伤虽有所减弱,但对母亲的思念却从未间断,尤其是自己在承担“母亲”这一角色时,母亲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母亲的一言一行,总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2.
母亲开了一家杂货店,平时,兄弟俩帮着母亲做生意。可有一件小事兄弟俩不解.母亲除经营生活必需品外,还卖邮票和信封。邮票是不赚钱的,从邮局按票值进货,然后以同样的价格卖出,信封的利润也是相当微薄,卖出500个信封才抵得上一瓶胶水钱。许多顾客买了邮票和信封后,就在母亲的杂货店里粘贴好,母亲免费为他们提供胶水。这样一来,母亲在出售邮票和信封时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要赔钱。  相似文献   

13.
怀念母亲     
一般人只有一个母亲,而我有两个:生母和养母。母亲怀上我时,和父亲去舅舅家。舅父舅母看着母亲的大肚子,想起两年前天折的女儿,不由大放悲声。母亲幼年丧母丧父,与舅舅相依为命,姐弟情深,不由跟着暗暗啜泣。父亲睹此情景,跟母亲商量后,对舅父舅母说:“你们不要担心老来无人奉养,你姐姐怀的这个,不管是男是女,都给你们。”  相似文献   

14.
在关牧村成长的道路上,母亲的言传身教和早年苦难的人生磨砺对她影响很大。出生于河南一大户人家的母亲,当年曾向一位德国老太太学过唱歌,唱的也是女中音。那时,母亲经常教关牧村弹钢琴、唱歌。关牧村在母亲的启发下,显示出极高的音乐天赋。然而,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关牧村的父亲关绍甄被迫辞去记者工作,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东北老家种地。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力量     
几年前,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十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场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力量     
几年前,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十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场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津南区葛沽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个土生土长的村娃子。小时候听母亲说: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有力气、会开车,在生产队是劳动能手。母亲说,“你爸不仅比别人多挣几个工,就是看他会开车,以后日子也穷不了。”就是因为这个,母亲嫁给了“没车没房”的父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之后有了我。2002年我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当时,我成了村里的骄傲,很多亲戚朋友都来我家祝贺,父亲、母亲更是为我高兴,送我上学的头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还捞了喜面庆祝了一番。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一笔价值不菲的遗产。按照法律规定,作为长子的恩格斯应该得到一笔遗产,但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让他放弃继承权。这时,他们的母亲正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因兄弟间的财产纠纷而病情加重,恩格斯毅然决定放弃继承权。后来,母亲康复了,恩格斯才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每当说起恩格斯放弃财产的事,母亲就十分内疚,亲朋好友也纷纷为他惋惜,他却说:“我不能让母亲因家里的纠纷而悲伤,没有什么事比让我母亲安度晚年更重要。我以后还有机会有很多财产,但是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3,(19):50-51
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从云南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儿子却因母亲来之前不事先打声招呼,自己还须请假,不能正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返回云南老家,几句争吵之后,儿子竟然挥手打了母亲一个耳光。长啸点评:如此逆子,养之何用?  相似文献   

20.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