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意味着“首都经济圈”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北京观察》2012,(5):36-37
正深化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互利共赢局面。京津冀晋蒙首都经济圈是我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京津冀晋蒙区位资源优势,共建合作产业园区,加快推进首都  相似文献   

3.
崔晨 《北京观察》2011,(6):8-11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在这份今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将"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内容写进报告,标志着这已成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明确提出:"北京将更深入广泛地开展与津冀晋蒙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  相似文献   

4.
地区联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二者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5.
丁一文 《中国发展》2013,13(3):29-33
首都经济圈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首都经济圈内经济发展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差距明显.首都经济圈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全面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是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在详细分析首都经济圈内公共服务差距的基础上,提出推动首都经济圈公共服务合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6.
盛夏的漳州,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干事创业的喜人景象。 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7月3日至8日,省政协主席梁绮萍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锦贵、副省长洪捷序、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率省直7个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省委“四个专题”调研组,  相似文献   

7.
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芳  赵清华 《人民论坛》2012,(35):226-227,256
文化产业是河北省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将为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由于河北省文化产业存在总量偏小,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及精心打磨,产业创新不够,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应采取文化产业品牌定位战略、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科技化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刊综述 《创造》2014,(11):28-29
正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6个一体化建设。10月21日,历时5年多编制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云南省政府批复并在省政府网站正式向社会公布。《规划》共11章38节、5万多字,是云南省重要的跨州市区域发展规划,同时也是落实国家和云南省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对确立滇中乃至云南省在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剃头挑子一头热,用这句民间谚语来形容河北省2010年年底力推的环首都经济圈概念,或再恰当不过。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是,无论自己的设想如何给力,北京方面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多年笼罩在北京光环之下的河北,是否要为此再放手一搏呢?河北的冲动环首都经济圈是2010年10月河北省政府正式提出的战略构想,该经济圈包括13县1圈4区6基地,总面积2706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超过485万人,其中离北京最近的廊坊市有6个县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世界范围内以“大首都经济圈”为特征的区域一体化的“新经济形态”正在迅速发展。面对这个国际大趋势,北京理应在确立“大首都经济圈”的战略格局中,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争夺国际产业分工分配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陈峰云 《当代广西》2009,(19):46-46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农垦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广西农垦管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5.91亿元提升到2008年的161.15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从34:53:13调整为15:62:23,二、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支撑农垦经济发展的非公经济比重也从不到20%提高到79.6%。农垦六大产业(糖业、木薯生化、剑麻加工、畜牧养殖、优质水果种植和茶叶加工)的基地建设有2/3分布在农村,园区建设与市县政府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事实表明,广西农垦已从注重内源式发展走向内源与外源发展并重,全面走向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围绕国家和自治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京观察》2009,(1):8-9
论坛的背景和主题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形势下,首都北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京西南地区的关注程度空前提升,加快京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隆 《北京观察》2011,(6):12-14
对"首都经济圈"范围的认识,委员和专家们存在两种不同意见:其一,从区域经济联系和区域出海口来看,"首都经济圈"不能没有天津,但应以"首都"为主导。其二是采取"1+4"模式,即:北京市与河北省的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四个地级市构建“首都经济圈”,以首都统领发展,与河北省提出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接。两种意见,各有道理,是否将天津划入首都经济圈?委员、专家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4.
《北京观察》2012,(7):10-15
正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即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引领首都在更高水平上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领域全方位的改革,改革如同涉水,而目前的阶段已无法再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从首都发展战略和人民关切的问题中选题立项的北京市政协,再一次紧跟发展动态,牢牢把握住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将围绕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协商议政确定为今年一项全局性重点工作,组织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和专家学者开展大规模联合调研,力求为已进入改革深水区的城乡一体化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琴梅 《思想战线》2011,37(1):67-70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全国市场一体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东部的优先性使得它能够"两头朝外"并相应削弱了对内陆地区资源和市场的依赖,而中西部落后省区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然对当地的"幼稚"产业进行保护。正是由于东部与中西部的这种双重运动,造成国内各区域合作不够、全国市场一体化滞后以及内需不足。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创造了契机,提供了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李浩 《今日浙江》2010,(13):39-39
三门位于美丽的三门湾畔,三门湾系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合围而成,是一个特征和优势都很明显的地理单元。按照浙江省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三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战略思路,开创了三门从闭塞走向开放、从山谷经济迈入滨海时代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北京市提出了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当前北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思考,提出了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谐社会的若干关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在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从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彼此的合作,如中国方面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北部湾地处这些发展中的次区域联结部,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世界制造业正逐步向我国转移,顺义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使其具备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顺义汽车制造、电子通讯、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已经建立起较为密切的产业配套协作体系,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仍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当前和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顺义要继续发挥既有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继续壮大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为建设首都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20.
郭宇 《前沿》2013,(21):83-85
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发展为例,对城市群在区域统筹发展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进行了相关分析,探索如何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化解单体城市发展的困境以及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从而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