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他的尸体火化后,骨灰没有保留,而是撒向了中国的山水之间。后来的中共中央领导人邓小平逝世后,骨灰也是撒到大海上。周恩来研究专家秦九凤曾数十次采访过参与撒周恩来骨灰的四个人中的三个,知道了很多内幕。担心民众搜集周恩来骨灰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在丈夫逝世当天。即向中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29日,邓小平夫人卓琳逝世,享年93岁。为怀念卓琳同志,本刊特邀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吴启权教授撰就此文,讲述卓琳与四川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的终生伴侣、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但她生于广西南宁,而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却在天津。因此,1992年7月11日去世前,她遗嘱骨灰撒入天津海河,回归大海。  相似文献   

4.
正邓小平16岁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93岁辞世骨灰撒入东海,他的一生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在黄浦江畔,他第一次看到外国海军在中国领海耀武扬威,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黄浦江上,停靠着许多外国的商船、兵舰,五花八门的外国国旗在海风中飘动。"到法国巴黎,他和同学们更看到了令人震  相似文献   

5.
1992年7月18日,我和高振普随领导同志一道护送着邓颖超同志的骨灰来到天津,完成邓大姐的嘱托:把她的骨灰撒入滔滔不息的海河。天津是邓大姐度过童年、青少年时光和步入革命生涯的地方。当披着黑纱的灵车驶入天津后,几十万市民聚集在街道两旁,眼含热泪默然肃立,深情地哀悼这位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这感人肺腑的场景,作为在邓大姐  相似文献   

6.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少奇生前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在他故去后,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到海洋里去,不要存留人世。守灵的亲属们按照少奇同志的遗愿,相约一直守到骨灰撒完为止。 5月18日上午,中国革命博物馆来人要求说:“毛主席进了纪念堂,朱老总进了八宝山,周总理撒向了江河湖海,少奇同志的骨灰就存放在我们这儿吧,应该让人们更多地看到他,并由此想到与他的名字紧紧相连的那场浩劫中党和国家所遭到的巨大创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9,(9):39-39
卓琳同志遗体在京火化8月10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卓琳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8.
1960年,邓小平与毛泽东亲切交谈。留法勤工俭学时的邓小平邓小平和卓琳在江西]1965年,小平同志视察贵州时,与贵州十三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合影(原片长138厘米,参加合影人数近千人,此为局部)。  相似文献   

9.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1973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回北京复职之前,于2月7日偕夫人卓琳和女儿邓榕来到瓷都景德镇市,下塌景德镇宾馆.小平同志对市委负责同志说,毛主席要他回北京前在江西看看;景德镇很有名气,他小学念书时就知道景德镇.卓琳同志说,小平同志是第一次来景德镇,想看看规模较大、生产恢复快一点的工厂.8日上午,在市委领导陪同下,小平同志和夫人、女儿一起参观了景德镇陶瓷馆,认真、仔细地观看了各展厅的陈列瓷品.当听到“三阳开泰”颜色釉花瓶是“吉利”的意思时,小平同志很欣赏,对卓琳同志说:“这窑便是国宝.”  相似文献   

10.
正周恩来的终身伴侣、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出生于广西南宁,而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却在天津。因此,在她1992年7月11日去世前,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入天津海河,回归大海。邓颖超生前对"娘家"河南省有着特殊的情感,曾多次建议和支持周恩来将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派往河南工作、学习。邓颖超热爱她的"娘家"河南,同时,她对"婆家"江苏淮安(今淮安市淮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16岁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93岁辞世骨灰撒入东海.他的一生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在黄浦江畔,他第一次看到外国海军在中国领海耀武扬威.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黄浦江上,停靠着许多外国的商船、兵舰.五花八门的外国国旗在海风中飘动。”到法国巴黎,他和同学们更看到了令人震动的东西:“巴黎的王宫陈列所.还仍然将我们的戈矛、盔甲呀、烟枪呀、红顶花领(翎)呀、红绿绣鞋呀……一件一件地陈列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正>在老龄化严重的日本社会,有1/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死后给自己"建墓竖碑"。据6月7日日本新闻网报道,东京一家网络调查公司日前以20~60岁网民为对象实施的调查结果显示,主张"需要为自己建墓"的比例为63%,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的比例达到37%,有25%的人选择"死后将骨灰撒入大海"。  相似文献   

13.
曾希圣是邓小平和卓琳的红娘, 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说 的“经人介绍,卓琳认识了一个人,名 字叫邓小平”。这个“介绍人”就是曾希 圣。 由此可见,邓小平和曾希圣的私 交非同一般。 曾希圣对邓小平一向非常尊重, 邓小平对曾希圣也很赏识。1960年2月 19日至25日,邓小平和彭真、刘澜涛、 杨尚昆等4位中央领导人一起,到安徽 视察工作,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一直陪同。 邓小平等这次到安徽视察,曾希 圣向…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30周年。在这个时候,我们十分缅怀邓小平同志,他为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4年前,也就是在1978年10月22日,是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身份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家领导人到日本访问,并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签字仪式。当时,随同邓小平出访的有: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外交部部长黄华和夫人何理良,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等。23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国宾馆举行盛大仪式,欢迎邓小平一行。邓小平首先对日本政府的邀请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5.
人物     
卓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16.
1983年8月22日晨,一辆由大连开来的专列沿锦承线徐徐驶入承德站。列车停稳后,从车上走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等亲属们以及其他随行人员。小平同志神采奕奕,笑容可掬,在与前来迎接的省、地、市领导同志一一握手后,随即乘卧车驶出承德站,下榻于人民解放军驻承德五二八三一部队招待所。 早在1964年10月5日,小平同志去大庆油田视察工作结束后,就曾于返京途中莅临承德作过为时半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四五月间,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6月12日,这位文坛泰斗走完了86个春秋的人生历程。在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大会之后,根据逝者的遗愿,这位文坛泰斗的骨灰于6月下旬撒到大寨的层层梯田之中。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5年之后,陈永贵在北京病逝。陈永贵作出魂归故里的后事安排是不难理解的。于是,虎头山上出现了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文坛泰斗的纪念碑与农业劳模的墓碑并峙相映。郭沫若出生于四1;1…  相似文献   

18.
毛毛 《广东党史》2010,(6):15-15
<正>1973年4月9日,已经恢复了工作的邓小平偕夫人卓琳一同到玉泉山看望在那里治病的周恩来。关于这次会面,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她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19.
1997年6月15日傍晚,西经156度,北纬8度,太平洋中国试验区内,一艘执行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调查任务的5000吨级中国考察船,在大海上如一片橄榄状的树叶静静地漂浮着。桔红的夕阳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铺撒在海面上,海面如燃烧的火,映照着汇集在甲板上刚刚完成6000米水下机器人应用试验的19名中国科技人员庄严肃穆的脸。伴着轻轻的哽咽,那一双双手捧着鲜花与之相伴的骨灰,缓缓地洒向那蒸腾着无限热情的大海。  相似文献   

20.
1978年4月,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虽邻近农村,但一生行状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