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重庆市地方立法后评估工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04年8月,以法规实施情况调研为主。形成《重庆市地方立法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评价》报告。第二阶段,始于2006年6月,重点进行法规文本、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并专题调研司法审判适用地方性法规情况。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物管条例》)可谓重庆市立法史上的一个“明星”法规。为何这么说?从首次立法时开创委托律师立法先河、开展重庆市立法史上第一次立法听证到本次再度举行立法听证,这一过程实践着诸多立法创新,也表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物管立法给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大月刊》2007,(8):42-42
日前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俞荣根、市律师协会会长孙发荣分别在《重庆市地方立法调研委托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重庆市律师在委托立法方面又创造了一项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4.
杨涛 《人大建设》2007,(9):39-39
据《法制日报》报道,重庆市从2007年起在全国率先试行政府立法回避制度。根据该制度,在立法起草环节,如主管部门有直接明显利益关系的,原则上应该回避;专业性极强、需要借助专家智慧的,原则上相关部门可以回避;综合性跨部门的立法项目,部门间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则上部门予以回避;此外,在评审、审查环节,相关人员如与立法项目有直接利害关系,也应主动回避或强制回避。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自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十分重视民族立法工作,结合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认真制定立法规划,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和起草、论证条例的工作,民族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由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推荐,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设立的2011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正式立项。1同期,由高校法学学者和省级人大立法工作者组成的课题组也相继组建完成,成员中有两家省级(重庆市、福建省)人  相似文献   

7.
在重庆市原人大法制委员会(下简称人大法制委)主任俞荣根5年的任职生涯里,他自认为值得骄傲的不是立了多少部法律,而是成功地阻止了两部法律的出台。在各地人大追求“立法GDP”的背景下,俞荣根的反其道而行之引人注目。“如今是立法容易,不立法难。”俞荣根认为,维护法制统一是立法官员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8.
《天津人大》2006,(1):48-48
日前,《上海市促进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的地方立法框架》课题研究总报告出台,这是上海首次进行“一揽子立法框架”设计。“框架”包括219件近期、中期和远期建议立法项目和政府规章、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集合了上海23个部门之力,围绕科技、教育、人才、知识产权、信息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公共财政引进机制等19个分课题,历经长达一年半的艰苦调研和筛选提炼完成。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底,《上海市促进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的地方立法框架课题研究总报告》正式出台,形成了总计219项。涵盖近期、中期和远期建议立法项目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的“一揽子立法框架”。为了解这项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认识科教兴市地方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记者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胡炜。  相似文献   

10.
经过11次修改之后,《重庆市促进开放条例(草案)》终于亮相,于近日提交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为促进开放立法,重庆在全国首开先河。且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1,(4):34-35
俞荣根2011年3月16日在《法制日报》上载文《法律体系形成后的立法评估》认为,立法质量好不好,归根到底还要看其适用情况,看其是否经受得住实践的考验,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些就是“立法后”的验证,换言之,“立法后”的评估更能检验立法的质量。从“立法后评估”的特殊性上讲,  相似文献   

12.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8,(18):10-11
“法治”与“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最根本的两大诉求。三十年来,市场经济改革与市场法制建设携手并进、共趋成熟,构成了一道意味深远的立法景观。横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合同法》《公司法》和《反垄断法》,就见证了市场法则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3.
虽然重庆市在《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工作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重庆市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方面,还是起步晚,立法少。全市至今还无自治条例,大多自治地区的立法设想还在起草、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石柱在努力追赶,人大的调研等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他们明白,尽快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底。随着《上海市促进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的地方立法框架课题研究总报告》出台,一个“一揽子立法框架”设计在上海初步形成。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科教兴市立法分轻重缓急,搭起了一个涵盖近期、中期、远期3个部分共计219件建议立法项目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组成的立法框架,并确立了2005-2008年间的11项重点立法(建议)项目。  相似文献   

15.
2000年3月立法法颁布以来,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分别于2002年8月和2004年11月。就《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和《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立法,先后进行了两次听证。重庆市法制办公室在起草《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过程中也举行了立法听证。在听证中,由于注意发挥立法听证在立法民主的实现形式上易于调动公民参与立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特点,加强其论辩性的,收到了较好效果。回头总结一下,似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论辩性乃立法听证之魂。  相似文献   

16.
黄登峰 《人大建设》2002,(12):36-38
“听证”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为现代各国所广泛地采用。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开创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先河,是听证制度在中国立法中的首次确立。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将听证制度引入到立法过程中,是一种全新的立法民主方式。虽然《立法法》规定了立法听证制度,但在立法实践中如何举行立法听证,还需作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总结。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7.
1986年《重庆市城镇房地产纠纷仲裁条例》出台。这标志着重庆市通过“半个立法权”的方式完成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从此以后,重庆市的立法工作突飞猛进,一个又一个创新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显然,这是对今后我国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必将引起我国政府立法工作的重大变革,其理论、实践意义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19.
郝勇 《中国人大》2009,(2):55-55
近日举行的武汉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立法工作会议透露,2009年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适应建设“两型社会”、切实保障民生等新要求,提出5件立法项目和9件调研项目。2009年的5件立法项目是:《武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武汉市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管理办法》、《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修订)》、《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20.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人大立法重心前移,开始试行地方性法规“立法前论证”制度。2008年对6个立法项目进行了论证,其中1个立法项目未获通过,2009年初步安排14个立法项目拟予论证,有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2009年1月14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