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对此,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重点打好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为脱贫攻坚指明了具体方向。在全省各地积极行动中,独山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打好"四场硬仗"、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思路及取得的成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伟  刘杨  兰彦堃  谢忠秋 《奋斗》2021,(1):58-6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机制来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涉及工作人群目标衔接、工作任务目标衔接、治理体系的衔接、经济产业体系的衔接、社会支持体系衔接等诸多方面,要本着问题意识认真研究克服解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难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王伟 《实践》2018,(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这就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必须通过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获得群众大力支持,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想脱贫、能脱贫。一、导致贫困群众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脱贫攻坚,是一项造福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但在目前,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完  相似文献   

4.
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实现了从集体经济向市场化改革的过渡,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普遍贫穷的面貌。脱贫攻坚战略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落后状况,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保证了农民的公民权益,满足了农民基本生活、养老、医疗及其他方面的需要。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在于:改革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政策创新是消除贫困的制度保障,国家动员和社会参与是消除贫困的力量源泉,公平公正是消除贫困的价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消除贫困的国家特征。在农村绝对贫困和普遍贫困的状况得到根本缓解之后,应当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支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使村民摘掉"贫困"帽子,让村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是党组织赋予我的新使命、新要求。我要时刻牢记"干"字精神,与村"两委"形成"一个思想、一个拳头",用脱贫攻坚的坚实成果为乡村振兴开局奠基。  相似文献   

6.
正在春耕之际,拜泉县以"农民夜校"为载体,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农业专家赴贫困乡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助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4月初,县委组织部在富强镇新立村"农民夜校"举办培训讲座。这次讲座是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组织的老科技工作者、农业专家赴贫困乡村  相似文献   

7.
骆行 《当代党员》2021,(6):40-41
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二者的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不仅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武陵山、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覆盖全市12个区县,区域性贫困与"插花"式贫困并存。  相似文献   

8.
正"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老话,更是中国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建设作出指示,要求"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并指出这是一  相似文献   

9.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也是贵州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盘县淤泥乡彝族村寨麻郎垤村,近年来在深入挖掘彝族文化自身优势和精髓的基础上,有机融合现代文化的先进理念,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品、文化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出一条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助推全面同步小康的有效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20,(3)
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接续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为我们扎实做好新时代基层基础工作注入了奋斗激情和强大动力。民富则国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0,(8)
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关系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两大重要战略性部署。脱贫攻坚针对绝对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阶段性目标。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三牧"工作的总抓手,注重消除相对贫困,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我区现在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交汇期,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消除相对贫困、推动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以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鼓足干劲,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举全省之力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集中优势兵力,聚焦主攻方向,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2017年12月26日,省委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孙志刚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暨秋季攻势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在新的一年打出一个崭新天地,让更多农民告别贫困、走向小康,决不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坚持高要求推进脱贫攻坚,集中优势兵力,聚焦主攻方向,在新的一年打出一片崭新天地,让更多农民告别贫困、走向小康。"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对贵州而言,这句话的含义尤为深刻,影响尤为深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5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有形的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红军过境次数较多,并建立多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革命老区,是一片拥有丰厚红色文化资源的红色沃土。但贵州又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革命老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直到目前贵州省贫困县仍有33个,包括14个深度贫困县,而这些贫困县又大多位于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的老区人民,依然过着相对贫困的生活,成为共产党人刻骨铭心的心痛与遗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贵州人民要打赢新长征路上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相似文献   

15.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武陵山、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覆盖重庆市12个区县,区域性贫困与"插花"式贫困并存。2014年年底,全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14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4个,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非重点区县15个,贫困村191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5.9万,贫困发生率7.1%。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两个确保"顺利完成。重庆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成功翻过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座高山,如期兑现了向党中央和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6.
正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燕连福,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贫困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亚丽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脱贫攻坚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赓续传承》认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一年来,铜仁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扎实开展"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落实"四个聚焦"。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 《党课》2020,(2):5-5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标志性工程,明年(注:2020年)必须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要坚持目标标准,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抓紧排查整改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对工作难度大的县和村进行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落实落细兜底保障,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及时做好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确保脱贫质量。要严把贫困退出关,较真碰硬开展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扎实做好普查,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3,(12)
先前通过物质、科教与项目帮扶农民脱贫的做法,虽仍有一定成效,但在城镇化对农村优质资源尤其是精壮劳动力持续吸纳的新形势下,该类治贫思路存在严重的个体化、原子化倾向,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存在本质,没有虑及人的社会参与性及其在社会网络中的利益表达、资源动员能力,致使贫困农民呈现出制度贫困、社会资源贫困、文化贫困、关系贫困等社会资本贫困的多元特征。很多农民虽极尽所能以争取自我脱贫,但是因缺乏基本的社会、系统行动能力与机会,治贫成效难以获得根本性突破,返贫现象仍很严重,预防贫困更难以得到保障。显然,只有从社会资本培育角度来系统思考农民脱贫问题,才能更根本更彻底地解决农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打工方便多了,我既可以照顾年迈的母亲和生病的弟弟,又可以上班挣钱……"西畴县法斗乡新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兴友感慨地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山州通过引进企业进村办"扶贫车间",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挣钱、管家两不误。多渠道建"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莫过于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