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二师三十三团十六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文化、爱科学、善经营、懂管理、敢闯敢干,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劳务输出的过程中率先致富,并带动连队职工共同致富。他们根植于连队,创业于连队,致富于连队,对职工的示范作用大,带动效果好,已然成为连队里的致富"急先锋",职工致富路上的"领头雁"。棉田里的"领头雁"2009年,王富井从河南老家来到三十三团十六连承包了100亩棉田,连续5年棉花单产突破  相似文献   

2.
正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羊,一个个挥舞着羊鞭的"女羊倌",走进九师一六八团北区三连随处可见依靠科技养殖致富的"娘子军",她们忙碌的身影、欢快的笑声回荡在连队的每一个角落。近几年,北区三连引领妇女积极创业,拓宽致富门,利用冬闲组织妇女科技养殖培训,在妇女中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活动,连队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养殖女致富带头人,发挥了"女职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陈善梅是2004年从河南支边来到北区三连的女职工,丰韵的圆  相似文献   

3.
农五师八十四团六连青年贫困职工张建国,2002年种植150亩制种玉米获利4万余元,一举摘掉了连续多年亏损的帽子,成为连队青年职工中的致富能手。 张建国在六连种地多年,累计连续亏损3万元,被连队列为贫困户。他想:作为一名年轻人,老是被连队列为贫困户,脸上也是很不光彩的。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我们连队九户低保户每人都领到了两只由三连‘赢顶富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赠送的散养鸡,心情十分激动,他们致富不忘乡亲,尤其是我们这些困难户,心里感觉很温暖。"2018年11月29日,十师一八二团三连低保户麻旭东代表连队低保户表达了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5.
正4月24日,在阿拉尔市禾铺商城菜市场内,十团十九连职工王春福正在销售自己饲养的肉兔,不一会儿就销售一空,点着那崭新的钞票,他脸上的笑容如菊花盛开。今年48岁的王春福,依靠养兔走上了致富路,并带动了连队职工们发展肉兔养殖,成为十团远近闻名的养兔致富能人。1989年王春福参加工作,在十团十九连承包土地种棉花。辛苦一年,挣的钱除去生活日用就剩不多,想致富成为他的一个梦想。1999年,连队要将地处沙漠前沿  相似文献   

6.
正20年前,为了生计,24岁的陈小明怀着种地养家的生活愿望,带着新婚妻子张菊兰从甘肃老家来到兵团,慕名走进了十师一八三团十二连,连队平坦宽阔,阡陌纵横的土地坚定了他的选择,这个举目无亲的青年汉子从此与兵团连队结缘,一待就是20年。20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职工,成长为连队有名的致富能手;从一个致富能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名共产党员,成长为一位备受职工信赖的连队干部。20年里,他秉持勤劳耿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8岁的乔汉是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职工。自1999年开始单一种植食葵,之后发展种植、养殖和农机,短短十几年的光景,乔汉成了年收入百万元的致富能手。致富后的乔汉没有忘记周围的贫困职工,他通过传帮带使十一连10余户职工靠多元创收叩开了致富的大门。1999年4月,乔汉第一次承包连队的80亩土地,从那时起,为了尽快掌握食葵、打瓜作物技术措施,他每天总  相似文献   

8.
<正>六师一○三团二连金鑫养殖合作社的社长李如新,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连队职工。这位看上去很普通也很纯朴的汉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不仅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育肥羊圈舍,还种植了300多亩土地,成为连队的种植、养殖大户,为连队职工多元增收致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李如新从小生活在二连,工作后就在连队从事养殖,从最初的100多只羊,发展到现在1000多只羊,其中经历的  相似文献   

9.
<正>七师一三一团十六连党支部书记陈永林凭借着自己对团场连队的一片深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骨子里的那股拼劲,团结带领连队一班人抓班子建设、谋连队发展、增职工收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先后在4个单位担任主要领导,带一个连队,成就一个连队,致富一方百姓,无怨无悔,忘我工作,所在单位多次被评为兵师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单位和工人先锋号,陈永林个人先后获得兵团致富带头人、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中专毕业到种植能手,再到全团收草经纪人、多元增收路上的的带头人,这些年凭借"农业种植、农资经营、草业经纪人"的多元增收途径,37岁的骆强成为团场远近闻名的多元增收致富典型。骆强是第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四连的一名职工。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军垦第二代,他的梦想是不仅自已拥有私家车住楼房过上好日子,还要让连队的职工和他一样利用多元增收去致富。1991年,不满20岁的骆强中专毕业后,带着梦想回到了连队,想在连队大干一场,但因为刚参加工作,没有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今年,农一师十团三连的职工书屋异常"火"了起来,每天来科技书屋挖掘致富‘金点子’的职工络绎不绝。近年来,十团不断加大农业连队文化阵地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基层连队修建综合活  相似文献   

12.
<正>农二师三十团园二连职工李凤兰不久前对笔者说:"选谁不选谁,我们说了算,我们要选出能带领我们致富的领头雁。"针对基层连队工会活力不强,动力不足,形同摆设的现象,三十团园二连推行连队工会民主化、群众化。园二连健全了工会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工会会员大会制度。对于一些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事,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对于连队工作计  相似文献   

13.
今年48岁的乔汉是农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的职工、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从河南洛阳老家来新疆并扎根边疆的中原人,从1999年4月参加工作后,他就一直在一八二团十一连承包土地,参加工作近13年来,无论从大田管理盈利百万元到致富后不忘帮扶连队的困难职工,他都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默默无闻地奋斗在农业连队第一线。2009年7月,由于他积极要求进  相似文献   

14.
<正>今春以来,农二师三十四团机关干部在深入连队调研时发现,职工群众盼致富,却又苦于缺少信息、技术。为了让政策、技术、信息进连入户,该团抽出两名团领导和14名科技干部,搜集整理最新的种养致富项目、科技信息等资料,深入全团13个农业连队送技术、送项目、解难题。  相似文献   

15.
农二师二十九团四连女职工张新荣依托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养猪,成了连队的"暴发户"。2011年她获纯利11万余元。在他人眼里,张新荣确实找到了一个生财有道的"肥活儿"。但她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致富足迹,更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8岁的唐百征是十二师二二二团一连的一名职工,1995年参加工作,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连队的种植大户,他承包土地种植小麦和制种600余亩,购买了两台大马力机车,既从事土地种植又为连队提供农机服务,每年收入都达30余万元,是连队有名的致富能手。"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唐百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他作为连  相似文献   

17.
马国彦是二师二十七团四连的一名普通新职工,多年来,他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勤劳苦干,使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05年,马国彦除了承包30亩土地外,还利用团工会小额贴息贷款,在连队集中连片的条田里修建了两座占地面积为4.2亩的育苗大棚,为连队职工、周边乡镇农民提供番茄、辣椒苗。几年来大棚的收入都在5.5万元以上。但是,马国彦并不满足现状。  相似文献   

18.
在二师二十一团1200多名女职工中,一批批种田能手、致富状元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四连女职工方雅丽就是她们中间的优秀代表。方雅丽今年48岁,高中文化程度,共产党员。2003年,方雅丽与连队签订了种植130亩辣椒合同。喜欢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农十师一八五团工会等单位牵头,在全团开展了“多藏书、藏好书、多读报、读好报”活动,11个农业连队相继建起了职工业余文化技校,并建立了图书室,各连队条件较好的职工都自费订阅了各种实用报刊。连队党支部为方便职工读报,每年都订阅《兵团工运》《兵团日报》《兵团建设》《新疆日报》等报刊,连队图书室每周开放三次,为职工读报、学习提供便利。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读报、用报致富的积极性,于是,涌现出一批读报、用报的“报发户”。七连职工刘雪艳在《兵团工运》上看了一篇有关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消息,于是他认真翻阅报…  相似文献   

20.
在二师二十五团六连营区的西边,有一片日光温室大棚,每天早上太阳升起之时或者落山之前,你总会看到一个个头瘦高、忙忙碌碌的身影,她就是六连普通的酒花职工彭淑芳。提起她,连队的人都会这样说:"彭淑芳有胆识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敢想敢干,她是一个勤劳踏实的人,种植大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为连队其他的困难职工走出困境带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