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往往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心的论题,其背景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下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秩序。作为司法解决纠纷机构的人民法院来讲,也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探索应对的方案。我们的设想之一是以审前程序功能的强化为基础,构建多元化调解机制,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以缓解司法压力,更好更快地解决纠纷。我们的设想是通过庭审前程序分流案件,对原有"一步到庭"的方式逐步修正,在建立以庭审为中心的审判方式过程中,逐步增强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性。这样做一方面在于通过充分而  相似文献   

2.
ADR,即英文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可翻译为“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或“选择性纠纷解决机制”.文章通过对ADR制度的介绍以及ADR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对比,力图借鉴美国在此方面之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司法现状的具有ADR性质的审前调解机制,用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同时推进中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实施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2011年8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法院与榆次区司法局率先开通了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直通车,实现了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的无缝对接。由女子法庭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第一调解室合作,通过五种对接模式进行互动交叉调解,将人民调解的灵活性和法庭调解的合法性、人民调解的亲和力、法庭调解的权威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4.
陈乾 《中国审判》2010,(2):38-39
日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领导接到从厦门寄来的一位当事人陈女士的信,信中写道:“作为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在经营管理企业的10多年里,我经历了不下10起贷款纠纷的案件,没有一起案件不是耗时半年以上,花费的诉讼费、差旅费、律师费,都不在少数。在宝安人民法院两起案件,总标的在33万左右,诉讼费实际开支不到3000元,总耗时不到36小时,不能不感慨万千,回想两位法官细致入微的调解过程,心有戚戚,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5.
论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6.
调解是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纠纷解决手段,是公民社会自律、自治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人民调解组织和行政机关具有发现、控制、化解社会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笔者针对近年来多元化调解机制的有关问题以及调解与法治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并在吸收其他人观点和实践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审前程序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民事诉讼在1982年前没有正式的立法.也就是说在1982年前是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之中,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除了第86条“人民法院对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和劳动报酬的案件,应当在受理后5日内将其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后10日内提出答辩。其他案件的起诉状副本应当在受理后5日内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后15日内提出答辩状”这个规定外,其他的审前程序的规定如法院对当事人诉讼的权利和义务的告知义务,合议庭组成人员的告知义务,法院认…  相似文献   

8.
论审前准备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前准备程序概述 (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及特征 审前准备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为庭审工作及时顺利 进行,对已经受理的较为复杂的民事案件,在法定期间 内送达法律文书和诉讼文书,被告答辩后,由一方当事 人申请或受诉人民法院批准,双方当事人进入庭前准 备程序的制度。该程序的主体内容,就是为了使案件达 到适合判决的程度,而对案件的内容即主张和证据之 间的关系进行准备。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瑞典比较法学家Per Ekelof教授在对斯堪的那维亚各国民诉法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了如下结论:这些国家民事诉讼程序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呈现出了日益重视审前准备阶段的趋势。①Mauro Cappelletti和Bryant Garth教授在对世界各国民诉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吕坚 《法治研究》2006,(1):70-70
一、审前程序的目的和意义 审前程序指法院在受理案件后进入开庭审理之前所进行一系列诉讼活动,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到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和司法实践,这些诉讼活动主要包括:送达起诉状和答辩状等诉讼文书、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组成人员、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以及在有的场合下追加当事人、移送案件等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 ,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 ,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为配合这一战略决策的实现 ,本刊特邀复旦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法学院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 ,就司法公正的实现进行专题论证 ,并希望借此方式进一步繁荣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一飞 《时代法学》2004,2(2):44-53
审前羁押会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西方各法治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法律控制手段。本文通过立法比较解读审前羁押的程序问题 ,透视了我国相关制度。反思了我国完善这项制度的出路以及面对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在两大法系的主要国家,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已是一种独立的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其还不是实质性的诉讼审前程序,其仅仅是庭审程序的辅助配套设置。根据我国诉讼特点,立足于现有的法律框架和司法资源,科学分析美国,日本的民事审前程序制度的利弊,我国可以扬长避短,这对于做好审理工作以及及时处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价值分析,指出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进而探讨我国医疗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审前处分权只有与审判权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得到良好的行使,才能使审前程序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事实已经表明,审前处分权与审判权互相配合,协同运作的,其审前工作就做得好,纠纷解决的效率就高;反之,二者互相干扰,轻重失衡的,其审前工作就做得差,纠纷解决的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16.
审前准备程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是开庭审理前的一个诉讼环节,其内容和做法各国不尽相同,但从西方各国民事诉讼法共同的发展趋势来看,民事诉讼活动由偏重开庭审理而转为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审前准备程序成为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国正在进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少地方推行"一步到庭"的做法,使民事审判弱化了审前准备工作。这种改革的利弊和走向如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存在着职权主义色彩浓重、相关证据制度欠缺等不足,有必要借鉴国外审前准备程序的成功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制环境及司法实践,建立以当事人为主体,以诉答程序、证据交换和审前会议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民事诉讼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与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杰 《政法学刊》2006,23(1):49-52
现代司法理念体系中司法公正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法院审判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标。目前我国诉讼程序法对诉讼审前程序的规范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答辩制度、证据交换制度、举证时限制度中的缺憾成为制约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建立强制答辩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对当事人查阅案件材料进行必要规范,尽量同一天送达举证通知书,将举证期限届满之日确定为证据交换之日或开庭之日,或者实行证据密封交接;对举证期限申请延期的理由予以明确和具体化,并适用举证期限顺延制度,促进现代司法理念建设,探索实现司法公正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权利意识也在日益提高,特别是涉及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法治进程受到不断冲击,接连曝出如佘祥林案等多宗冤假错案,大大地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因此,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所具有的重要性便越发凸显,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司法实践的大背景下,刑...  相似文献   

20.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从西方各国民事诉讼发展来看 ,其共同发展趋势是由偏重开庭审理活动转为审前准备和审判活动两者并重 ,审前准备程序已日益成为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我国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长期以来被民事立法和司法 ,甚至被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所忽视 ,至今尚未有严格意义上的审前准备程序 ,这正是多年来我国民事司法未能走出困境的症结之一。本文在考察各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 ,认真分析其设立旨意和诉讼价值的基础上 ,深入检讨我国当前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其弊端 ,并结合我国实际以及借鉴吸收西方各国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 ,提出了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