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探讨近20年来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创作风貌的基础上,发掘从台湾少数民族主体这一相对边缘视角言说历史的再现与批判潜能,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相关文学创作与诠释所折射出的台湾政治文化变迁。台湾少数民族与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处理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时的切入视角与美学策略有显著差异:台湾少数民族作家致力于追溯被汉文化入侵、改造和收编的历史,反思部落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溃败命运,并通过召唤部落文化传统来重建族群认同;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侧重于以历史事件为扭结呈现创伤记忆,一方面流露出某种赎罪心理,另一方面也有淡化历史上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冲突的倾向,以共构入史的策略将台湾少数民族的悲情转化为“台湾人”的悲情。本文认为,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分析应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论的兴起与本土化论述策略转型的社会背景的考察相结合,才能还原台湾少数民族议题在当代台湾的兴起与质变过程,进而把握近20年来文学领域对台湾少数民族题材的关注所呈现的历史眼光与意识形态心理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2.
人与环境是文化产生的两个核心要素。就民族传统文化而言,民族文化持有者是传统文化生产的主体;民族传统生活是民族传统文化生长的原生境。对于景区内以旅游景观形式呈现的民族文化而言,其已脱离了文化本来生长的原生境,体现旅游景观符号系统的制造与呈现、旅游产品舞台化再现与产业化开发,是游客参与体验的主要空间。笔者认为,在文化旅游背景下,只要有民族文化持有者的参与,民族文化旅游景观就并非是无根的移植文化、模拟文化和纯粹的人造景观。这种真实文化主体与旅游景区环境共同构成的新的文化生态,可称作民族文化的次生境。作为旅游景观形式呈现的民族文化,可以理解为是在文化次生境中被不断再生产的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为例,各种景区手工作坊所生产的旅游商品,虽传承体现了民族传统工艺技法,但在商品内容及形制上却融合了当下旅游市场的需要与游客现代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少数民族的孩子走出来,才能认识到多元文化的美,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同样美。透过这样的联欢之夜,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团结的力量。"8月12日赛德克姑娘张淑珍率台湾少数民族青年在两岸青年"携手·同心"联欢晚会上表演丰年祭特有舞蹈《我们一起来跳舞》后,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8,(24)
正12月1日至8日,由全国台联主办、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组织的台湾少数民族旅游产业经营者团一行34人,在理事长廖世杰的带领下,赴湖北进行为期8天的参访,主要对湖北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了解,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与鄂台旅游合作进行了交流参访。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以保存少数民族文化,提升少数民族社会地位,促进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少数民族地  相似文献   

5.
窦为龙 《台声》2010,(2):12-15
<正> 艺术总监智慧的集中在辞旧迎新的那段日子,首都北京民众生活中出现了一件喜人的大事,那就是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文化享受,而且让大陆民众开始更多地了解和熟悉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了。根志优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人们所知晓。知晓的理由是整个展场所有的宣传画上那行赫然大字——艺术总监根志优,自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8,(11)
正台湾福隆沙雕5月19日起到20日,进行"台湾创意沙雕大赛",集结台湾20组沙雕好手在金沙棋盘上展开沙雕大赛,竞赛主题以"象棋"题材发想,由参加者抽签决定要雕刻之象棋,在海滩上进行大型棋盘竞赛,雕出心目中的海上象棋意象,将士象、车马炮任凭想象。  相似文献   

7.
台湾平埔族群文化变迁及其原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埔族群在清代被汉文化所融合,其文化变迁速度之快,传统文化消失之彻底为其它台湾少数民族所仅见。文章首先阐述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过程,然后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原因作了分析,并认为平埔族群文化发生变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最后文章还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实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4)
<正>永续传承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文化张贵珠,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人,被2012年南投县政府公告登录为传统艺术"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技艺保存者。她在传承着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族群的编织文化。赛德克族群和台湾少数民族其他族群一样,经过历史的洪流,人口外移严重,耆老凋零,面临部落传统文化艺术逐渐消失的命运,但文化认同或许能够延缓族群灭绝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邱萍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5):100-104
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观念构建于原始宇宙观的基础上,并在与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在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蕴含的古远原始意象,孕育了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观念,由之形成的形象的精神内核决定了少数民族最初造型观念。以追求情感表现为目的,以感性形象为基础,在经历了重构审美形象的心路历程后,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观念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风俗文化发展的转折期,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汇"的局面,特别是在风俗文化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魅力。该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风俗文化互动具有互适性、民族化、创新性、多元化等特征,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融合趋向于同一。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11)
<正>蔡英文上台一年来,在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多元文化"大旗,行"去中国化"之实,其意图建构夹杂汉族文化(含客家人)、台湾少数民族文化、新住民文化(主要强调非来自大陆的入籍者)等等为基础的"海洋文化",以同大陆的"陆地文化"相区别,"台独"野心始终不死。蔡英文等将"中华文化"和"台湾文化"区隔和对立起来的意图不言自明,是"切香肠式的暗地‘台独’"。正  相似文献   

12.
李倩 《台声》2019,(10)
<正>5月18日,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5·18福州海交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由全国台联邀请,福州省台联和福州市台联协助承办,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组织部分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参加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展出了台湾少数民族的产品,包括台湾少数民族种植和加工的高山茶、红米、黑糯米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0)
<正>"阿美族群传统歌谣、迎宾舞蹈、台湾少数民族手作体验……"5月1日,台湾少数民族山舞天使团成员跨海来到福州三坊七巷闽台青年创业基地"唯美客文创聚落",为福州市民作精彩演出及展示,受到民众热捧。台湾"原住民族文创农特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何玉平表示,两岸一家亲,首次率领13位老中青三代台湾少数民族艺人"带着家乡原汁原味的东西,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歌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40多岁的根志优接受过本刊的采访,那时,适值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京开展,那次展览是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系统性地推向大陆的首次尝试。作为那次展览的艺术总监,他包办了从场地设计、展品收集等等事无巨细的工作,他好似有用不完的热情,就像台湾中央山脉永不停落的飞鹰,他将推广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称之为"血管里流淌的责任"。岁月终究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飞鹰"渐显老态,两鬓掩映白发,眼睛下吊着眼袋,帅气硬朗的五官显示出一种成熟与稳重。年轻时,他从事过记者、摄像、编辑、撰稿人等职业,曾获得两岸诸多奖项。而今,他专注于台湾少数民族发展与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说,成熟意味着某种"保守",他更加务实,更加学会了为台湾少数民族争取实实在在的权益。英雄豪言壮志消末的背后,是对承担更重责任的默写。那颗心依旧在勃动,飞鹰一天不落地,就要一直飞翔。趁着本刊记者跟随报道台湾少数民族辽宁参访团的机会,我与中评社记者联合专访了根志优。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2月29日,第五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榕城福州举行。本次论坛以"两岸族韵·中华一家"为主题,旨在通过探讨两岸少数民族文化渊源与传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揭露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图谋,并为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探寻可行路径。本次论坛由国台办新闻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全国台联及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指导,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台湾《旺报》共同主办,福建省闽台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外籍配偶的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多元文化的社会形式俨然已在台湾形成.通过分享台湾彰化基督教青年会(简称YMCA)所提供的"新移民之子国小阶段课后照顾服务"方案及其评估报告,来探讨在未来为"新移民之子"及其家庭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时,如何以多元文化的观点去思考与创新以满足因应随时代变迁而衍生出的新福利人口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研究发现目前服务有以下局限需要未来开展类似服务时避免:缺乏对自我认同之相关服务方案;缺乏多元文化观点的知识背景作基础;家长对服务的过度依赖等.  相似文献   

17.
<正>九鸟陶烧工作室位于台湾台东县卑南乡,位置虽深居山野,但工作室主人廖光亮却以丰沛坚忍的原生创造力,烧炼出最具排湾底蕴的陶艺作品,以致慕名而至者源源不绝。陶艺家廖光亮走上创作之路,不仅是为了找寻自己的根与排湾族群的传统文化,更希望藉由艺术的力量,创造一个发声管道,提高台湾少数民族的声量,并营造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文化美学思潮出现在80年代的台湾涛坛,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与社会背景。在涛思方面,台湾后现代女性涛歌的本质特征是"消中心"和"反理性";在涛艺方面,台湾后现代女性诗歌主要采取了边界消失与即兴演出、后设语言与意符游戏、博议拼帖与谐拟手法、形式实验与"零度写作"等多种艺术策略。台湾后现代女性涛歌独特的涛学品格更在于其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有机融合,对男性权力、秩序和统治进行瓦解性与破坏性书写,重视日常化生活形态的表达。因此,在台湾当代涛歌史上,后现代女性诗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艺术资讯     
话剧《宝岛一村》2月登陆这是一出深度刻画台湾特有族群融合史的动人故事,被《亚洲周刊》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的台湾导演赖声川的巅峰之作。眷村,一种台湾特有的居住区域、生活形态与族群文化。从1949年到20世纪60  相似文献   

20.
正3月1日至3日,以"开放、合作、团结、发展"为主题的2018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在云南德宏州府芒市举行。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受邀参加"中华一家亲·相约美丽德宏"活动,与大陆各民族同胞共同欢度"目瑙纵歌"节。期间,海峡两岸同胞共跳万人之舞,并举行海峡两岸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