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文娟 《共产党人》2008,(16):24-25
一、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核心在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公信度就是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要求我们在干部选拔中切实贯彻群众公认原则,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一是扩大干部提名环节的民主。探索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基本原则以及提名的条件、范围、方式、程序、责任等作出规范,防止暗箱操作和“程序空转”,确保提名人选得到群众公认。要积极尝试全委会成员个人署名推荐和全委会集体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做到重要干部由党委全委会全体成员进行推荐提名,  相似文献   

2.
地方动态     
辽宁省鞍山市探索规范市直部门正职干部平职调整交流提名办法。一是适度扩大提名主体,增强推荐提名的广泛性。将提名主体扩大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市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既扩大了干部平职调整交流提名环节的民主,又防止了提名主体无限扩大。二是发布空岗预告,增强推荐提名的针对性。提前一天向提名主体公布空缺岗位、提名范围、任职资格条件等,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  相似文献   

3.
<正>岳池县扩大初始提名范围,积极推行"四荐制提名法"(非定向民主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多层面、全方位推荐产生初始提名人选,有效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我到团县委工作3年多了,通过非定向民主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等环节,有幸当选为团县委副书记,我对自己更加有信心,相信能为大家服好务。"团县委干部王镱鸂高兴地说。"通过扩大初始提名范围,科学规  相似文献   

4.
王本仁 《共产党人》2008,(16):21-22
民主推荐提名是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点和难点,也是机关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选任工作的成败。目前,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工作实践中,存在着任用提名程序不够规范、民主推荐结果取舍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需要切实增强民主推荐提名的规范陛和时学性。  相似文献   

5.
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程序,也是决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近年来,浙江省以推行党委全委会成员推荐提名重要干部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为进一步扩大干部初始提名工作的民主,江苏省沛县首次采取实名制公开推荐的方式,选拔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候选人人选,取得较好效果。沛县县委决定改无记名推荐为实名推荐,使民主推荐由匿名推荐、无责推荐变为诚信推荐、带责推荐。  相似文献   

7.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11,(13):34-35
<正>彭阳县—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彭阳县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做到群众公认、公平竞争、阳光操作,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扩大干部选任中的民主。采取个人自荐、领导推荐、组织部门推荐、县委全委会推荐和部门(单位)推荐等五种方式,切实扩大推荐提名主体,充分听取群众公论。在民主推荐、测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13,(13):15
正海原县委组织部通过开展创机制、树形象、求满意活动,切实提高了组织工作满意度。抓改革创机制。一是探索和规范干部提名制度,扩大提名民主范围。通过采取党委集体提名、组织人事部门建议提名、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提名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干部的公认度,初步规范了干部选拔初始提名。二是  相似文献   

9.
地方动态     
河南开封:探索实行“五综合”干部任用提名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方式,开封市制定实行了“五综合”干部任用提名办法,即根据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素能测评、实绩考核的量化结果综合分析确定考察对象。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通过民主推荐,检验群众公认度和组织信任度。采取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和单位党组织推荐三种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0.
魏建中 《学习月刊》2010,(20):110-110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把好选人用人质量关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武汉市武昌区委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采取“三推一考”(领导推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和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区管干部,在完善干部选任提名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2006年11月起,我省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全面展开。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标准条件.严格执行程序,把充分发扬民主贯穿于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的全过程。组织和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参与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酝酿推荐。目前,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圆满结束。我省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顺利产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自贡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党章和《四川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  相似文献   

13.
滁组 《江淮》2011,(1):24-25
2008年以来,滁州市委积极探索实施干部活力工程,有力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扩大提名民主,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近年来,滁州市委在市直部分单位正职人选选配工作中"自我限权",变"小范围"酝酿提名为"大范围"民主推荐,先后三次采用  相似文献   

14.
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创新,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在提名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定位公推办法,规范提名主体、程序和责任,提高推荐和测评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在考察方法上,实行干部作风民意调查、工作绩效延伸考察,加大经常性考察力度;在评价手段上,探索影像纪实办法,对关键环节进行实况录像,为常委会票推、全委会票决干部提供多媒体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进一步体现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省委组织部结合我省实际,就市(州)、县(市、区)党委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中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作出以下规定:一、考察对象的提名必须经民主推荐并为多数人推荐。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其考察对象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民主推荐原则上采取会议投票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人选必须是民主推荐中多数人推荐的。二、组织…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5,(18)
1、进一步规范提名推荐环节。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提名推荐人选,凡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的,或者民主推荐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凡未署名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围绕基层党委、政府如何组织好换届选举,切实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努力维护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的问题,乳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从扩大民主、科学选人用人入手,在深化干部人事改革以及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推荐环节扩大民主,“首次提名  相似文献   

18.
扩大选人用人民主,是高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实践中,高校要彰显选人用人的民主理念;坚持党管干部、民主集中制、群众公认和阳光操作等民主原则;建立健全民主提名、民主推荐、民主考察、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新机制,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08,(6):14-15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特别是在个别提拔和交流提拔时,党委(党组)及其组织(干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民主推荐等程序之前,酝酿提出干部调整动议和提名意向性人选的过程。实际上,它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入民主推荐前的整个前期酝酿过程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20.
党建信息     
《江淮》2005,(6)
近日,宿州市委正式下发了《中共宿州市委关于民主推荐提名正县级党政正职人选暂行办法》,规定凡是正县级党政正职尤其是重要综合部门和县区党政正职提任人选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名。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市委向省委推荐的县(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建议提任人选;二是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群团组织、直属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正县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提任人选;三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及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室主任的提任人选;四是部分因特殊岗位需要或工作需要平级交流的党政正职人选。民主推荐提名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市四大班子领导干部中进行,第二步在市委全委会成员中进行。民主推荐提名结果的有效期为一年。市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