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埔》2016,(2)
正存在决定意识,书法随时代。先民在刀耕火种时代,结绳记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祖先以仓颉为代表创造了汉文字,由汉文字又创造了书法艺术。有历史记载的三千年文字史、五千年文明史,使中华民族光耀人类史册。近现代,中国和世界的科技文化发展迅猛、知识爆炸。书法艺术是中国国宝,也是世界的独门艺术,人们以与时俱进的思维重新审视它,认识有了提升,觉得它不  相似文献   

2.
书法与儒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之一,孔子肇其始,孟荀衍其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样,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我们从书法发展史上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及其理论、气质、风格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书法     
吴心 《黄埔》2006,(2):46-47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随着中国汉字的发生与发展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离了汉字,则无从谈起书法,而只要说汉字,就不能不说书法,书法史与汉字史不可分割。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书法史便从甲骨文始。甲骨文带有原始图画的形迹,构图形象简练,其成字本身就是艺术结晶。由于甲骨文是以刀刻于甲骨等兽骨上,用笔自有特点,虽然古人未必有意识追求刻字的艺术美,但甲骨文这一文字本身的形态决定了刻写的美感风貌。甲骨文从被发现至今已100余…  相似文献   

4.
关瑞林 《黄埔》2007,(6):58-58
在当今的书法艺术界,有一批书法艺术家以弘扬中华书法艺术为追求,肩负书法艺术探索的神圣使命,潜心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操守着艺术家应保持的那份“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的心境。保国安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把汉字写得好看。中国的文字、艺术、文化,莫不与书法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相离。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人精神的依止处。——衣雪峰"熊秉明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且不论这个论断是否有失偏颇,至少熊先生说出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汉字书写艺术。可以说,离开了汉字,就没有了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不可缺少的要素。换句话说,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有筋有骨、有血有肉地呈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生命意味,离不开这两者的相互滋养。追根溯源,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的交织与融汇,从书法审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汉字的演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潜、流动,直至拓展、升华。  相似文献   

7.
汉字,从殷商甲骨到隋唐的楷书,走完了它字体演变的漫长道路。在这段时间里,书法艺术随同汉字的演变,也不断地发展,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是,书法艺术的发展更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现在所見到的北宋以前的书迹,多数为尺牍,诗卷、佛经、公文、刻石、墓志等很难看到以书法艺术创作本身为第一目的的作品。这时,没有所谓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的关系问题,书法只是表现文字内容的手段,是为文字内容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晓音 《黄埔》2006,(5):58-59
为了弘扬毛体书法艺术,2005年底,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了“当代中国书法名家贺惠邦”书法邮票。据悉,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个发行书法邮票的书法名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多家有影响的报刊都作过报道。此事引起众多书法爱好者和邮票收藏者的关注。贺惠邦何许人也?其书法有什么特点?本文简要述之。贺惠邦,山东莱阳人。196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现为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毛体书法研究创作中心主任、人民艺术家、一级书法家、教授,是目前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毛体书法家,被誉为“毛体书法带头人”“毛体书法艺术传人”。他从事毛…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书学     
<正>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独特艺术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独特艺术,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只有在中国才把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书法艺术?这是和我国独有的文字——汉字分不开的。汉字的特点是结体源于象形。世界上的文字开始都是象形文字,而后相继发展为拼音文字,字形简单,变化不  相似文献   

10.
正书法可以正心,心正,做出的事情才正。书法艺术绝不只是为了打发时光,消遣逍遥,而是通过长期的书法修炼,陶冶情操,施放正气,为社会制造正能量。官员与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官员书法总备受关注,常谈亦新。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批批干部,无论级别高低,官职大小,总有一大批书法爱好者、研习者、关注者,更不乏功底着实不错,在当下书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论坛网站2003年5月30日发表了余杰先生的《作为“文化摇头丸”的书法》一文,笔者拜读了余先生在文中提出和引用的一些新鲜观点:中国书法是一种“文化摇头丸”,书法是中国人“掩耳盗铃”式的自慰,是中国文化阶层自愿服用并已经上瘾的、最没有文化的“文化摇头丸”,“中国人对书法的迷恋,说到底也就是对权力的迷恋,这是一种无聊的假文化”,作者认为在下一代中进行书法艺术教学是“荼毒下一代”的行为。对此,笔者就余先生的观点进  相似文献   

12.
李逸峰 《求索》2010,(4):75-76,5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当代书法艺术、书法文化作出反思,关注现代文明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法文化,如何适应新的历史形势,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获得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地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当代书法文化正遭遇深刻的危机,但这种危机可以通过自身模式的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在与理性文化模式的对抗中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谷翠峰,1977年生于辽宁瓦房店,书法艺术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从于欧阳中石教授和叶培贵教授。现为大连大学美术学院专业书法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大连市青年书学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14.
丁晓昌 《中国发展》2012,12(2):85-89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官员的书法素养,在官员的选拔、考核方面对书法有很多规定,古代官员也为汉字的演进、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当今社会中的公务员,书写仍然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夫,练习书法可以端正公务员的品格,树立社会公德楷模,提高办事能力.该文提出,积极地开掘、辩证地吸纳书法文化传统,不仅对当前公务员队伍文化素养和理事能力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也为书法艺术走出书斋、更多地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言恭达 《群众》2013,(8):80-82
30多年的当代“书法热”无疑带来群众文化的繁荣,精神需求的重组。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休闲情趣的寻求,以及“民粹文化”的膨胀……表现出某些书法文化民族立场的转移,传统艺术价值体系的颠覆和审美评判标准的缺失。因此,当代书法界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书法回归心灵!同时,还需要书法文化社会身份的重塑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书法艺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铸。从而推动书法艺术当代经典的文化创造,以艺术的审美自觉唤起全民族对文化的觉醒,完成书法艺术家书法文化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16.
卞文 《黄埔》2011,(4):60-6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汉代杨雄说得好:"书为心画"。书法以它特有的"形态"表现着书法家的意境,它那跃然纸上错落有致的点线是境界中智慧的体现。滕墨之的书法以情为基石,以意为书法的生命力,以丰富的书法人生感悟为涵养,在灵动间畅想,开创了一代美妙书风。书道尚意,得意可以通神,所以书法全其意而已。而要表  相似文献   

17.
6月19日,海峡两岸寿山石文化书法精品展在福州市博物馆开幕。该展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宗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晋安区人民政府、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福建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以晋安区特有的寿.山石资源为创作题材,通过两岸名人、名家的题词、书法艺术地展示寿山石的独特魅力。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谢季芸女士等两岸书法界名流6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并观展。  相似文献   

18.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但是叱咤风云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那笔走龙蛇、恣肆雄浑的书法艺术,给中国书法艺术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笔者认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发展阶段。一九二一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毛泽东承受国学传统教育,打下了严谨而深厚的书法功底。他广  相似文献   

19.
他热衷于书法艺术,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还连续三届荣获福建省工商系统书法比赛一等奖;他更热衷于推动永定县的书法事业发展,追求用书法艺术来展示客家的文化,为此将自己的公司关司,腾出场地无偿供爱好者交流和展出。他,就是龙岩市政协委员、永定县政协委员、永定县书法协会主席、永定客家书画院院长戴贵煌。  相似文献   

20.
曾侯乙漆木器上文字均为刀刻,其书法艺术风格和字体结构没有金文那样俊美,文字特点也不是那么圆润流畅,但其笔画劲挺,意蕴深邃,从书法的形体看似为另类。曾侯乙漆器书法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漆与木是分不开的,战国时期的漆木器飞速发展,漆木制品则与礼乐器、兵器、车马器、葬具、家具、生活用品有着密切的联系,曾侯乙墓堪称漆木器艺术地下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