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农村文化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经历了或正在经历几次历史性大变革。包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商品流通大发展和民工潮、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等。这些大变革是党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不仅创造了农村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也提供了认识和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民的传统观念逐步更新。一是贫富观念更新。中国农村几千年来都是短缺经济,求温饱、求富裕是农民的共同愿望。但在计划经济和“左”的年代,认为富即是资本主义,谁富谁就要受到批判,就要倒霉,广大农民求富心理受到极大…  相似文献   

2.
语丝     
《当代党员》2014,(2):2-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相似文献   

3.
李永亮 《奋斗》2023,(5):43-45
<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之一。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农民共富行动,  相似文献   

4.
文化生活质量是检验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最综合的终极指标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的素质与全面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通过人的文化生活质量来说明、来驱动的。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问题自然举足轻重;而富起来又是农民提高文化生活质量的基础前提,先富农民今天所走的路毕竟是大多数后富农民明天要走的路。因此,研究农民富起来以后的文化生活质量问题,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方法及其与现实实践的各种关系,意义十分重大。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晋江市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富起来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人人都想致富,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没意思,但中国曾有过“想富不让富”的历史,中国人有“富了怕露富”的心理,尤其是中国农民,在致富路上举步维艰。中国农民人人都想富,想由小富奔大富。那么真正富裕起来的农民是怎么致富的?那些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农民其责任在谁呢? 首先必须认识到,在致富的路上,农民自己是致富的主体。正如农民许殿山说:“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头,不挣钱,怨自己!” 许殿山和中国其他农民一样,在致富道路上有过心理障碍,但是他现在觉醒了。他是梨树县胜利乡顺城堡村的农民,3年前,他到梨树县的霍家店去探亲,看到那里过去和自己一样穷的农民因养猪发了财,回来便学着干了起来。第一年出栏了20头猪,挣了2000多元钱,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3年出栏生猪250头,存栏37头,  相似文献   

6.
位于八百里瀚海的大安市大赉乡永昌村,是个有550户、1711口人、4250亩耕地的城郊村。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00万元,人均收入1700元,全村90%的农民住上了砖瓦房,永昌村在全市是人均收入最高、集体经济实力最强的村之一,被誉为“翰海小华酉”。富不富,看支部。永昌村有个带领农民致富的好党支部。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没有致富办法的党支部不算合格的党支部;没有领富、带富能力的党员不能当支部书记。因而,历届党支部都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从种、养、加到商、工、贸,啥有优势就发展啥。无农不稳,这…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农民心态及相关问题研究崔学礼当前中国农民的五种心态一、先富带后富的奉献心态。先富带后富的奉献心态是指以本地农民的利益为本,以党和国家的大局为重,带领本地群众致富后,进一步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民发展经济的奉献精神。这种心态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8.
希望果﹄下富民情曾日堂脐橙,国内外冠之为“水果之王”,而在“中国脐橙之乡”的江西省信丰县,当地农民则称为“希望果”。有了这种希望果,信丰成了长征路上第一个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11万贫困农民甩掉了贫困,走上了富路。这棵希望树的富民富县效应,还引来了江总...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共五个部分32条。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文件前三部分提出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目标,让人心动心仪。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既是一个美好愿景,也是一个宏伟蓝图,更是一个现实标  相似文献   

10.
农村开展党群共富小组活动好夏俊田,陈凤良天津武清县有34个乡镇党委,741个村级党组织,18700名农民党员。为了深化党员目标管理,激励农村党员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1993年开始,县委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党群共富小组活动。这项活动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衡阳市郊区经济连上多级台阶,农民人平收入跨进全省五强。’此时部分农民开始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有的人甚至富了口袋,穷了脑袋,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促进城郊经济实现更大飞跃,郊区区委及时对全区群众实施“换脑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农民头脑,再次抓住“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的重要论述进行学习讨论,帮助农民走出小农经济思想的“围城”。去年全区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38期,培训理论骨干2600余人次,同时,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层读本》送到农民手中,并组织3500多位基层干…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在古老的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民众主要是农民,以农耕文明为特质的均质性社会按照自身的逻辑演绎和发展。只是随着以工业文明为载体的工业、城市和工人等现代文明因素的出现,与传统农业文明密切相关的农村和农民便构成了社会和政治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从古至今,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历朝历代伟大的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农民问题。农民不富,中国不富。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一条是要引领农民富裕起来,全国如此,甘肃更是如此。甘肃是个欠发达省份,这几年农村发展比较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徘徊在全国倒数第一、二位。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70元,与全国平均水平2622元差了将近1000元。正如苏荣书记说的“我们在全国省市区发展中的位次已无后移的余地,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我们要承认落后,急起直追。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要以农民增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04,(3):14-15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已于2月8日正式公布施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如果说,20年前的“一号文件”,使凋敝的农村走向繁荣,那么,今天的“一号文件”,则是在全面分析了农业新阶段的内涵和特征后,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又一次政策创新。它所蕴含的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我省辽阔的西部有条桃儿河,在挑儿河畔有个福顺乡,福顺乡因种辣椒而远近闻名。洮南市福顺乡的农民种辣椒由来已久,但真正把辣椒变成一个产业的是杨茂义,由于他对辣椒产业的痴迷和贡献,当地老百姓叫他“辣椒书记”。 1997年,杨茂义担任福顺乡乡长。上任之初,他就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让福顺的农民尽快富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他把目光盯在了辣椒上。福顺乡农民种辣椒已经很长时间了,按理说,种辣椒的效益比种玉米高,可为什么还没有富起来?通过调查,杨茂义发现,福顺乡的辣椒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却没有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9亿农民,农民是国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农民不富,中国不足;农村不稳,中国不安;农业不盛,中国不强。如果说,20年前的“一号文件”,使凋敝的农村走向繁荣,那么,今天的“一号文件”,则是在全面分析了农业新阶段的内涵和特征后,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历史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三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一是彭湃,二是毛泽东,三是方志敏。广东有个彭湃,江西有个方志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彭湃,广东海丰县人,1896年10月生,1918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学的是政治经济专业,研读了社会主义学说,1921年毕业后回到海丰,宣传社会主义。1922年他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脱下了学生装,穿上了粗布衣,深入农村,与农民谈家常,交朋友,后来把群众陆续组织起来,成立了许多的农民协会,使农民运动席卷了广东省。他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写出了《海丰农民运动的报告》一书,给全国的农民运动培养了许多骨干,传授了做农民运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5,(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所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对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十分必要,而且对创造农民幸福生活也是必要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王宪魁书记亲自组织调查研究,召集有关部门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  相似文献   

19.
钟金红  张学远 《党建》2010,(1):47-47
为支持鼓励农村党员创业,提高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能力,带动农民群众创业致富,通榆县着力推进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县委建立了16个党员创业示范区、4个党员创业培训基地、48个党员创业示范基地、516个党员创业示范户,并实行规范化、档案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5,(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还强调,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