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济法的涵义主要可以基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经济法法律规范体系,它是指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经济法律,它是指调整经济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三是经济法学,它是指研究经济法法律部门的产生、发展、性质、特征及其他规律的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法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责任仅仅是法律后果中的特殊否定形式,法律责任按客体不同分为财产责任、行为责任、信誉责任、人身责任和资格减免责任.法律责任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具有"公共资源性"和发展性.经济法后果具有综合性,经济法责任主体和构成要件具有复杂性,经济法诉讼具有特殊性,私法责任和公法责任都不能满足经济法调整经济关系社会本位目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经济法的规制。而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学术界针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调整特定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准则,是经济法律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要求与标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反映经济法的本质,反映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客观性。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适度干预原则、有效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的起源问题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角度系统论述了经济法的起源问题,并就此提出经济法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看不见的手”与“国家之手”相结合的产物,是从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法律运动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中 ,这里的“经济法”不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法律规定 ,而只是一种纯理论的主观构想。现实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念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当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行战时经济政策 ,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立法活动和法律现象 ,战后又出现了有关战时经济复兴的法令 ,以及在《德意志共和国宪法》体制下的社会化法和其他新的法律现象 ,“经济法”就是受这些法律现象的刺激而产生的概括性的术语。我国的学者大多认为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部门法 ,是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联系紧密,国际经济交往频繁。国际经济法学学科独有特点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授教学方法越来越暴露出若干不足,已经不适应国际经济法这一学科教育和素质教学新要求。从分析传统国际经济法教学不足着手,探讨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国际经济法学科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的实施,以期突破国际经济法学科教学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加大了社会对精通国际经济、国际法律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占学术主流地位的广义国际经济法说已不能满足教育部提出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和分配教学资源的要求.应将国际商法从国际经济法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世界贸易组织法与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和国际税法成为国际经济法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再识“责任”与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责任制度是经济法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法学界论证经济法是否为独立法律部门的重要依据.法律责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与其他社会责任分离、责任逻辑的完善、责任方式的基本定型等过程,这使得部分学者按传统法律部门作为划分标准,否认经济法责任的存在,进而否认经济法为独立法律部门.按社会活动领域和法律调整宗旨的标准划分法律部门,责任方式并非划分法律部门的绝对标准.经济法具有独特调整方法,其责任制度的精髓集中于"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法责任不仅在不同程度上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方式而形成独特的责任制度,而且将责任制度前置于主体制度,增强经济责任制,形成其鲜明的调整特色.  相似文献   

9.
反思与前瞻:中国经济法主体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经济和经济法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经济法主体走过了一条从理论移植到制度创新的不平凡历程,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性的主体理论和体系建构。在主体角色多元背景下,不平等性和经济性成为经济法主体区别于民商法主体和行政法主体的最鲜明特征。适应政府与市场相互渗透、融合发展而诞生的社会中间层主体,是对经济法主体范围的新拓展。在未来经济法主体的理论研究中,必须坚持传承与发展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经济与法律因素的影响,正确把握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调控功能是经济法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它是以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整体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主要任务,以经济政策和经济法律为主要手段,配合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实现调控目标和任务: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为经济法下定义,各家的观点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个领域较新,且不断变化,因而与之相联系的其调整的范围以及与其它学科间的关系都难以定论.影响经济法产生的因素一是经济与经济学,二是政治与法律.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体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由于经济法学界一直主要按照经济立法的特定功能和作用对经济法律法规进行分类,致使经济法部门法的划分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这不仅直接影响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走向成熟和被人们普遍理解与接受,而且使得经济法各部门法的研究缺乏理论层面的分析,文章从探讨法域和法律部门划分的方法出发,对中国经济法体系的重新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调整国家为了矫正市场失灵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所决定,经济法可以由市场主体管理法、市场秩序维护法、资源配置优化法、经济稳定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社会公平促进法)和涉外经济管理法组成。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主导性法律。  相似文献   

14.
法律类高职经济法课程项目教学中“项目”的确定非常重要,该项目来源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法律工作任务,即经济法律项目,但又不同于经济法律项目,其本质是以经济法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即以学生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能否最大限度承载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衡量项目好坏的标准;主要在法律类高职经济法课程所涉及的市场主体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领域确定。  相似文献   

15.
民族经济法适用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 ,民族经济法适用是通过保护性法律关系实现它的活动 ;其次 ,民族经济法适用具有强制的经济性内容 ;再次 ,民族经济法适用是按法定程序进行的专门活动 ;最后 ,民族经济法适用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影响民族经济法适用的不利因素既可能来自于司法者自身也可能来自于诉讼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民族经济法渊源的多元性特点决定了其适用过程中应当协调好不同性质的民族经济法的关系 ,这主要包括协调好国家制定的民族经济法与民族经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西经济法差异比较与我国经济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和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西经济法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 ,但它们之间仍有很多差异。西方经济思想史上 ,自由放任思想根深蒂固。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在我国则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即使建国后 ,由于政治和经济等的影响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几乎是无所不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中西经济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将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意义的法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论证以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和谐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法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顺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产生,通过规范政府的相关部门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来起到监督市场政策运行的作用,由于政府需要与市场建立平衡,了解应该对国家的经济调控和干预程度是多少,才能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来保障市场经济是在正常有序的环境下与时俱进的,因此文章将主要探讨经济法如何运用采用与市场环境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民族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结构中的地位的考察中确立了民族范畴 ,从对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经济动因的分析中确立了民族经济范畴 ,从而为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提供了基础。文章认为 ,作为调整民族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的民族经济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民族 (包括现代的民族地区 )这一主体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这种法的关系是由它所表现的民族经济关系的内容所决定的。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将使得民族经济法的研究成为经济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法理论全面革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经济自治团体的兴起是社会变迁、制度创新和组织变革的产物,它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民间性、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社会等原因,我国的经济自治团体存在着行政化、私益化、营利化、专制化等异化现象.经济自治团体是经济法最具特色的法律主体,社会调节机制作为经济法的特有的调整手段有利于实现实质公平的目标.应加快经济自治团体立法,以宪法和法律厘定社会自治权利与国家公权力的关系,防止经济自治团体的异化与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