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朝栋、林祖密、林幼春、林正亨、林冈……盘点林家家族史上的一个个抗日先辈,雾峰林家后人林光辉感到无尚荣耀。他说:"雾峰林家三代人,前赴后继抗日五十年,从未屈服。作为林家子孙,我们为先人的牺牲奉献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2.
雾峰林家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是台湾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雾峰林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雾峰林家的历史可以说是整个台湾史的缩影。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从财富上来看,雾峰林家都被历史学家公认为台湾200年来的"第一家族"。本刊记者在台中参观林氏宗庙之际,有幸采访了雾峰林家第二十二世台中林氏宗庙常务监事林敏哲,为我们讲述雾峰林家神秘、曲折、跌宕起伏的家族故事……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5)
正"人多地广、天然资源丰富以及拥有雄厚骄傲的文化资产",这是我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的大陆。和大陆有关联的我,在台湾是被称为"外省人"的后代。外公在当时大陆战火遍地、混乱的年代,随着国民党军队来到台湾落脚定居,在台湾生活养育了我的母亲,"外省人"二代。外公很亲切,浓浓的大陆口音显得跟台湾本省人不同,这也就代表着我和大陆的缘分及关系。  相似文献   

4.
窦为龙  东木 《台声》2008,(10):25-28
台湾五大家族之一、清朝台湾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素以下厝行武、顶厝弄文世代爱国闻名遐迩。以雾峰林家家族史为蓝本.反映台湾近百年的历史大剧《沧海百年》播出后,大陆同胞更是对雾峰林家不陌生了。然而,见诸于报端的均系雾峰林家艰辛的拓荒史.保家史和抗争史,难见雾峰林家生活的另一面,尤其是雾峰林家林朝栋一系内迁大陆的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5.
正8月14日上午,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应邀出席由北京市台联和台湾抗日亲属协进会共同举办的"雾峰林家历史特展——弘扬台湾同胞爱国主义精神、携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镡及两岸嘉宾共150余人参加开幕式。杨毅周表示,很高兴看到期盼多年的《雾峰林家历史特展》正式开幕。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好,我叫王旭,今年9岁,在一所国际学校读小学4年级。我爸爸是一名医生,妈妈是一位电台编辑。我喜欢看跑男,恩,只看韩版的。有一天,妈妈说给我报了一个名参加慈善劝捐,把我跟我的iP ad强行分开。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有一天,我们共有50个孩子来到一所公园,我被分配成为一名"小天使",左手拿着募捐袋,右手拿着贴纸,跟每一个路人打招呼。"donation~捐款谢谢"。我们当天的主题是为地震灾区的孩子募款,跟我分在一组的一个小女孩儿有点害羞,半天都不敢开口跟陌生人说  相似文献   

7.
傅希 《创造》2014,(10):66-67
正勇于喊出"向我看齐"是共产党人的无畏气魄和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指挥员喊的是"跟我上!",而用飞机大炮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军队官员喊的是"给我上!"。虽一字之差,却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得淋漓尽致,结果前者愈战愈勇,后者老打败仗。在和平发展年代,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好干部以身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
<正>在台湾上世纪70年代前出生的艺文作家、传媒界的编辑记者,有大半是从"复兴文艺营"跟"救国团编辑营"出来的。彼此认识时多会以自己是上世纪80年代第几届营员、驻营主任是谁来介绍,说明自己曾在那短短几天被操练过,由此激发出潜能来。可惜在21世纪初"救国团"民营化之后,许多脍炙人口的主题营队都消失了。重回桃园复兴的我,站在中海拔的山上景观台,在时空跟环境变迁下,也有着回顾过往的唏嘘,跟前瞻未来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王丰 《台声》2005,(6):44-45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沧海百年》讲述的是台湾雾峰林家的故事,而我们今天访谈的主人公的母亲便出自林家,她就是现担任甘肃省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杜逸女士。虽然甘肃省处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十几年来,杜逸副会长借助雾峰林家在台湾的社会影响和丰富的社会关系,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她在推进甘肃和台湾同胞与海外华侨的民间交流交往,特别是招商引资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招待不周”引来机场第一楼甘肃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地处西北,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经济发展还很落后。90年代初,甘肃在兰州市举办了“首…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写过一本《政策学》有一次来北京开会,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一位领导同志见到我的名字就跟我说,我看了你的书,一直找你,这次终于见到你了后来我就从陕西到了中央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你脱鞋就上炕啊,跟俺唠家常。政策理论唠得透哇,我越听越亮堂。你叫我开了窍哇,又把那项目帮。这'亲戚'结得铁呀,我可沾了大光……"一曲感人的新"民歌"在九台市流传开来,唱的情真意切,听的委实感动。这曲"小调"被活跃在九台市65万农民中间的一支上千人队伍传唱。他们是面向广大农民"解读理论、解除困惑、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的"四解"工作队,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是"四解人"。  相似文献   

12.
台中县雾峰林氏家族,以其显赫家世且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传统,誉称“台湾第一家”,在日本统治时期,长期充当台湾士绅阶层反抗民族压迫的一面旗帜,对维护台湾的中华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日本强制高压的同化政策之下,雾峰林家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社会角色和思想意识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让我们窥见日本同化政策给台湾社会所留下的创伤。  相似文献   

13.
穿越生死     
李科 《人民公安》2013,(9):28-30
我猜,每个地震的幸存者,此生离世之前,都存有跟死亡近距离接触的记忆。女孩卜晓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医院(位于雅安)一名普通军人。20岁。"早上正在浴室,头上满是泡泡,高楼狂甩起来了!吓坏了!拿起一盆水就往头上泼,穿着拖鞋就跑出来了!"4月21日凌晨3时,雅安市芦山县人民医院附近一间帐篷内,正在执勤的卜晓萍回忆地震第  相似文献   

14.
雾峰林家在台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大陆则很少有人知道,对这个家族惊天地泣鬼神、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更是知之甚少。假如说一个家族出一个民族英雄已经是了不起的话,那么这个家族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一代又一代在台湾历史上数得着的著名人物,恐怕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雾峰林家——台湾第一家族绝世传奇》近期在大陆出版,向更多的民众揭开了这一家族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60年代末到农村插队,由学生腔转换为村言俚语的农民"话语系统"曾是我的尴尬,闹过不少笑话,也被狡黠的农民捉弄过。不过偶尔从他们口中也会蹦出个把浓度很高的词语,让我刮目相看,如"刮五风"。"刮五风"刮出了什么"刮五风"在学校政治学习、传达文件时有所耳闻,知其大意是指几股不良风气曾在农村蔓延,影响很坏,遭到中央的制止和纠正,而究竟情况如何,不甚了了。我便有意跟农民交谈,却语焉不详。首  相似文献   

16.
对于自己为西部开发无私奉献的一切,温世仁只有淡淡的一句话:"从参与早期台湾的开发,到90年代沿海开发,再到如今参与2000年的西部大开发,我已经非常满意。我觉得人生能够不断参与祖国这些欣欣向荣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生命来说,很有价值。"面对外界的赞誉,他说:"我们为国家做点事,跟那些把青春献给了大西部的人比起来,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我愿意将我的全部乃至生命奉献给祖国的西部……"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9,(4)
<正>日前,台湾台中雾峰郊区正值"炮仗花"开放的季节,这个地方从光复新村再进去约4公里,很适合到雾峰光复新村游玩时一同安排。"炮仗花"的种植人很和善,主动在现场介绍自己的花草植被,据了解,"炮仗花海"是该种植人只用600元新台币在花市买30棵种出来的,本来只想用它遮住挡土墙,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间成了一处"炮仗花"打卡热点。  相似文献   

18.
"落后"的美国在我父亲为数并不太多的藏书里面,有3本是关于美国的:一本是1980年代初出版的小册子《美国探亲纪实》,一本是稍后一点的《美国走马观花记》,另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陈燕妮的畅销书《告诉你一个真美国》。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3)
台湾雾峰林家后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日爱国左翼活动家林启洋(曾用名王启洋)先生,于2014年8月7日逝世。以下发表这篇文章,谨以怀念林启洋先生。  相似文献   

20.
汪洋 《中国减灾》2013,(2X):29-29
<正>回四川,继续从事着热爱的新闻电视行业,这是我2012年做出的最大的决定。希望在地震中安然无恙的高堂能够享受膝下有子、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是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初衷。而回到四川的第一个春节,就要在同样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度过,可谓是分外的有意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川人,在地震后一直不喜欢叫北川"灾区",这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我更喜欢叫"震区",这里地震过,如此而已。出生在北川县老县城的我,从小就有躲地震的经历,半夜听鸡犬鸣吠,看满天星空,一直觉得地震也不过如此,直到2008年……那年刚回到北川老县城时,尽管已经从报纸、电视、网络上看过很多的图片,但是亲自看到从小生长的地方完全变成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