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简介:李锡奇,1938年生于台湾古宁头北山村,曾祖父为前清秀才,自祖父开始,以经商为业且经营有成。1955年保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师承李仲生。李锡奇是台湾现代艺术的重要推手,从1978年至1990年间,先后创办了版画家、一画廊、环亚艺术中心以及三原色画廊,开拓了台湾现代艺术史,被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2)
正6月1日至6日,由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组织的台湾书画艺术家交流团赴鄂,在湖北美术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两岸相看——2016年台湾书画艺术作品交流展"。此次交流展是在湖北省海外联谊会指导下,由湖北省台联和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联合举办。在此期间,共有14位台湾书画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书法、雕塑等52件作品展出。交流团由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艺术总监罗彩琴担任团长,台湾中华将军书画交流协会理事、台湾空军退役少将彭鲁苏担任团顾问,台湾工笔、水彩、水墨、油画、雕塑、书法大师组成。  相似文献   

3.
正张继陶简介1981年开始参加台湾岛内外大展并获奖1978年至1991年任私立实践家专应用美术科老师1982年-1993年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陶艺老师1999年台湾第四届陶艺学会理事长2001年至2003年、2006年台湾工艺奖评审委员台文化、新闻、教育等部门曾采用其作品作为台湾形象海报、明信片、日历及陶艺专辑封面等,并发行于世界各地得奖记录:1989年获颁台湾陶业学会——陶艺贡献奖  相似文献   

4.
易靖茗  程朔图 《台声》2013,(1):40-42
北京。台湾会馆。推开古色的会馆大门,只见一幅长2600毫米、高1200毫米的大型陶瓷板画——《中华锦绣山河图》,耀眼夺目,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5.
古远清 《台声》2003,(8):15-17
取材于台湾土地和人民的台湾文学,在戒严时代,一直是研究禁区。当局为了防止“台独”势力渗透,不许由“台湾”命名的社团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谁提“台湾文学”,会被认为不赞同“中华民国文学”,就会被安全部门过问,因而各大学根本不敢设立台湾文学课程。直到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的80年代,寻访台湾文化根脉的呼声高涨和本土思潮迅速占领各种阵地之际,情况才有所改变:1995年5月,“台湾笔会”与众多文化团体联手,邀请一批文化界人士和民意代表,到“立法院”举办公听会、记者会,强烈要求教育部门允许在各大专院校建立“台湾文学系”。…  相似文献   

6.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13,(7):F0003-F0003
华宁县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其陶器被称为"宁州陶"。宁州陶以彩釉为最,有华夏古陶之美誉。明洪武年间(1369年),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制陶艺人车鹏点燃了华宁制陶业的第一把火。六百多年来,华宁制陶人用宁州大地的泥与水和那悠悠的历史沉淀,烧出了一个绚烂多采的陶艺世界。最特别的是那绿釉,据说绿得让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蔡英文当局大搞"去中国化",推行"文化台独",妄图从根上斩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从而达到"台独"目的。但台湾到处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正如李敖所说,"台湾无处不中国"。事实上,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史前文化源于祖国大陆;中华文化一直是台湾文化的主流,并抵御了外来文化的侵袭;海峡两岸文化民族形式相同,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陶》作者马行云在大学时主修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做了一名水手,在海上漂泊了十年之后定居云南,只因他爱云南的人、云南的茶、云南的陶……云南有香格里拉的藏传黑陶、西双版纳的慢轮傣陶、普洱镇沅的彩雕黑陶、玉溪华宁的绿白釉陶等众多陶艺,马行云最为钟爱的是红河的建水五彩陶。他认为:"建水五彩陶(紫陶)是最具文化和艺术内涵的,它属于高温无釉细陶,书画装饰、天然磨光,  相似文献   

9.
建水紫陶是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现属重庆市)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水紫陶,其制陶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9,(1)
<正>推动台湾色彩美感教育近11年之久的助学文化创意基金会,每年以"生肖"为题,自2008鼠年起至2019猪年进行为期12年的"感动生肖艺术家彩绘"助学活动;与高雄市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台湾色.感动生肖"展览于2019年1月6日开幕,汇聚12年以来极具特色的感动生肖艺术品共220件,结合艺术创作的诠释,从色彩观看过年习俗。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12)
正他,没有很高学历,但其生命从不缺第一,也不乏大惊奇。他有一本自传,名曰《阿奇》,因其自诩是"台湾阿奇",其中隐约含着几分艺术家的狂放不羁,与自我感觉的良好,但没人能否认他的艺术天分及成就与荣耀。他,就是被台湾艺术界公认为"宝石陶顶级画家"的刘铭侮。刘铭侮是清代黑旗军名将刘永福的后代。1982年,他的作品在台湾基隆海关被扣,他本人也遭到"盗运宝物"  相似文献   

12.
现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认为两岸文化相同,通过交流必定可以增强文化认同,而对文化交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几十年来台湾建构“文化民族主义”的考察,说明企图把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切割开来,建构台湾文化主体性是无法成功的,但台湾在“去中国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两岸文化认同造成很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张宏江 《台声》2001,(7):39-39
5月 18日上午,北京奥申委住地展示大厅成了充满欢乐的临时舞台, 24位身着各色鲜艳民族服装的台湾多元文化艺术团的艺术家们,在捐赠了一个一米左右高的木雕之后,又以一曲曲优美的歌曲表达了支持北京申奥的心情。台湾艺术家来京助申奥@张宏江  相似文献   

14.
蔡子民 《台声》2001,(4):14-15
80年代初以来,执政的蒋经国为巩固国民党政权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党外人士接过“本土化”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 90年代达到高潮。“本土化”蜕变为“台湾主体性”,从而使得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台独”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思潮的由来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接收台湾,以去台官僚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压制台湾人,因而台湾民众于 1947年起来反抗,史称“ 2· 28”事件。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15.
正陶器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陶艺是文化的精粹,承载着自然与历史,体现着人类的勤劳与智慧。在2017年天津·台湾商品博览会上,台湾陶艺师陈金旺与天津市民分享了柴烧艺术品,展示了红土制成的柴烧茶器。他说,柴烧陶因柴火直接作用于坯体上留下的火痕和木柴燃烧后产生的自然落灰,让柴烧作品产生变幻无穷、耐人寻味的阴阳两极变化,一直是两岸陶艺师疯狂追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沙蓬  阿敏 《台声》2003,(8):10-1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也是台湾光复58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到来之际,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和台湾夏潮基金会联合摄制完成的8集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江泽民主席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1895年4月1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的手段逼迫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屈辱的一页。”8集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对台湾同胞50年抗日斗争做出了全方位的梳理,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统治台湾期间,掠夺台湾资源,压迫和屠杀台湾同胞,推行皇民化政策,使台湾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残酷暴行;再现了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台湾同胞为抵抗日本殖民统治,反抗专制压迫,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不屈不挠、可歌可泣斗争的英雄史实。本刊从《台湾往事》众多事件中节选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故事,经概括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我近年曾两次到台湾去过,由于工作关系接触了不少文化旅游界人士,也参观过不少寺、庙、宫、观,其中就有土地公庙。土地公庙是闽南人的习惯称法。回顾历史,台湾在清朝光绪年间还  相似文献   

18.
王均寅 《今日浙江》2013,(16):54-55
普普通通的胶带纸,只因印上了康熙皇帝的御批手迹"朕知道了",就霸气十足的在台北故宫纪念品店卖断货,据说预购已排到了9月份。把生意做成文化,又把文化变成生意,这是"文创"风行的台湾的一个长项,成功的纸文创只是其众多文创项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6月6日至13日,笔者率浙江新闻媒体文化创意交流团赴台湾考察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参观访问和交流,感受到了台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台声》2014,(5):50-52
<正>清明节前后,台湾民众纷纷扫墓祭祖。不过与过往不同的是,很多人扫墓不再到墓园,而是到环境清幽的树葬公园,或者是到风景壮美的海边,心香一瓣,追思先人。土葬、靡费、迷信,曾经也在台湾蔓延一时,但随着时代的流转,观念的革新,台湾的丧葬礼俗正逐渐向"重礼不重俗"转变,火葬、树葬、海葬成为风气,以此彰显"礼"的真正意义。同为中国人社会,深受儒家孝道和道教鬼神文化影响,台湾的殡葬文化曾经也有一大堆繁文缛节,迷信风  相似文献   

20.
何标 《台声》2009,(5):20-22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五四”9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曾在它影响下发生过深刻变革的台湾。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大陆五四运动浪潮,以迅猛之势,冲刷被日本占据25年之久的台湾岛,迅即在岛内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