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振华 《台声》2003,(12):27-27
最近,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全套书共11册,300多万字,包括《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闽台先民文化探源》、《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闽台民间习俗》、《闽台民间信仰源流》、《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这是一套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审视闽台文化关系的专著。海峡关系研究中心唐树备主任在这套丛书的首发式上对这套丛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这…  相似文献   

2.
闽台文化 自古一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被誉为闽台文化。具体说来,就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3.
正人民政坛:魏代表,您好!魏岚:您好!人民政坛:您十分关注闽台交流合作,特别是在促进闽台商贸交流方面提出过很多的建议。魏岚:是的,福建与台湾本是同根生,一脉相连,在地理距离上也是最近的。近年来福建与台湾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密切,而厦门是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厦门是大陆对台贸易中心城市,台湾是厦门的第  相似文献   

4.
谢必震 《台声》2000,(10):30-30
8月 29日至 31日,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厦门、泉州、福州等地的 70余位学者、专家聚首福州,参加了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办的闽台关系学术研讨会。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省政协副主席王耀华、省台办主任梁茂淦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研讨会收到论文 57篇。与会学者围绕“闽台经济”、“闽台历史”、“闽台文化”等议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闽台地理相邻、血缘相亲、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经济互补,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闽台各项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有…  相似文献   

5.
1995年8月26日至28日,’95闽台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召开。来自海峡彼岸的台湾学者和宫庙代表、大陆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的人士近70人,冒着酷暑出席了这一盛会。大家欢聚一堂,带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闽台民间信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福建(包括台湾)的地方文献取证设论,描述和论述明清乡约制度与闽台乡土社会之种种关系"老人之役"、耆老之设与乡约的自治性质和自愿原则,乡民受约、自约和互约与乡土社会成员共同生活和共同进步的理想,乡约与地方行政制度、里甲(保甲)制度的关系,约所的设置与乡约的推行,神明的威慑与乡约的社会控制效能,"里老(耆老)听讼"的实体、程序和判例法原则,"国家制礼,达乎庶人"与闽台民间俗例即闽台民间习惯法的礼和非礼的双重取向,以及闽台乡土社会"礼法兼施"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花、木等相互映衬,融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为一体,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适宜居住为一身,这就是厦门。她清新的空气,广阔的沙滩,和煦的阳光,致使成千上万的白鹭在这里栖息、繁衍,又因为厦门地形像一只白鹭,因此被人们称为“鹭岛”。  相似文献   

8.
郭志超 《台声》2001,(2):46-47
古往今来,民族、文化有共同渊源的闽台两地具有许多同形质的文化习俗,蛇崇拜就是其中之一。  闽越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福建。蛇崇拜是闽越重要的文化特质。闽越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其祖先,“被发文身,以象鳞虫”。东汉高诱注:“被,剪也;文身,刻画体内,黥其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后来,闽越人逐渐融入南下的汉族移民,某些文化包括崇蛇也被采借并变异为汉族习俗。清代郁永河《海上纪略》记载:“凡(福建)海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舟船成日即有之,平时曾不可见,亦不知所处,…  相似文献   

9.
康群 《协商论坛》2007,(4):24-25
这是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春雨潇潇、春风习习的厦门迎来了台湾学者和全国各地学者,探讨源远流长的闽台文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积极探索闽台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路。这一实践强化了闽台认同。语言景观作为乡村官方宣导和民间发声的主要媒介,是建构闽台认同的重要工具。基于事件空间理论,以大陆首座闽台生态文化村青礁村为研究案例,综合建筑学、人类学及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从宏微观层面梳理青礁村宗族文化语言景观、民间信仰语言景观和乡建乡创语言景观的变化情况,剖析青礁村语言景观建构闽台认同的路径和机制,可以发现青礁村语言景观已建构起多维度、多层次、不断递进的闽台历史认同、闽台文化认同和闽台理想认同。  相似文献   

11.
兔年新春期间,闽台两地文化交流异彩纷呈,十分热络,持续升温。大年三十,厦门与金门再度携手同时燃放焰火,喜迎春节。2月11日正月初九凌晨,福建漳州天宝玉尊宫举行两岸“天公诞”祭拜仪式,前来祭拜的台湾、香港信众,在闽台商、普通信众共2300多人参加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2.
当前,闽台宫庙之间的交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有祖庙和分灵宫庙之间的"分灵—进香—巡游"关系,同祀宫庙之间的联谊关系,地缘宫庙之间的交陪关系,也有某种特殊缘分导致的交往关系。首先,闽台庙际交往的多重形式是闽台民众在边陲环境下模仿中华主流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使得中华主流文化在闽台地区流传不息;其次,闽台庙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庙际关系的多重性实际上反映的是闽台民众交往的频密性;再次,庙际关系网能够带来社会资本的生产,闽台庙际关系的多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宫庙积极投资关系网的行为促成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福建厦门集美后溪镇结合侨乡特色及闽台文化资源,打出"闽台小镇"旗帜为号召发展观光,但受主客观环境变化影响,成果不若预期。反倒是以"霞城城隍庙"为中心的民间信仰及庆典活动不仅凝聚当地居民的向心力,为闽台及东南亚人文交流打造重要平台,更带动了侨乡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能 《人民政坛》2009,(6):23-23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闽台交流合作环境建设是实现这一战略定位的重要方面。4月26日至30日,省人大常委会闽台交流合作环境建设调研组赴厦门、漳州、泉州开展调研。5月21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闽台交流合作环境建设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一部保护台湾学生的地方法规《福建省招收台湾学生若干规定》于今年6月1日由福建省第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并生效。福建省为何要专门制定这样一部法规呢?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台胞工作委员会主任李伟民先生在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称,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一是扩大闽台交流的需要。他说闽台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福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80%台胞的祖地在福建,闽台两省人民有同根同源、语言相同、习俗相近等特点,各方面的交流交往历史悠久,特别是两岸开放民间往来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交往更为密切,正朝多层次、多领…  相似文献   

16.
妈祖——世界闻名的海上女神,劳动人民信仰和崇拜的偶像。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闽台交流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宗教和道德都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在这个大前提下,可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则宗教和神都是人创造出来的.闽台民间信仰属于宗教的范畴,其根源也不例外.道德和宗教,虽然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但道德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们相互关系的伦理观和行为规范.宗教和道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互为根源.道德不起源于  相似文献   

18.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林仁川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黄福才副教授合著的《闽台文化交融史》一书,最近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台湾综合研究”的子课题“闽台文化关系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近30万字.  相似文献   

19.
俞黄聿 《政协天地》2008,(12):20-21
重视2008年6—7月,省政协副主席叶继革、郭振家分别带领省政协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和省旅游局、省台办、省公安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文化厅、省口岸与海防办等部门负责人,赴厦门、莆田、南平、三明开展"加强闽台旅游合作,促进两岸人民交流"专题调研。10月8日至10日,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又带领中共、民革、无党派和特邀(一)②界  相似文献   

20.
姚春玲 《政协天地》2008,(12):43-43
海峡两岸首次以地缘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11月3日在福州举行,两岸专家学者100多人围绕"台闽地缘关系对两岸发展的促进作用"、"台湾政要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两岸姓氏宗亲血缘地缘关系"、"闽南族群迁台历史"等闽台地缘关系方面问题深入研讨,并展望两岸如何在全球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