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审判毒品犯罪案件,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分子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为了认真贯彻《决定》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立法精神,确保办案质量,笔者就当前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关于把握毒品犯罪案件的“两基本” 案件事实是定罪量刑的前提,而证据是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只有做到案件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  相似文献   

2.
死刑是我国打击毒品犯罪,遏制毒品蔓延,震慑境内外毒品犯罪分子的重要武器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对毒品死刑案件中的犯罪情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决定》规定得较为原则、概括,加之毒品犯罪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从而给毒品死刑案件中犯罪情节的理解与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就犯罪情节在毒品死刑案件中的理解与掌握等问题予以探讨.一、毒品犯罪死刑案件中从重情节的理解和掌握《决定》除第1条和第16条外,都对毒品犯罪情节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作了规定.涉及死刑的从重情节规定,除第2条规定外,还有第11条分两款规定的两个从重情节.另外,依据刑法总则适用于《决定》的原则,刑法规定的从重原则也适用于毒品犯罪.总括起来,对毒品死刑案件具有影响作用的从重情节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贩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同毒品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人民法院审理毒品案件的一个专门法律,它为人民法院正确审判毒品犯罪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我们在适用《决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关于毒品犯罪构成的数量标准问题.《决定》第二条第三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受国际社会毒品泛滥的影响,已绝迹的毒品问题及毒品犯罪在我国一些地区又死灰复燃,且有日益发展蔓延的趋势,不仅案件上升幅度大,而且毒品数量越来越多。涉及地域越来越广。鉴此,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对1979年刑法典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等单行刑法中有关毒品犯罪的规定作了必要的修改和大量的补充,在新中国的立法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毒品犯罪的种类及其处罚标准等。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犯罪日益严重,素有“无毒国家”、“清静口岸”美称的我国,毒品犯罪也死灰复燃.不仅贩毒案件时有发生,吸毒人数不断增加,而且还引发了各种刑事犯罪案件.为与毒品犯罪作坚决的斗争,我国1990年12月28日公布实施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名. 非法持有毒品罪,因其特殊的犯罪对象和行为方  相似文献   

6.
正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严峻的现状①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当坚持从严打击的方针。死刑作为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是遏制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新《刑事诉讼法》及两高三部"两个证据规定"②明确"证据标准"和"死刑适用标准"的背景下,检察机关在办理毒品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时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并探索办理毒品犯罪死刑案件的应对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办理毒品死刑案件要牢固树立人权意识2012年,"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写入《刑事诉讼法》。随着人权保障理念的深入和对死刑理性认识的深化,从严控制死刑适用的政策调整迹象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7.
关于窝藏毒品罪的几个问题毕志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增设了窝藏毒品罪。立法本义旨在针对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的行为,妨碍了司法机关对毒品犯罪的查处,使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逃避打击,并获取非法利益,为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毒品犯罪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各地司法机关在办理毒品案件中遇到一些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地惩治毒品犯罪,确保毒品案件的办案质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07年12月26日印发了《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结合起草制定《意见》的有关情况,就其理解和适用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为了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及时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犯罪活动,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三条关于对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  相似文献   

10.
毒品犯罪对民族、国家危害之大,人所共睹,因而历来是我国刑法所打击的重点。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毒品犯罪的防范和打击作了较为完备的决定,在司法实践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现实生活中毒品犯罪形态的复杂化和多样性发展,《决定》已不能适应打击毒品犯罪的实际需要,而且由于其本身条文规定的不成熟、不严密也给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在理论上也曾引起多方面的争议。1997年3月14日通过的新刑法典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吸收、保留《决定》的原有合理性条文的基础上,对于…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为了及时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犯罪活动,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三条关于对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的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1993年8月17日第589次会议讨论决定: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广东省的毒品犯罪死刑案件(不含你院一审判决的和  相似文献   

12.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的毒品犯罪罪名《决定》包含有以下毒品犯罪罪名: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二条);非法持有毒品罪(第三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四条第一款);窝藏毒品、毒赃罪(第四条第一款);掩饰、隐瞒毒赃性质、来源罪(第四条第一款);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第五条第一款);非  相似文献   

13.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的毒品犯罪罪名 《决定》包含有以下毒品犯罪罪名: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二条);非法持有毒品罪(第三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四条第一款);窝藏毒品、毒赃罪(第四条第一款);掩饰、隐瞒毒赃性质、来源罪(第四条第一款);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第五条第一款);非法种植毒品原植  相似文献   

14.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增设的一个新罪名,属于静态性的犯罪。《决定》颁布以前,在处理毒品犯罪案件中,经常遇到两种情况难于处理。一是毒品被查获使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毒品的来源和去向,而公安、司法机关又无法查清证实,在行为人非法持有毒品的情况下,难以按照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处罚。二是刑法只规定了贩卖毒品罪,对于只购进毒品而不卖出的,由于不能按贩卖毒品罪定罪量刑,致使这类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进一步完善禁毒立法,增设非法持有毒品罪是非常必要的。但对非法特有…  相似文献   

15.
毒品犯罪死刑的裁量必须严格坚持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人民法院在对被告人决定是否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时,必须综合考虑毒品的数量和案件的其他情节。毒品的含量、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定性、被告人主观明知的认定、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特请介入、自首、立功的理解与认定等问题,对毒品犯罪死刑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毒品共同犯罪案件中死刑的适用、零星贩毒案件中死刑的适用、毒品的累积与折算与死刑的适用也具有特殊性,需要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非法持有毒品,既可能为持有者本人或者他人提供吸食、注射毒品的条件,毒化社会,也可能诱发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等其他毒品犯罪,破坏社会治安.为了根除吸食、注射毒品的丑恶现象,纯洁社会风气,防止非法持有毒品诱发的其他毒品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对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有必要用刑法加以制裁.鉴于此,1990年12月28日颁布实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增了非法持有毒品罪.本文拟根据《决定》的有关规定,对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概念、特征和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需要划清的界限这两个问题作一些浅陋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涉毒案件中毒品的数量和含量是决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课以刑罚的重要依据。毒品数量和含量认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的主观故意与案件量刑。当前,司法机关在办理的许多毒品犯罪(特别是可能判处15年以上刑罚)案件缺乏毒品定量鉴定结论,影响案件审理。笔者从法律和公平公正等方面探讨毒品含量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简论非法持有毒品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1991,(6)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决定》是打击毒品犯罪的法律武器和法律依据,它规定了若干具体的毒品犯罪,其中包括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故意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是我国刑事法律中出现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持有罪。在刑法理论上,持有罪是指行为人因持有某种物品所构成的犯罪。从各国刑法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的规定,其立法意图在于追求对毒品犯罪的严厉惩罚,无论毒品数量多少,均应无条件追究刑事责任。如何理解该条文的合理性?本报告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2007年五年中审理的走私毒品案件为研究样本,以刑事一体化为研究范式,通过数据归纳、分析,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找出走私微量毒品案件的犯罪事实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研究该类犯罪的刑法规范特征、刑罚适用及其内在关系的协调问题,并提出具体处理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禁毒决定》)是我国有关毒品犯罪的一项专门刑事立法和处理毒品犯罪的基本法律依据。本文旨在就《禁毒决定》中的一些法律问题谈一些认识,以利于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