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义案经公安部法医鉴定结论仍为眼用氨基比林咖啡因片中毒死亡,警方下达火化通知书.  相似文献   

2.
1案例 1.1案情 某女,24岁,某日被室友发现倒在卧室地上,口吐白沫,被"120"急送至医院时呼吸已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120"急救人员在现场发现氨基比林咖啡因片、维生素B6片、双黄连胶囊等药瓶。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高某,女,17岁,学生。2009年8月24日夜,与其男友发生争吵后吞服脑清片(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约50片,约1h后出现肢体抽搐,其男友使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1∶3 000)为其灌服解毒无效,之后送达医院时证实高某已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 复方制剂中毒时,制剂中各成份间的干扰常给法医化学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常用的排除干扰方法既费时又要消耗大量较为昂贵的有机溶剂。本文探讨了在一阶导数光谱上应用双波长法,测定脑清片中毒时血中的咖啡因含量,方法简易、准确、在282mm和254mm两波长处,咖啡因的一阶导数之差与其波度有理想的线性关系,(?)=0.9999。咖啡因在血中的平  相似文献   

5.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在一起中毒案检出菲那西丁、氨基比林及咖啡因等成份.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 李某,女,1987年出生。在某区一出租房被发现昏迷,剧烈抽搐,呼吸急促,多汗,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现场勘查死者手提包中有一氨基比林咖啡因片(100片)空药瓶,垃圾桶内可见粘液样呕吐物。1.1尸体检验颜面部皮肤潮红,尸斑呈暗紫红色,指(趾)甲紫绀,球睑结膜苍白,瞳孔直径5mm。胸部可见类方形皮肤挫伤数处(除颤电击所留)。  相似文献   

7.
去痛片又称索密痛,是一种含有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4种组分的复合制剂,其中氨基比林、非那西丁为解热镇痛药,属主要成分,一般每片均含150mg;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与前者配合能增强作用,一般每片含50mg;苯巴比妥有镇静催眠作用,能改善疼痛刺激反应起调节作用,一般每片含15mg,有时不含有。去痛片是最常见的解热镇痛抗风湿药,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以及活动性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而长期服用会成瘾[1]。由于去痛片价廉易得,近年来去痛片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把去痛片当作万能药…  相似文献   

8.
1案例 案情:某女,14岁,因故自服过量脑清片(53片)自杀,约半小时后,被人发现抽搐、口吐白沫,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9.
某日,陈某(男,15岁)因病在一个体医生家中静脉输液治疗,输至第2瓶药液剩余约100mL时停止输液自行回家,走出20多米后倒地死亡。其输注的药物第1瓶为5%葡萄糖250mL加入板蓝根2支(2mL/支)、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2支(2mL/支)、肌苷1支(1mL/支)和维丁胶性钙1支(1mL/支);第2瓶为5%葡萄糖250mL加入板蓝根1支、复方氨基比林1支、肌苷1支和维丁胶性钙1支。因家属对初次鉴定结论不服,申请重新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基比林血痕预试验处理血痕后样本DNA含量的变化及对STR分型检测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无关个体EDTA抗凝血液制成滤纸血痕,氨基比林血痕预试验检测,按试验后血样干燥保存时间分30 min、1 h、3 h、6 h、12 h、24 h共6个实验组,并采用磁珠法、QIAcube DNA纯化法、Chelex-100法三种方法提取样本DNA,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DNA含量,PCR-STR荧光技术进行STR分型。结果提取方法相同时,氨基比林血痕预试验后血样随干燥保存时间的延长,样本DNA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保存时间相同时,不同DNA提取方法间,样本DNA含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90.56%样本均可获得16个STR基因座明确分型。结论氨基比林血痕预试验对血痕样本DNA有损伤,24 h内多可获有效STR分型。磁珠法提取样本DNA进行STR分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6例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死亡的临床症状,法医学尸检和毒物分析资料。镇静催眠药中毒临床表现为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等。病理变化以肺、肝、肾、脑等脏器较明显,肺淤血、水肿、肝细胞脂肪变性、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脑水肿等。病变程度与服药至死亡时间长短有关,中毒死亡与药物剂量、个体差异、所患疾病及中毒后抢救所致的临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 11例中毒者分析研究铊中毒的症状 ,达到了解和认识铊中毒的目的。方法 收集 11例铊中毒的相关资料 ,分析铊中毒的特征。结果 铊中毒的共同特征是出现症状的时候都有四肢疼痛或麻木 ,同时伴有严重脱发。结论 铊中毒依个体的年龄、性别、状态及中毒量不同 ,其发病前具有一定潜伏期。但性别、年龄与死亡的时间关系目前尚不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中毒死亡小鼠的致死血浓度、靶器官组织、毒物蓄积库和死后毒物再分布的特征。方法采用灌胃法建立中毒小鼠模型,动态观察急性中毒组、亚急性中毒组小鼠的主要中毒症状和临床死亡时间。观察中毒死后小鼠各器官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死后0、24、48、72h甲维盐体内分布及死后再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毒小鼠的致死血浓度和死后各时间点的血中甲维盐浓度。结果中毒小鼠均在灌胃后15~30 min内依次出现神经、呼吸系统症状。急性中毒组小鼠的临床死亡时间为(45.8±7.9)min,亚急性中毒组为(8.0±1.4)d。甲维盐的急性致死血浓度范围为447.164 0~524.463 5 mg/L。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各器官组织均见明显的病理改变;小鼠中毒死后72 h内,血、心、肝、脾、肺、肾及脑甲维盐浓度变化具有规律性(P0.05)。结论甲维盐中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心、肝、肾、肺、脑和接触部位(胃),其主要蓄积库为肾、肝,甲维盐在小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4.
砷化氢(arisne,AsH3)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下可分解生成二乙砷[AsH(C2H5)2],具有大蒜味,是最强烈的溶血性毒物。多见于炉渣工人清渣过程、仓库工作人员的开仓过程和运输工人运输过程中的操作不当而发生的意外中毒,因盗窃行为引起砷化氢中毒死亡尚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行窃人用  相似文献   

15.
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 氯喹为4-氨基喹啉类衍生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人工合成抗疟药。本药毒性较强,服药过量会引起中毒或死亡。本文利用 GC、GC/MS 分析法成功检验了一起氯喹中毒案,现报告如下:简要情况女,24岁,因与亲朋发生口角而服磷酸氯喹自杀,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解剖取其肝、胃组织送检。  相似文献   

17.
周伟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6,12(4):200-201
在本研究的13个案例中,怀疑原发性脑干伤死亡的5例,明确死因的8例,其中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2例;缢死1例,失血性休克1例,电击2例,海洛因中毒2例。用LSAB法对13例脑干的中脑、脑桥、延髓各部F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例怀疑为原发性脑干伤、2例严重颅脑损伤、2例海洛因中毒死者的脑千部位的神经元内均可见FN的异常沉积,其它各例未见FN的异常沉积。结果表明;LSAB-FN法是诊断原发性脑干伤早期死亡灵敏但非特异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在液化石油气中毒后不同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探讨其在日常法医鉴定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2只,随机分为3组:轻度中毒组6只,中毒死亡组30只,窒息死亡组6只。在中毒和致死过程中进行行为学观察,分析心血中液化石油气浓度,中毒死亡组和窒息死亡组进行大体解剖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心血检验。结果轻度中毒组在吸入少量液化石油气后会表现为呼吸加快、站立、伸舌、磨牙等兴奋的状态;中毒死亡组尸体解剖主要表现皮肤、肌肉呈土黄色,气管、支气管出血明显,肺气肿明显;中毒死亡组心血中可检验出液化石油气成分。结论新西兰兔液化石油气中毒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肌肉呈土黄色,气管、支气管出血明显,心血可检出液化石油气成分。我们推断液化石油气的神经毒性与缺氧可能是液化石油气中毒死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毒鼠强中毒9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毒鼠强中毒案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观察了9例毒鼠强中毒案例,拟通过中毒后临床症状、中毒死亡尸体征象的观察,对现场案件性质、中毒原因的分析以及现场抢救有所帮助。1资料介绍收集的9例中毒人员年龄在2.5岁53岁,其中男性5人,女性4人;死亡6人,存活3人,死亡6人中男性5人,女性1人,存活的3人均为女性;9例中毒人员中,被他人投毒而中毒(死亡)8人,服毒自杀1人。2临床症状中毒死亡6人中,有3人分别在医院抢救3h、36h、20d后死亡,2人为当场死亡,1人中毒后死亡时间不详。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对硫磷(1605)中毒后其代谢产物氨基对硫磷的测定方法。检材中的氨基对硫磷经有机溶剂提取,用气相色谱(NPD)测定,在肝或血中的回收率皆在70%以上。本法适用于腐败组织中以检测氨基对硫磷来确定1605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