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台声》2018,(23)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盗墨狂野"吴炫三当代水墨个展于11月16日在台北拉开帷幕,展出台湾艺术家吴炫三近70件未在世人面前曝光的水墨精品,吸引大批民众前来欣赏。此次展览以多元方式呈现吴炫三丰沛的水墨创作能量,如水墨图腾柱、墨布、影片和投影等;内容丰富精彩,包括自然风景黄山、残墨新语等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平面展示,吴炫三此次特别创作3米高的立柱型作品"水  相似文献   

2.
毛伟,笔名:毛跃伟。号:三方堂主人、伏牛山人。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毛伟素描速写》、《毛伟水墨人物作品》、《毛伟高原风情作品集》、《中国著名画家——毛伟水墨牦牛系列》、《中国写意人物教学与创作》等。  相似文献   

3.
王庆钟     
《台声》2016,(14)
正创作理念 "拟梦妆饰"系列,以作者日常教学工作所见入画,以指导学生实体创作整体造型妆饰为主要表现内容,思考整体造型创作与水墨创作本身结合的可能。不同于一般的创作过程,在创作之前,我必须与学生一同实践妆饰创作实体走秀,再从过程构思入画的元素与可能性,因此对被画物是  相似文献   

4.
徐倩 《前沿》2012,(18):165-166
水墨动画作为动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水墨的意境和动画的技法巧妙结合,把中国画风格中水与墨的变化表达得惟妙惟肖.本文将这种特有的国画风采引入建筑动画,从四种笔墨形式的特色研究出发,结合动画实例分析并总结水墨特效在建筑动画中对建筑空间及建筑情感的演绎及作用,同时对国画风格运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芦晋 《北京观察》2012,(4):58-61
正卢平的工笔人物画影响很广泛,但是她觉得水墨画更是变幻无穷,能挥洒灵气,可以"穷神变,测幽微"。她把工笔和水墨巧妙地结合,创作了大量小写意人物,笔墨生动,人物栩栩如生,纯美清丽,像一首抒情的田园诗。女性细腻的笔法,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她不断创作出有着浓郁生活情趣、表现普通人生活,反映出时代和民族特色的好作品。看卢平的画仿佛感受到画面上的灵动在拨动人的心弦,无声胜有声,不知不觉地如临其境,见画如见人。让人陶醉其中,留连  相似文献   

6.
<正>5月18日,由全国台联、台湾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台湾文化会馆基金共同主办的"山川韵秀——苏惠心书画特展"在北京举行。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海协会副会长叶克冬,台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台联会长苏辉,以及苏惠心、丁远超、连胜武等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开幕式。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开幕致辞中说,苏惠心女士创作40余载,将山水幽情融入笔端,其水墨山水画继承中国画精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幽人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  相似文献   

7.
正范敬伟简介1989年生于沧州,自幼随父亲(范建宇)学习绘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陈钰铭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沧海印社社员、水墨家园画家、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现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陈钰铭导师人物创作高研班。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中国画观察》《鉴定与鉴赏》《山西日报》等书籍刊物。作为一位有学术追求的青年画家,范敬伟有良好的先天资质和灵敏的艺术感觉,以及颖于悟、勤于思、敏于行的艺术实践。其水墨人物生动  相似文献   

8.
李庚简介1950年生于北京,现任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终身教授,画家。早期研究宋元绘画,提出宋元绘画同源异志的观点。后来转向明清绘画的研究,提出文人画是"概念的享受"等观点。李庚的作品可分为四期。早期为写实主义、抒情派;中期为表现主义、浪漫派及抽象主义:之后为古典日十期、超越派;最近被美术界及评论家誉为澄怀派,有"透明水墨的诗人"、"墨的呼唤者"之称。  相似文献   

9.
"一点一"教学法是在"导拨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和教学实际,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形成的。该教学法充分吸收了"导拨式"教学法的优点和"微课"的教学模式特点,以及理科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一点"为中心,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探一探","练一练","辩一辩","说一说","看一看","做一做"等自由组合,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24)
正杨珺简介70年代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田黎明教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师从田黎明教授第一位博士生。我国著名的水墨画家,学院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学术带头人,新彩墨花卉画风开创者。  相似文献   

11.
"青年"既是一个群体,也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概念。近年来,以青年为主体的概念层出不穷,引起了人们热议和关注,也促使以青年为主题和对象的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比如,"空巢青年"概念催熟了"单身经济","丧文化"概念衍生出"丧经济","佛系青年"概念推动了"孤独经济","隐形贫困人口"概念引发了青年消费观念的争论。面对上述情况不禁想问,以青年为主题的新概念的提出能否真正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形成所谓的"青年概念经济"?还是说,这不过是一些生造出来的"概念泡沫",一触就破?本文重点提出"青年概念经济"、"青年+"等概念,并对上述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胡以诚     
《台声》2016,(14)
正创作理念长期沉浸于学院扎实的训练,兼擅中西绘画的背景下,深刻体验到中西绘画体系之特质与局限,肯定水墨于世界艺术中的优越性,因此于研究所时期专心投入水墨创作,博士班时期融入山水宏大格局于花鸟特写题材。在艺术师承上,心系于林玉山的写生精神与精粹笔墨,因此长期对写生的投入以及笔墨操作的讲究,构成其绘画创作的基本信念。在绘画意象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88年到1997年间两次当选福建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十年时间在人的一生之中不算太短,各种政协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政议政的广阔天地,使我们深受教育。一、初识政协我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在一次政治学习向党交心时,我就政协谈了个人想法,殊不知在文化大革命中招来了一场批判。当时有人责问我"政治岂可协商","你知道政协和民主党派里是些什么人物","资产阶级的代表、遗老遗少、牛鬼蛇神","他们的言论是右派放毒",  相似文献   

14.
王鹏 《前沿》2013,(3):191-192
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是以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结合蒙古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征,用内敛、含蓄的中国画特征与粗犷豪放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情形成强烈的对比,用中国画的笔墨线条,施以大量浓彩、皴擦,把人们心中对于蒙古民族人物画的那份激情渲于画幅,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达着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5.
正张立辰先生致力于写意花鸟画,由浙派大家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上溯历代名手,倾"野逸"一派。构图、笔墨、图式、造型等皆取向狂放洒脱、泼辣豪放的审美情趣,近岁以来醉心于没骨水墨手法的探索,尤在渍墨、破墨、泼墨上突破古人窠臼,特显成效;运笔格局方面得缶翁浑然雄强之气,融大颐奇倔峻拔之骨力,参青藤恣肆挥洒,傲世绝尘之心境,别立画格。《荷》是一件典型的没骨水墨形式创作的作品。描绘了盛夏红莲映日之姿,蓬叶以破墨法卷舒倾势而展;两柄芙蓉碧波间,一含露娇羞而藏,一撑天而上;苇叶芦花参差交错水中,氤氲相成,洇润清莹,铅华洗净,纵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上,"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提出至关重要。在他早期的哲学探索中,经过对布鲁诺·鲍威尔、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麦克斯·施蒂纳等青年黑格尔派的几位重要人物的批判,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这一逻辑起点的提出,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在"现实的个人"的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人改造世界的主体性、能动性与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客观性、制约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李伯安(1944-1998),河南洛阳人,20世纪末一位漠视功名、不求闻达、默默耕耘于国画人物之苑的艺术赤子。他广采博纳,融汇中西,大大地丰富了国画人物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他痴情于北方老农,画风老辣而雄放。他历时十载创作的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以它高昂的立意、恢宏的气象、精湛的刻画和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把20世纪中国的长卷水墨人物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1998年5月2日,画家倒在了正在创作中的人物长卷之前,他把自己完全地融进了“巴颜喀拉”那一派漫天皆白寥廓无垠的圣境。 人类美术史不会忘记李伯安。 ——乙丙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的"个人"话语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玉 《思想战线》2004,30(5):99-102
中国古代只有"民"的概念而没有"人"的概念,"民"作为概念和范畴其意义是在和"君"以及"社稷"的相互关系中确定的。人在中国古代始终是第二位的。中国古代的"爱民"与"重民"始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群体主义",本质上是"君主主义"。中国古代的个人观念与西方的个人观念不是相近而是相反。  相似文献   

19.
关会影 《乡音》2011,(12):38-39
【人物名片】贾锋,男,河北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联络委员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常委,现任华耐家居集团总裁,兼任中国工业陶瓷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橱卫工程委员会会长,博鳌亚洲论坛会员。曾荣获"中国建筑发展研究突出贡献奖","中国经济贡献年度新闻人物"、"中国营销标志人物"、"年度家居行业推动力人物"、"民进优秀企业家"、"中国建材行业先锋人物"等多项称号。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从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简约"概括为历史合力论,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人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物,每个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有所贡献.历史合力论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就是社会和个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即"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它是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和个人都知道"谁"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本"是什么,每个人都实现了自身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完美结合、历史剧作者与剧中人物的辩证统一.这一旨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思想,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热切地昭示人们:只有每个人都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只有实现此种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每个人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