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发展奇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实践证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固然有其历史基因,但社会制度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充分发挥铸造了历史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走向胜利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内隐形态的本质要素 ,从内和外、本质和现象、核心和核外的关系看 ,民族精神处于内在和核心的位置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联结、互相渗透 ,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总体说来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消长呈现一种正相关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精神的丧失 ,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能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则使中华民族精神沦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整合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3.
叶宏  朱颖刚 《湖湘论坛》2006,19(4):30-32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领导力量。在任何时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是在长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赋予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新的内涵,也赋予了我们执政党新的形象。如何通过公共关系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系到统一的大业,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本文试图从公关角度分析执政党通过公关塑造新形象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燕 《桂海论丛》2002,18(6):33-35
改革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式和内涵 ,使民族凝聚力更具现代化的特征 ,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改革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巩固了民族凝聚力的政治保障 ;赋予民族凝聚力崭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70多年来的进步发展,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逻辑的根本依据,在曲折前进的进步历程中,极大地增强了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之后,其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四个阶段;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凝聚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历史平台:新中国政治进步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凝聚力;新中国经济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经济凝聚力;新中国文化繁荣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新中国社会和谐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社会凝聚力。可以说,新中国的进步状态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状况,这就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当代提升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结构分化与利益分化、民族分裂主义分化活动日益明显、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造成恶劣影响。要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以下基本途径:一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是贯彻落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和谐发展新理念;三是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四是加强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8.
"协调各种利益群体关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主要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对利益群体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界定和对二者的关系的认识;2、我国(这里是指中国的大陆部分,下同)多种利益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及原因分析;3、多种利益群体的存在对统一战线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出的新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取得的,它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启迪.抗战期间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空前的加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确立了新的走向,将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社会意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它对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主导与支柱功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找到了新的起点和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找到了新的支点;它提出的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夯实了基础;“一国两制”方针则为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找到了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一国两制”构想用来解决台湾问题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本文深挖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资源,提出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新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借鉴联邦主义的某些做法,以期建构一个两岸同胞均能接受的国家统一模式。该构想扩大了“一国两制”的包容量,增强了“一国两制”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我党本着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制定的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它具有四个基本内涵。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产生的五个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3.
内地、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但香港、澳门是中国"一国两制"框架中的特别行政区,台湾则是中国主权统一、治权分离架构下的特殊地区,澳台关系既有"一国两制"之主权统一、高度自治的成份,又有主权统一、治权分离内涵。澳台关系因为澳门被殖民统治、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中国内战及主体资格的改变、澳门主权回归中国而分为多个阶段。澳门回归后的澳台关系,既属于一个国家内的"两区"关系,但又因治权自立而呈现"两境(治权境界)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是由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所决定的。“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 ,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量化,需要将复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为可操作的系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设计出测评指标和操作方法。民族成员的凝聚倾向则是民族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这种凝聚倾向可以通过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国家和社会的热爱程度得到近似反映。本文在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层级结构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民族凝聚力(民族成员凝聚倾向)的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由此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从一个侧面对民族凝聚力进行量化测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玉器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考古学观看,我国史前玉器分布广泛,各地区的玉器业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既有交流,又有各自特点。至周代,各地区玉器型制差异减少,秦统一至汉代,各类玉雕几乎都已大同。中国古代玉器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三个代表’深刻反映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是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实践“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中心"和"文化强国"以不同的视角考察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导致现实重心不同,这种不同带有历史的或然性,也有清晰的演进过程,即:文化定义由狭义到广义的理论演进,以及现代化进程从外生到内生的现实演进。从"一个中心"到"文化强国"的战略推进,既要在"一个中心"和"文化强国"之间寻找互补,又要适时地用"文化强国"超越"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9.
妇幼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妇幼卫生工作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为核心,开展以保护妇女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生殖保健服务,努力提高我国妇女的健康水平。在新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要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妇幼保健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