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今“官”字在群众的眼里变得不可亲近了,形象也不那么好了。“他们当官的捞足了,养肥了,真正为群众着想的能有几个”?当然,这不能责怪群众,是干部队伍中某些人吃、拿、卡、索、占等以权谋私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难怪群众对“官”员们另眼相看。其实,据《汉书》记载,“五帝宫天下”时的官,是掌秤的。“机者,钵、两、斤、钩、石屯,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秤看准星,。X儿要公平。所谓“官犹公屯”:官府叫“公门”,官车叫“公车”,法庭叫“公堂”,衙投叫“公差”,还有“公务”、“公文”等等。不知什么时候起,“官…  相似文献   

2.
“接班”与“接官”,是干部新老交替中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接班”,就是接过党和人民事业的班,重“接班”,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接官”就是瞄准“印把子”,注重在接过官位与权力上,它是把做官当作人生的目标,注重个人权力与利益的得失,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脑后。年轻干部是以“接班”的心态还是以“接官”的心态走上领导岗位,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从古代“试官”看干部试用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历代成败兴衰 ,无不与人才息息相关。得人者昌 ,失人者亡 ;用贤则兴 ,信邪则衰 ,已为人们所共识。因此 ,几千年来 ,明君贤相以及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在探索求贤用能之道 ,其中“试官”就是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发掘总结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完善当今的干部试用期制度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仍有现实意义。一、“试官”的历史源流据史学家考证 ,中国古代试官之法 ,始于唐武则天时期。“唐武后天授二年 ,凡举人无贤不肖 ,尽加录用 ,设试用的官以安置 ,试官盖源于此 ,其后各朝相传”(《辞海》)。其实 ,试官求贤之法 ,早在原始公社的尧、舜时…  相似文献   

4.
报载,某县委书记为防止部分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之际跑官要官,日前在其休息室大门上张贴了一张“告示”:坦言“要官别找我”。另据报载,某县不久前通知全县干部,今后凡是找县委领导或组织部跑官要官的,一律记录在案,并将其名单在电视台曝光。其实,类似这样的举措现实中还有不少,这既说明了当前一些地方跑官要官现象的严重程度,也反映了各级党组织制止跑官要官现象的坚决态度。跑官要官之风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这些地方干部职务方面的正常晋升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领导干部凭个人好恶、亲疏、恩怨、得失看人用人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正因为在干部任用工作中“人治”因素比较严重,制度和机制性因素作用难以发挥,才使极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9,(10):47-47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在该刊撰文指出,从操作层面看,防止“官出数字”的前提条件是防止“数字出官”.即,不再让官员仅仅凭借统计数据、甚至仅仅凭借统计造假获取晋升。这一目标的实现,可借助于两大措施:其一,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从其内容而言,就是要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晋陕的方言中把“得罪人”叫“惹人”。可是,我们的队伍中就是有一些敢“惹人”的人。在各级党的组织里,还有这么一批人们称之为“惹人专业队”的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干部。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些敢于坚持党的原则,敢向党内不正之风斗争的人,其中还有一位可敬的女同志——刘丽英。 早春三月的一天,中纪委常委会讨论了在清查非法盖私房工作中坚持原则的运城地委纪委副书记张戈  相似文献   

7.
一位民主党派的领导同志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叫“冷官热做”。民主党派的领导不知算不算作官,如果再加上什么“政协副主席”这样一类头衔,应该算作官了。一是在籍,属组织部管;二是每月领取俸禄(工资),不能说不是官。可这个官又没有多少具体要办的事,谈不上有多少权,称作“冷官”倒也贴切。既是“冷官”,当然可以泰然处之,看看文件,开开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也要治治“骗官”江苏茆永茂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除了买官跑官外,还有一种叫骗官,即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组织上的信任,从而达到升官之目的。骗官之术主要有三:一是夸大政绩。。如虚报产值、利税,瞒报出生人口;把欠收报增收以及把计划说成现实、芝麻说成西瓜等等。结...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人把教师称作老师谈起周兆勤,赵芙蓉我国人习惯把教师称作者师,由来已久了,为什么在教师的称谓上非加上一个“老”字呢?经过一些史料的考证,才知道其中还有一翻道理。我国的学校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古籍《礼记·明堂位》中记载:“米,廪,有虞氏(舜)...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说,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此言可谓精辟独到,发人深思。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他们在走上了领导岗位后,往往就把自己看得很高,自认为做官就是高人一等,满足于坐在办公室或会议室里发号施令,不愿深入基层察民情、问民意,信奉“做官就要有官样儿”,习惯于摆官架、打官腔、耍官威,对下属颐指气使、独断专行,对群众盛气凌人、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1.
全 面贯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是依法治“官”。干部道德失范是堕落腐败的前奏。被人称之为“道德的沙尘暴”的某些干部道德失范的问题 ,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我们不仅要在依法治“官”方面花大力气 ,还应该在以德治“官”方面下大工夫 ,唯有双管其下 ,才能取得成效。一道德是内在的“自律”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对于制约干部的行为来讲 ,道德主“内” ,法律主“外” ;对于抑制干部的犯罪来说 ,道德治“本” ,法律治“标” ;道德“扬善抑恶” ,法律“惩恶扬善”。加强干部队伍道德建设最可靠有效的手段就是实行…  相似文献   

12.
薛鑫良 《民主》2004,(2):44-44
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最近讲了一段既感人肺腑又发人深省的大实话。他说:干部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更新“官”念,坚持“两手抓”。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往往能够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实践证明,凡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有权威,难以发展。华西提倡的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党员干部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一面为人民谋利益的旗帜”。只要我们做到“有福民享”,老百姓也不会让干部穷到哪里去。只要我们“有难官当”,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也一定会支持我们,共同克服困难(引自2003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他还说过:“看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引自2001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3.
上海有出沪剧叫《0号首长》,讲的是里弄委员会主任的故事。里委会主任,你说他是个官,但是干部级别有许多,他们连最小的也挨不上。你说他不是官,又管着上千户人家,几千个人,吃、喝、拉、撒、住、行、病、死,以至家庭不和、邻里吵闹打骂、夫妻离婚,统统要管。所以,居民们送里委会主任一个雅号:0号首长。 新千年上班的第4个工作日, 细雨蒙蒙,记者来到上海金 陵东路300弄宝兴里。这是一条典型的石库门旧式弄堂,1923年翻造成规模的、从前,上海滩上的“三宝一中”以瘪三流氓、赌棍强盗多而出名。“三宝一中”就是宝兴里…  相似文献   

14.
陈泽伟 《瞭望》2012,(33):18-22
中国的三万多个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捉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作为乡镇的“当家人”,乡镇党委书记这个“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是“芝麻”官顶着“西瓜”大的责任。这些中国干部序列中最小的“主官”,是执政不可缺少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15.
说“官”     
我们今天的各级干部、领导人,实在是不应当再称“官”的。因为从有“百官以治”的话头算起,几千年间,“官”的名声已坏到不能再坏。 宋朝有个海盗郑广,投降朝庭后当了官。他写了一首《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笔者认为,这里的“德”首先指的即“政德”。所谓政德,即干部在从事政务活动和其他公务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做人要以德为本,做“官”、当干部则应以政德为本。一个德才兼备的干部首先必须是一个具备政德的干部。笔者认为,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干部进行政德考评,贯彻政德有用原则,以使干部政德行为的好坏能够影响乃至决定干部的奖惩、选拔和任用。  一、必须在干部制度中贯彻政德有用原则之所以要在干部制度中贯彻政德有用原则,主要是因为贯彻…  相似文献   

17.
《青箱杂记》载:宋仁宗时,陈执中作宰相。女婿求他给个官做,陈拒绝说:“官职是国家的,不是我卧房箱中之物,怎么能随便给你!” 与陈执中相同的,古时还有。 明景泰四年,王翱为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才治”。相当于今天的组织或干部部长,专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上为什么出现“想当官”、“争官当”甚至“伸手要官”的现象?为什么历来比较热衷于做学问、“成名成家”的某些知识分子,近年来追求当“长”的意识也特别强烈起来呢?九月十四日《经济日报》刊登尚丁的文章认为有三个缘由:一是工资待遇方面。按照目前的工资制度,“升官”就能“发财”,而搞学术却没有那么容易。因此,有些本来有志于专业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也往往被吸引来“争官”了。二是当了官还有其他特殊待遇。例如,行政官员一到什么级,就可以安电话、坐小汽车,在医疗、看文件等方面也有特殊照顾,  相似文献   

19.
知识爆炸时代,人们和汉字打交道比古人多了几万倍.然而还使用着两千年前古人制作的方块字,在欣赏其富有表现力的同时,又饱尝着数量芜杂、笔画繁多、书写烦难之大苦!汉字知多少?东汉《说文解字》收录9353个,清《康熙字典》收47035个,最近编印的《中文字海》收87000多个,吓人一跳.《新华字典》砍掉汉字的八分之七选收11100多个,说是“供中等文化程度读者使用的”,但就是具有高级职称的“高知”,不少人也是认不全的.汉字认起来有多难?有人著文批评教师、干部、医生、科技工作者、节目主持人常把字认错,如把“卫戍”读成“卫戌”.有故事说中国教授考留学生用“戉戊戍戌戎”五字分别造句,老外当场晕倒.其实就是炎黄子孙,又有多少人能辨别  相似文献   

20.
永茂 《瞭望》1996,(37)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有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亲属经营酒店、旅店、商店等,被群众称为“官家店”。时下,这种“官家店”逐渐增多,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开店的官把权力当作发财的资本,只是由于中央早有禁令,自己不便亲自出马,便以自己亲属名义开店。亲属则利用官的权力和影响,强行拉客、推销和提供有偿服务。官虽不是名义的老板,但大都在店后弄权策划操纵经营,是实际上的老板。“官家店”是干部经商办企业的一种变异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