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月24日,台湾水墨画名家李奇茂于清晨辞世,享寿94岁。噩耗一出,两岸艺术界悲恸一片,李奇茂的师长、友人、学生纷纷撰稿回忆。李奇茂是台湾水墨画界战后第一代代表性画家,毕生耕耘于水墨艺术,其创作深具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推展水墨创作教学、文化传承扎根、文化国际传播及两岸交流,贡献良多。李奇茂好友、全国台联原党组书记、全国台联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梁国扬深情撰文,回忆与李奇茂大师点滴,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相似文献   

2.
陈舒 《台声》2019,(15)
<正>江明贤简介江明贤,1942年生于台湾台中市,著名美术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西班牙中央艺术学院硕士。是美国圣若望大学(水墨画)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暨研究所教授、主任暨所长。江明贤以水墨画享誉经年,历时永胜。其作品融贯中西,唯美上乘,有"台湾中生代最富盛名的代表性水墨画家""跨越海峡两岸的艺坛使者""在大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0)
正张淑德1955年生于台北,其父母1945年自福建省龙溪移居台湾,安家立业,是书香世家。1974年考进台师大美术系,从林玉山、梁秀中、罗芳、王秀雄、陈银辉、陈景容等诸位名师学习,亦探讨中西艺术之理论与创作。1976年拜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严先生(1899-1980)为关门入室弟子,深入研究中华文化。1983年从李义弘习水墨画创作,对不同画艺领域的画风有更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2)
<正>"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独特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淡泊以致运"的中华情怀台湾画家李毂摩一直以南投故乡为起居中心,以南投乡里生活为创作源泉,并在这基础上弘扬中国水墨传统。多年来,人们能注意到的是,李毂摩的"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李毂摩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李毂摩的"淡泊以致远"的情怀。但是,人们仍好奇他在当代台湾,或两岸的水墨画界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想探索隐藏在他的诸多水墨画后的书画意识到底具备  相似文献   

5.
王珩 《台声》2014,(7):78-78
<正>6月12日,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市台联、京泰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首都图书馆承办的《台湾风物图卷》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台湾风物图卷》高1.8米,全长326米,由台湾知名画家许文融历时4年时间创作,是世界上最长的中国水墨画图卷。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22)
正现代艺术家创作内涵自由多元,由于人文环境演变,平凡的乡村往往变成高楼耸立的繁华城市,艺术创作者内心思想往往关连着自身乡土情怀与时代思潮,在东西方思潮与绘画技巧交融下,艺术理念的演化也发展出崭新的创作风貌。谢荣源是一位创作严谨、画风细腻、笔法精炼的台湾知名水墨画家,他以西画技巧融入水墨画中,营创出独树一帜的画风。他以写生的方式刻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2)
<正>1月14日至3月5日,由台湾历史博物馆主办、台湾师范大学与台湾美术院协办的"历史·人文·美学——江明贤的墨彩世界"个展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行,展出享誉两岸画坛水墨画家江明贤教授近年创作之墨彩作品100多幅。本次大展展出多年来两岸暨世界各地,甚具历史与人文特色之自然美景、古迹建筑、风土民俗等百余幅作品。这两年游历东欧所创作甚具"歌德式"与"巴洛克"风格,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布拉格、布达佩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6)
正陈若慧简历1944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美术理论组硕士。不遗余力致力于美术教育,曾获台湾艺术教育馆颁赠艺术教育贡献奖。目前担任台湾淡江大学乐龄学苑水墨画班讲师、《孔学与人生》期刊总编辑、台北市信义国际兰馨交流协会会长、台湾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台湾中华漫画学会秘书长、台湾中华画学会常务理事、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监事。  相似文献   

9.
3月21日,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创作大赛在中国美术馆揭幕。展览展出刘国松先生自1949年至2011年期间创作的作品160余幅,集中呈现了刘国松先生60年艺术创作历程。刘国松,1932年出生于安徽蚌埠,1949年到台湾。多年来,刘国松一直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沈政乾     
《台声》2016,(14)
正创作理念水墨画创作必经学习之阶段,而临摹与写生为重要过程。所谓"汲古润今"或"西为中用"不外借诸师长、同辈、古人或西方之优点与经验作为学习之参酌。但过于依赖古人则陷入泥古之淖,全面西化亦难免沦为外国人之应声虫,唯有"推陈出新、承先启后"方为正途!创作首重新意,而在创作中个人作品风格之建立为首要任务。透过笔墨技法之表现,将个人内在情思、理念真挚  相似文献   

11.
黄淑卿     
《台声》2016,(14)
正创作理念融合台湾本土物种之"真"与自然环境之"美",强调台湾特有生物的原生意象及台湾少数民族族群的原生地位。在内容上由台湾在地背景为多元文化的书写内涵,以综合媒材的并陈与融合为技法,形式上以意象组构的手法,尝试着将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和艺术的元素,融入以汉人生活为背景的自我文化脉络中,来呈现当代水  相似文献   

12.
5月25日 ,由北京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台湾现代水墨画联盟共同主办的台湾国画精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后举办了海峡两岸美术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两岸画家、专家就中国水墨画的继承、创新、发展等问题 ,各抒己见 ,深入交流。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靳尚宜指出 :这次展览是台湾水墨画界来大陆展出规模比较大的一次 ,有几十位画家参展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包括各种不同年龄层次 ,通过展览看到台湾水墨画的发展趋势。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 ,历史悠久 ,在世界上是很有地位的 ,和西方油画是相对应的大画种。如何…  相似文献   

13.
微博声音     
《台声》2016,(8)
正黄玉珊台湾导演近几年,性别研究在台湾受到重视,台湾女性影展已然成为鼓励女性创作很重要的国际平台。由于家族经历,我拍摄了几部关于台湾日据时期的剧情片和纪录片,展现了台湾人民在高压统治下所发挥的生命潜能和鲜活的生命力,我觉得大陆对于台湾来说是文化上的"祖国"。  相似文献   

14.
施叔青是出生于台湾、入籍于美国并一度定居于香港的著名作家.在她完成"香港三部曲"之后返归台湾矢志写作"台湾三部曲".本文以施氏返台后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微醺彩妆>和<行过洛津>("台湾三部曲"之一)作为讨论对象,探讨施氏的香港经验对她台湾叙事的意义、影响和局限,分析此两部作品的特点和不足,并将施氏的"跨越写作"作为世界华文创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那人,那情,那京味……4月,北京市台办、市文联、市新闻办主办的2017年"京华流彩海峡传情"第十七届京味文化之旅走进台湾,向台湾民众展示了厚重的京味文化,引起热烈反响。京味文化之旅在台湾苗栗、南投、高雄、屏东、新北等县市魅力四射,当地各界人士纷纷到场助阵,台湾书画家也前来挥毫泼墨。北京书画家创作的书画作品"魅力北京"吸引台湾民众高度关注。北京的发展进步让台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4)
正台湾当代水墨画家高圣贤的艺术之路《易经》有着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层内涵与中华人生哲学的丰厚潜蕴,《易经》可诠释人生和宇宙,其内藏之智慧幽远无边,渺冥无涯。近代哲学思想家、艺评家多有探讨《易经》对中华艺术美学的影响与价值。在台湾南部有位画了40多年的水墨画家高圣贤,研读探究《易经》近20年,他用《易经》之《生生之谓易》哲思理念,  相似文献   

17.
孙宁宁 《台声》2002,(5):40-41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上海文化联谊会、中国画研究院、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财团法人智邦艺术基金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宇宙心印———刘国松七十回顾展》已于2月下旬在台北智邦艺术馆拉开帷幕,并将于5月下旬至8月初在北京、上海、广州巡回展出。刘国松先生是台湾著名画家,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刘国松在水墨画的理论与创作上有杰出的贡献。中国美术史的近现代部分总会涉及刘国松先生,而论其画风又总是强调“创新”、“改革”。观刘先生之画,第一印象是鲜明…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14)
<正>第一个研究张大千博士论文的台湾画家第一个获得"优秀博士论文奖"的台湾画家第一个取得美术学博士学位的台湾山水画家两岸《新富春山居图》八大画家之一在台湾出生,受中华文化熏陶长大,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张大千晚年在台湾绘画艺术研究》论文取得美术学博士学位,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优秀论文奖",同时赢得中央美院博导邵大箴教授极高的评价。这样的背景,使得白宗仁在两岸水墨画家之间显得独树一帜。2011年,两岸《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只邀请了海峡两岸最具声望的8位艺术家共同参与,在这8位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是来自台湾的白宗仁。白宗仁俨然是绘画界的一颗"新星",是溥心畲、张大千和黄君壁3位艺坛泰斗的隔代传人,也是台湾在大陆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研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2)
正6月1日至6日,由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组织的台湾书画艺术家交流团赴鄂,在湖北美术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两岸相看——2016年台湾书画艺术作品交流展"。此次交流展是在湖北省海外联谊会指导下,由湖北省台联和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联合举办。在此期间,共有14位台湾书画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书法、雕塑等52件作品展出。交流团由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艺术总监罗彩琴担任团长,台湾中华将军书画交流协会理事、台湾空军退役少将彭鲁苏担任团顾问,台湾工笔、水彩、水墨、油画、雕塑、书法大师组成。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24)
<正>11月24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台湾银河互动网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青春颂——2017两岸青年原创金曲大选"活动,在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厅举行了盛大的揭晓仪式和展演晚会。活动旨在推介两岸青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以共同文化记忆和家国情怀凝聚两岸同胞,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力量。来自台湾的龚敬文创作演绎的《饿了》和来自大陆的张峻铭、赵崇月共同创作的《南木桥》从300多首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