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1984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去父亲单位,看他在办公室里忙着。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作业单"和一些工作资料,我不知道父亲在干什么,也看不懂他在忙什么。"我饿了,啥时候带我去吃饭啊?"父亲一边整理资料文稿,一边从更衣柜里拿出了面包和香肠,"你先吃吧,挺好吃的,我要去一趟站台,看看卸车的情况……"我看到他拿着一沓"作业单"急匆匆走出办公室。等父亲带我走出办公楼,路灯都亮了,星星静静地眨着眼睛。后来,从学校阅报栏里工厂自办的《松陵报》上得知,中国第一架多用途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歼8Ⅱ飞  相似文献   

2.
树英  曾妮 《侨园》2012,(11):24-25
无奈去做"美体盛" 失业后,我和佐藤惠子在纽约想找份工作却很难.这时,家里来电话告诉我,父亲的肝病要动手术,急需十多万块钱,我急得流了眼泪…… 佐藤惠子同情地说 "你身材好,人又长得漂亮,不如到酒店做‘美体盛’吧,工资很高,不知你愿不愿意?"她告诉我"美体盛"是日本社会供职于餐馆的艺人.她们必须是绝对漂亮的处女.日本人认为,只有处女才有独特的内在美.做"美体盛"要经过严格的净身程序.赤裸着身体躺在客人用餐的房间,姿势固定不变,厨师将菜摆放在全裸身体的各部位,让食客尽情地享受.  相似文献   

3.
宜修 《侨园》2011,(10):26
古今中外,人生最大的伤痛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身为远方的游子,期盼之后,最无奈的,便是与父母重聚后的生离死别.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我等“逆子”未能恪守这份孝悌,自当珍惜、把握每一次来之不易、又来日无多的天伦亲情.一个月前,与父亲拥别时,父亲喃喃道“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你来的时候我们欢欢喜喜,可走的时候……”听到此,我把脸紧紧地贴在父亲的嘴上,为的是堵住他接下去那让我不忍卒听的后半句……  相似文献   

4.
高荣伟 《侨园》2012,(2):60-61
父亲和舅舅一个生活在大陆,一个生活在台湾.他们分别在一个炎热的夏季和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走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伤痛以及无尽的哀思……年幼时,我常坐在冬夜的火塘旁,听家人述说着关于父亲和舅舅的故事,品味着他们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辛.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感到低人一等,其原因在于我家有海外关系.父亲兄弟三人,父亲是老小,大伯和二伯在1948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在大陆时他们两个分别在国民党交通部和教育部任职.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故事:鼻子和眼镜吵起架来。鼻子说:“你一直架在我的背上,倒挺舒服的,可凭什么我一定要驮着你!”眼镜回答说:“好兄弟,为了主人,我们只能这么相处了。累了你,我也不好受呀。”鼻子嚎叫着“不!不!”,用力一拱,眼镜摔碎在地上。失去了眼镜的主...  相似文献   

6.
《诗经》里有这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誓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大致意思是说,大田鼠啊,大田鼠,不要再掠夺偷吃我的庄稼和粮食与劳动成果了,多少年来,我辛辛苦苦供养着你,可是你怎么一点也不肯照顾我呢?我发誓要与你一刀两断,离开你去寻找适合我生存的乐土,那种地方才是我向往的天堂啊……  相似文献   

7.
一件羊皮袄     
《侨园》2017,(8)
正我爷爷是老红军,90岁那年,他知道要去见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老战友了,就把我叫到身边,拿出—件羊皮袄说:小军呀,我恐怕要走了,我有一个传家宝交给你,你要好好珍惜呀!我见那羊皮袄已经十分旧了,上面的羊毛都快掉没了,还有几个小洞,便问:爷爷,这称得上是传家宝吗?爷爷说:当然,别以为那些金银古董才值得当传家宝,这件羊皮袄不仅会让你懂得如何做人,还会让你懂得人生的意义,能让你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8.
路标     
朝霞刚刚升起。眼前是闽中南的一条坦平的公路,汽车开动了。指导员呵,你这次出门可不比往常呀,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车子越开越快,一座座路标从你眼前闪过,…… 长途坐车是很疲倦的。照说,你该好好闭目养神吧,不,你却手捧一本名叫《人生之路》的小册子.翻阅着、品味着。你酷爱这本书,常常手不释卷。你常说:“指导员应是怎样的人呢?政治工作本身决定他  相似文献   

9.
王庄林 《侨园》2012,(10):24-25
一 在木祖克大沙漠北缘的卡美尔部落,卡美尔的英文是“骆驼”,骆驼是卡美尔部落的祖神,酋长卡美隆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第十七个儿子.父亲与卡扎菲的关系甚密,于是我在三年前成了这位总统的卫士.为此,父亲曾非常骄傲.我回到部落后整整睡了三天三夜,父亲骑着他的神驼来看望我.“行了,你也该出去透透风,到我们的木祖克大沙漠去看看,也好将卡扎菲忘了吧.”父亲说: “我把我的坐骑神驼赐给你几天,出去走走.”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三月的一天,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单得真的家里发生了一场小“风波”。 吃晚饭的时候,单得真的长子高兴地告诉父亲:“州委组织部已经找我谈话了,叫我到州委或州政府工作。”儿子满以为这件事能得到父亲的赞许和支持。没想到一句话未说完,父亲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你们青年人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象你这样见异思迁,一辈子什么事也干不成!”看到父亲严肃起来,儿子红着脸,没敢再说话。 单得真的长子大前年从西北民族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临夏州委党校当教员,一些好心的人觉得  相似文献   

11.
张东亮 《侨园》2014,(4):32-33
惆怅男邂逅命中“女神” 12年前那个秋阳和煦的上午,当一架飞往乌克兰的航班载着梅爱偲冲中天而起时,这个19岁男孩的心头却是一片阴霾.从河北承德跑到北京国际机场为他送行的父亲,临别时只对儿子说了一句话:“到了那边,你可争点气吧!”而更让梅爱偲心头沉重的是,出国前去石家庄培训了—个月俄语,他却只学会了一句“你好,我要水”……  相似文献   

12.
<正>●"父亲第一次见到奶奶写给他的遗书,是在1954年东北烈士纪念馆里。父亲看完大哭一场,手抄了一份留作纪念,多年后,又将他手抄的这封遗书交给我。回到家后,父亲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手臂上刺下三个字‘赵一曼',也刻在了心里。"●"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就是对不起你奶奶。"  相似文献   

13.
纪坡民 《各界》2008,(8):90-91
李小林约我为纪念她父亲李雪峰写点东西,这使我有点为难.对我父亲纪登奎过去工作上的事,我知道得很少,对李雪峰和我父亲之间曾经有过什么工作关系和交往,也了解不多.我想,我就从李雪峰最初在我心中的印象谈起吧.……  相似文献   

14.
梅寒 《各界》2011,(5):90-91
2000年7月的一天,河南郑州某医院,一位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的老人把自己的4个孩子叫到病床前,挣扎着给他们做最后的交代:“你妈累了一辈子,爸爸要走了,你妈我可就交给你们了。我走之后,你们要把老娘保护起来,不要叫她生气,不要叫她受罪,这就算你们疼爸爸了……”病床边,头发已经花白的常香玉轻轻摩挲着老伴那双瘦弱的手,泣不成声:“你为我操了大半辈子的心,都成这样了,你还操我的心……”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6.
上海记忆 我对童年的回忆是幸福而温暖的.我和弟弟迈克,头发都黄黄的,眼睛有点灰蓝,在那些大人眼里,我们俩长得有点像西洋娃娃,所以他们每次一进门,都先嘻嘻哈哈地逗弄我们一番,然后再上楼和父亲谈事.  相似文献   

17.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18.
王丽  刘承文 《侨园》2009,(5):14-17
"我一般是个违令不从的人,但打仗了我必定要去."   --兰晓龙语   对兰晓龙这个名字,你或许陌生,但提起他编写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和当前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可谓风靡全国.剧中峥嵘的戎马生涯,硬派的男人气质,令亿万观众欲罢不能……兰晓龙从好勇斗狠的浪子,到"不着调"的军人,再到今日名满文艺圈的鬼才编剧,他的身上隐藏着太多故事.……  相似文献   

19.
茄子的好坏     
富翁对仆人说:“茄子增进食欲,是好东西.”“不错,”仆人说,“难怪它戴着顶王冠.”几天后,富翁又说:“茄子倒人胃口,还生痰,是坏东西呢.”“是呀,”仆人说,“瞧它头上长着刺呢.”富翁不满意了:“前天你说茄子是好东西,今天又说它是坏东西,什么意思?”仆人说:“我该怎么说呢?我是老爷您的仆人,不是茄子的仆人呀.”  相似文献   

20.
马鞭     
推开两扇朱红大门 就象打开一部革命的诗篇 在千件万件文物里 我独爱一条金竹马鞭 马鞭!马鞭 当年你象金色的理想 驱赶着革命的骏马 奔驰在右江与红河之间 鞭响,马跃——沟壑万千 “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