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质上讲 ,公司无非是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缔结的契约。其中 ,股东、职工、债权人被并称为公司的三大利益主体 ,由于自身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密切联系 ,决定了这些利益主体天然地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原始冲动。因此 ,本文认为 ,三大利益主体的介入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为三大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设计的路径是 :(1)通过小股东从“消极股东”向“积极股东”的回归避免公司治理中“股东大会空壳化”现象的出现 ;(2 )通过职工持股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的建立为职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3)通过“刺破公司面纱”、银行主债权人及派生诉讼等制度的导入加大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足坛赌徒     
反赌斗士任杰,曾经是一名赌球客。和众多赌球者一样,他只是赌球利益之塔塔基上的一块基石。他们流失的真金白银,顺着庄家“上下逢源”的生财之道,流向了更高一级。  相似文献   

3.
为了协调与公司有关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模式应运而生。随着发展,公司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日益突出。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引发了许多矛盾。为此,由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共同治理公司的模式逐渐流行。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应当从立法、财务管理模式、法制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由组织和个人可以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制与经济》2009,(21):3-6
经过几年的部署和取证,国家公安部终于向中国足坛中的赌球、操纵假球下刀了。近日,随着沈阳一个长期操纵国内联赛的赌球集团被抓获,中国足球“抓赌、打黑”的行动已经拉开帷幕。据悉,广州足协官员杨旭、广州广药足球俱乐部前副总经理吴晓东等几名相关人员被请去协助调查。  相似文献   

6.
足球运动作为一项广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其在球迷中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德甲、意甲、英超等赛事一向为球迷所关注。但长期以来,这些赏心悦目的赛事竟成为一些赌徒们疯狂赌博的载体,因为赌球而倾家荡产的有之,为赌球妻离子散的有之,赌球已经成为社会肌体上一块毒瘤。而在全体球迷最为疯狂的“世界杯”开赛期间,这种赌球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此,记者在世界杯期间设法打入赌球圈内,揭开了某省会城市球迷的赌球黑幕。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利益。利益冲突形成了利益秩序,即各个不同主体在社会中实现利益的顺序。和谐社会应当实行"社会利益优先型"的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8.
段庚成 《法制与社会》2011,(33):143-144
本文通过对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表现,特别是出卖中国在山东的权利为例,重现历史并对理想主义和国家利益进行理论分析,指明虽然理想主义是指导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但威尔逊没有也不可能抛弃作为核心的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他可以选择违背理想主义的基本原则。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实质依然是实现并不断增大美国的国家利益,建立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0,(1):60-60
法官: 我系某村村民,2005年出嫁后,村里曾多次要求我将户口迁走,否则便不给我弟弟的建房申请盖章。因我无法将自己的户口与丈夫的城镇户口合在一起,没能迁走户口,被迫在2007年12月向村里出具了保证书,保证今后不参与村里的利益分配、不划宅基地、不分耕地。2008年6月,村里因城市建设,大片土地被国家征收,人均可分配土地补偿费50016.37元。  相似文献   

10.
刘永红  景丽 《政府法制》2014,(22):40-40
世界杯期间,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赌球违法犯罪活动,侦破了一批重大赌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8名,涉案金额逾180亿元。据悉,今年5月以来,江苏连云港公安机关从一起参与网络赌博输掉巨款的职务侵占案线索入手,发现境外某赌博网站在我国境内大肆发展代理人并组织网络赌博活动,其赌球板块在世界杯期间十分活跃,设有让球盘、大小球、对赌盘、冠军指数等多种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境中的网络舆情治理是一套搜集网络民意和干预网络舆论的机制,其核心是在自由表达与风险控制之间保持平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网络舆情治理经历了从以运动式治理为主的模式向协同和综合治理新体系的转变。综合治理体系的运作可以借鉴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由政府单方面的管理模式转向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从而构建政府主导,网络运营商协作,内容服务提供商承担主体责任,网络用户参与的运作模式。但这一模式的有效运作有待于各利益相关方的协作与良性互动,因而尚需要更多机制性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行政裁量涉及各种不同利益的博弈、协调和权衡,其实质是一个利益沟通的过程。为实现对行政裁量的法治化治理,有必要在行政正当原则的统领下,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参与、听证和公开的利益沟通方式,并构建新型的契约、磋商、和解、调解等实质性利益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司法体系运作及其改革会影响多方个人与团体的利益,同时也受多方个人与团体的影响。组织研究的学者把这些个人与团体视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如果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应用到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中来,则应将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视为两个大型组织,并把司法改革看作这些组织的重大行动目标。依据相关理论,中国司法体系运作及其改革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可以被区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前者又包含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非核心利益相关者。法院和检察院系统中的司法人员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根本利益受司法改革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日常的岗位职责直接影响司法改革的落实。对全国1748位检察人员的问卷调查表明了司法人员对于执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本轮司法改革的基本立场。他们一方面表达了对部分改革任务的困惑与质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因改革走向不明朗所产生的不安。而在表达机会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司法人员与其他一些利益相关者一样,会选择以沉默或者"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应对。这导致优秀司法人才与社会精英的进一步流失,进而对改革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不能有效动员利益相关者参与改革的境况,正是司法改革"组织约束"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使本轮司法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借鉴利益相关者参与组织决策的"阶梯理论",为如何在当前的政治语境下有效扩大利益相关者合理参与司法改革决策,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法律选择是国际私法中解决法律冲突的特有方法。为了克服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的弊端,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选择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根据国家利益进行法律选择和根据当事人利益进行法律选择两类。当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要求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平衡当事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应顺应这一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5.
姓名是自然人的人格特征之一。姓名之上的诸正当利益中,匿名的利益已由隐私权加以保护,防止发生错误的负面社会印象之利益已由名誉权、荣誉权加以保护,因此,姓名权保护的第一项利益为防止发生错误的正面及中性社会印象。由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格具有商业价值,这种人格财产利益应专属于本人,因此,姓名权保护的第二项利益为独占姓名的商业价值。由于姓名之外的其他身份信息同样可以标识特定主体,对于上述符号的保护,可以类推适用法律关于保护姓名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法律选择是国际私法中解决法律冲突的特有方法。为了克服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的弊端,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选择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根据国家利益进行法律选择和根据当事人利益进行法律选择两类。当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要求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平衡当事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应顺应这一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7.
李刚 《行政与法》2007,(1):126-127
一、构建利益平衡机制,调整利益格局随着我国的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原有的利益关系、利益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对利益有不同的追求,使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结构表现更加复杂多样,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层出不穷,这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事实上,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利益关系是社会各种关系的基础,经济利益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是相互协调、存在内在联系的,如果这两者间出现不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不适应社会关系发展的要求,必然产生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经济利益关系失衡而产生…  相似文献   

18.
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法定原则。基金法律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应当优先于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员工的利益。其是特定基金法律关系中基金份额持有人整体利益的相应优先,但并不适用于同一基金管理人同时受托管理的多个基金的持有人之间。并且,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一般来说可以扩张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参与的其他法律关系中的相对人。然而,如相对人的利益涉及社会公益时则持有人利益并不当然优先;而其利益的优先也不构成对其他相对人债权的根本否定。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18,(3):66-80
当前,我国风险规制领域公众参与正处在参与不足与参与过度的困境,这实则暴露出风险规制公众参与的形式化。针对这一问题,主流法律学者主张应当通过利益组织化建构所谓的公众参与利益代表模式来解决公众参与形式化的问题。从理论渊源上考察,公众参与的利益代表模式遵循多元主义的政治哲学传统,强调通过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对抗、竞争、博弈来对风险规制决策施加影响。然而,这种公众参与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在现代社会中,民主的实质是协商论辩而非对抗妥协,因此在风险规制参与模式上应当向协商转向,建构一种以协商民主为理论基础的风险规制公众参与模式,借由多元主体的协商对话来强化公众参与,克服公众参与的形式化,最终塑造风险规制决策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高婧 《法制与社会》2010,(17):150-151
国家利益是国家关系研究的核心部分,正是国家利益促使国家参与国际活动,国际法的制定与国家关系密不可分,尤其是国家利益,国家在参与国际社会活动中,总会把国家利益考虑在内,国家以其国家利益参与制定国际规范,国际规范同时也维护和约束国家利益,两者是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