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健 《同舟共进》2009,(2):16-16
在论及"政"与"教"的差别时,孟子有个说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现在的教育,似乎已背弃了这则古训。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计地忙着去"得民财",乱收费、"搞创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孔子痛斥"苛政猛于虎",没想到本该是叫人爱的教育,却成了"苛教",如猛虎一般地叫人畏起来了。听说沪上民谣有"人民教师黑社会"之讥,北京则有百姓在民意调查中表示最恨两种人:教师和医生。  相似文献   

2.
段建宏 《求索》2010,(12):182-183,119
受近代自然科学"追求教育知识确定性"观念之影响,现行教育研究过分寻求"教育规律"及教育理论,而忽视教育之实践性特点,于此导致了现行教育研究之"学科恐慌"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等问题。欣慰的是,随着教育学科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学者们也开始从"元教育"的研究中寻求教育研究的新径向,实践教育学因此而生。本文试图从教育规范这一实践教育学的研究核心出发,探析实践教育学之相关理论问题,以期促成中国教育研究之实践韵意,使之真正成为"实践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戴铮勤 《今日浙江》2012,(23):62-62
蟋蟀,又名蛐蛐,因"谓其声如急织",古人名之促织。余幼时喜爱斗蛐,印象颇深。大凡得若"铜头、铁头将军"般性猛音高、善鸣健斗之蟋蟀者,均如获至宝、居为奇货。而若"筒儿将军"般玉其外、败其内,竹筒里自鸣得意,擂台上一败涂地之蟋蟀者,则多贻笑大方、自惭形秽。  相似文献   

4.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那些事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就像一颗流星,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划过灿烂的一笔。置身艰难时局,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依然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与精神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身处优越环境中的当代学人怎能不为之汗颜  相似文献   

5.
世上原没有缙云这个地方。"缙云"的本意是上古时代的一个氏族。缙云氏的称呼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谓:"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聚敛积实,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缙云,黄帝时官名。"《集解》也说:"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  相似文献   

6.
周萍 《中国减灾》2012,(1):20-23
湖南物产富饶,俗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谓;但洪涝灾害高发,同时受台风、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多种灾害的威胁。"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教育得了"病",而且病得不轻。是否"病入骨髓"尚待研判。但起码已非"肌肤之疾"了。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整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灭史断其根,灭教绝其后",只有最短视的民族才不惧怕教育的毁灭。为此,本刊邀请资深专家、学者乃至教育官员一起为教育"把脉":不论是冒进、浮夸、攀比、追求大而全的教育风气,还是以成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教育取向,抑或有关部门垄断教育资源、把持教育决策权管理权的现实……无不为众人严词抨击;而面对教育的种种乱象,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公安教育》2008,(4):46-47,43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院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意义 面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公安队伍建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近年来,公安队伍建设逐步确立“向教育要战斗力”等现代管理理念。这就为公安院校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公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保证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相似文献   

9.
僧诗与禅文化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庸》开篇即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作用之大,是可以想见的。中国古代重诗教,《论语》里“不学诗,无以言”、“始可与言诗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句子,都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佛教,意思就是佛陀的教育,这种教育,也如同中国的儒家孔孟之道,其实它们有许多观点和方法是相同的。佛教教学的目的是求得智慧,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教育。在佛经里有一个术语,梵文音译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中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用现在通…  相似文献   

10.
王耀辉 《政策》2010,(9):53-55
22年,扎根山乡、无私奉献、乐当人梯;22年,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甘守清贫;22年,倾心教育、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湖北师德标兵"、蕲春四中语文老师汪金权。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华民族是指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共同体。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与国家统一共存共生,息息相关。热爱伟大祖国,是促进新疆民族团结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就没有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说,民族团结是生命线,那么,爱我中华,就是生命之灵魂。"中华"之谓,寓意博而广矣。爱我伟大祖国,内蕴着爱中国、爱中华各民族、爱中华文化等多重情愫和情感价值取向,是维护  相似文献   

12.
人之初的本性是什么?有"性善"说,有"性恶"说.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言,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说,人有相近的本性,后天的习得使人性各异,教育并没有其他的特殊路径,就是帮助学生找回他们曾经放逐流失的善端.然而,看看今天的学校,看看今天的课堂,看看今天的学生,说真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教人向善的本来面目,成了人成长的畸形模具.迷失的教育,演绎着社会达尔文主义,教育的迷失,充满着急功近利的工具化色彩.教育全然忘记了自己应该是教人向善的社会活动.这种迷失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目的迷失.  相似文献   

13.
"今之谈银行业者,每谓欧、美银行组织完善,发达迅速,而吾国之银行业尚属幼稚,无足述者。殊不知吾国之银行业极盛之时,美、英、德、法诸国尚在蒙昧时代,几不知银行为何物也。尝考吾国银行业发轫于山西。……  相似文献   

14.
王凌 《政协天地》2012,(8):56-58
海峡文艺出版社于2012年5月出版了《冰心全集》第三版,增补了前两版未曾收入的冰心一些作品和书信。编者把题目定为:冰心"为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题词"。这使我了却了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是个长达50分钟的电视音乐片,其中播映歌曲12首:既有"山也记得,水也记得"等老区之歌,也有"畲家妹子"等畲乡之歌;既有"星光摇篮"、"无言的爱——太姥山夫妻岩"等山区之歌,也有"蓝色牧场”、“三都澳畅想”等海洋之歌:既有“乡诉”、“多情赤岸桥”等咏叹历史之歌,也有“献给水滴的歌”、“无名之歌”等讴歌风格之歌。电视音乐片开头的“大地,你好”和结尾的“多彩的山海”两首歌曲,更是综合反映闽东风光、风情、风格之歌。这些歌分别由著名歌星彭丽嫒、董文华、张也、王洁实、谢莉斯、李静娴、朱虹、孙丽瑛、宋立民等演唱,由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录制,由福建电视台摄制了不少闽东山海的美丽镜头,从中展现了闽东人民滴水穿石的坚韧意志和改革开放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5.
顾昭明 《前进》2014,(11):38-40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四风"整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狠抓"四风"治理,特别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四风"问题有了明显好转,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16.
张宏军 《长白学刊》2010,(2):129-132
"教育致贫"是指由于家庭成员(子女)接受教育而导致家庭经济贫困的社会现象,"教育致贫"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由于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教育致贫"问题。为规避"教育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下移教育投入的重心,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来清 《前沿》2010,(1):118-121
"知识化"和"技能化"是当前法学教育中出现的两种错误倾向,它们皆忽视了以关注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既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亦是法学学科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法精神的重要因子。法学教育应当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在曾经被称为"三晋"的这块土地上,承载了中华文明最古老、最厚重的历史。"仁者,恒爱之。"推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一个核心力量就是"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恒久的博大的爱。  相似文献   

19.
五行的多元发展观徐唐龄先民对宇宙的认识有个深化过程,而且由于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受到当时物质媒体的限制,认识的程度又是参差不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算术级数的增加,是《老子》的发展观。而"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相似文献   

20.
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既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了。""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从事聋教育教学20多年的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作为聋校教师,只有把这种职业道德的要求真正地内化为自身素质,才能自觉地、真心实意地热爱每一个听障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听障学生的心灵深处,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