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法就是以社会为本位,通过国家、社会团体和市场将有限的经济利益和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独立部门法律体系。本文通过对经济法发展历程的回顾,从而得出了经济法的本质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卢代富 《现代法学》2013,35(4):24-31
社会整体利益因事关人类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而成为所有法律部门共同维护的对象,但不同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的具体功能有别,其各自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路径也有异。基于市场失灵有损社会整体利益、国家干预是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途径等认知,国家制定经济法确认和规范国家干预,为旨在克服市场失灵的国家干预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并通过在经济法的法益结构中作出凸显社会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的法主体范畴的提出 ,意味着法主体内涵与外延的明确界定 ,决定着经济法的效力范围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是经济法范畴体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司法哲学基石范畴:司法能动性之法哲理追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司法哲学是对司法学的哲学化研究,旨在解决司法的根本问题:司法是“什么”?和司法是“如何”?司法能动性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追问其本身所包含的精神的理性、方法的灵活性、过程的创造性、目的的回应性等法哲理时,科学地解答了司法的根本问题,并使司法获得了正当性的理由,由此成为司法哲学的基石范畴。对司法哲学基石范畴的论证,亦证成了司法哲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利益——利益的实现依据——权利范畴”的路径分析经济法基本权利范畴的法哲学基础,进而阐述确立经济法基本权利范畴对夯实经济法学基础的重要意义,并且在继承其他学者关于经济发展权、经济分配权和经济安全权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经济自由权和经济协调权也是经济法基本权利范畴。  相似文献   

6.
经济治理权与经济自治权--对经济法基本范畴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篱 《法学》2004,(6):85-89
经济法的基本范畴是经济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本文在对国内关于经济法基本范畴的研究进行思考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经济法基本范畴的理解———经济治理权和经济自治权 ,并对用权力———权利的分析思路来建构经济法的范畴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界定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的特殊内涵,通过与相关利益的比较,以论证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性,并对保护和实现这种社会公共利益的现实可能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形成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分立是异常清晰的 ,国家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 ,政府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促成者。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首要的是须为国家颁布的法律所确认并建立现实可行的维护机制。而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机制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在国家的民主商议立法机制下制定经济法。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法 ,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形成的第一步就体现在经济法的立法过程中。而在经济法的立法过程中 ,政府与国家的分立尤显重要 ,因为经济法是由建立在民主代议制基础上的立法机构制定并颁布的国家法律 ,其规范的内容是政府介入经济的行为 ,在“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约束政府行为构建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利益博弈的均衡状态是经济法立法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理念范畴和价值范畴。法的基本精神、法的指导思想以及法的立法宗旨即为法的理念;法作为客体、人作为主体,客体对主体即法对人的正确引导即为法的价值。在经济法学界的理论研究中理念和价值一直是重中之重,准确地认识经济法的理念及其价值范畴,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系统的形成及其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社会利益考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昌麒  陈治 《现代法学》2005,27(5):16-26
本文试图提供这样一种分析的框架:将社会利益置于干预者、社会利益与个体成员的三元维度之中,考察社会利益如何在干预者与个体成员的互动博弈中获取生存空间,进而从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中推出本文对社会利益的基本界定;这一界定将社会利益看成不确定多数个体利益相互平衡、协调的产物;这种解读与经济法界域下实质正义的思想恰可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 《河北法学》2004,22(9):53-56
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相当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社会法是指国家为了救助弱者、反对歧视而制定的调整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称。社会法的调整领域主要包括四方面 ,社会正义理论等构成了其产生基础。经济法和社会法是第三法域下两个并行的部门法 ,两者在产生时间、目标、调整对象、公平观、调整方式等多方面存在不同。经济法和社会法应当协调发展、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共利益是比较重要但又很难定义的概念,实践中不乏有借用"社会公共利益"之名侵犯其他利益的事例.经济法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是经济法理论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试从利益的定义及分类、法律与利益的关系、实体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等方面来探讨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法的关系问题,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含义、经济法与公益诉讼的关系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邓纲 《现代法学》2012,34(1):186-193
经济法学界对法律责任已有20多年的研究,在法律责任的一般理论基础上形成了多种学说。在这些研究中,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的称谓、独立性问题争议尚存;对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的特点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在具体责任形态方面,经济法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承继了传统法律责任,同时又以企业社会责任、缺陷产品召回、惩罚性赔偿、纠正性广告等形式展现了经济法中法律责任的特色。相关研究的争议和困惑反映了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的矛盾冲突,这主要是经济法学非传统的新兴交叉学科特征所决定的,用"经济"一词在传统术语上贴标签式的研究进路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法价值范畴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本文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经济法的法律价值 ,认为经济法的法权价值在于对权力的规制 ,资源价值在于追求发展公平 ,而社会价值则在于维护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宣言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给人以机会、给人以能力、给人以物质帮助三个方面寻求制度努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全兴  管斌 《现代法学》2003,25(2):113-118
社会法作为寓于法律社会化过程中的公法与私法相融合的第三法域 ,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了作为经济领域法律社会化现象的经济法。因而 ,一方面 ,经济法具有广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 ;另一方面 ,经济法与狭义社会法之间 ,各自所对应的国家干预在范围、宗旨和手段上都不尽相同 ,但在经济与社会趋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 ,需要完善其功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是经济法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经济法”的概念研究是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作为概念的“经济法” ,从学术史、语言学和逻辑学等视角进行了语词缘起、范畴定位和文字训诂等三个方面探讨 ,并为经济法本体论和经济法学科论的基本范畴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路、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法的产生机理、演化变革、功能发展、性质或本体、社会法问题代沟与制度需求、主要理论范式等深层次的反思性问题,应在部门法哲学意义上得到关注,应予以跨学科、批判性的研究。社会法的产生机理在于社会保护本能和社会理性,形成了本文所称的"市场化运动推之,社会保护运动挽之"的制衡关系。其性质为构成维系现代产权制度、经济秩序与保障社会权利之间的社会对价关系或新型社会契约。社会法相关的"问题代沟"理论具有广泛的解释力。中国同时面临三代社会法问题,制度需求强烈,应以全球正在探索的第三代社会法为主要资源,科学建构社会法;借鉴多学科理论范式建构社会法法哲学。  相似文献   

19.
法益:法律的中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益是法律的基本范畴。可以以法益的主体、被保护的程度、存在的形态、内容等为标准进行分类。法益总量的最大化是法律目标量的规定性,法益结构的最优化是法律目标质的规定性,二者是法律的双螺旋价值追求。权力、权利是法益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