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台声》2016,(12)
正主持人的话为使台湾同胞更多地了解大陆各地,《印象·大陆》专栏重点对大陆各地特别是有特色的地方,展开全景式的介绍,希望有意愿推介的地方,及时与主持人联系。介绍文章望能活泼些,给人以动感可读,图片以美为赞。更希望台湾乡亲提出希望了解的地方或其他内容,本栏将认真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和县     
《台声》2016,(2)
正主持人的话新年新气象。为使台湾同胞更多地了解大陆各地,本期起,《印象·大陆》将逐一对大陆各地特别是有特色的地方,展开全景式的介绍,希望有意愿推介的地方,及时与主持人联系。介绍文章还望能活泼些,给人以动感可读,图  相似文献   

3.
在这里参观游览,你会感觉阅读了一遍台湾历史,游览了台湾各地。大陆游客称这里是去台湾游览前的必做功课,台湾游客称这里是比台湾更了解台湾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6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就媒体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各地落实落细惠台措施两岸文化交流成果突出有媒体问到各地各部门在推动落实"31条惠台措施"方面的新进展。马晓光向大家介绍,大陆各地各部门持续落实落细"31条惠台措施"。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山东省德州市、四川省遂宁市分别发布了具体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大陆已经有102个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落实"31条惠台措施"的具体实施意见,其中包括28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2)
<正>6月9日,两岸青年创业就业考察交流活动在上海开始第一站的行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同参加活动的20多位两岸青年交流座谈。张志军在听取了台湾青年团体代表、创业团队带头人及正在创业的青年代表的发言后说,希望台湾青年朋友通过在大陆考察交流,深入了解大陆各地  相似文献   

6.
网来文字     
陈翊萱:天涯共此时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9ac9201009bau.html《天涯共此时》是中央电视台4套的节目,我已经做了大概有4、5年的时间了。节目主要是介绍海峡两岸的人物、文化特色及社会现象。大陆方面的主持人是桑晨、侯耀华,我则是负责介绍台湾部分的,有点"两岸对对碰"的感觉。之前做了那么久都有去过大陆,也不知道这个节目到底在大陆的收视率如何。后来去了几次大陆后才发现的确有些路人会认得我,也一再听到常跑大陆的友人说去那边常会有人问起我的事。后来知道这个节目在大陆的收视率还不错,本来大陆人口就多,随便都有几百万人看。哈哈,我真红。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10,(8):55-55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台湾社会近7成3的职场新鲜人考虑往大陆发展,最想去的地方是上海;有1成1的新鲜人已找到大陆的工作机会,新鲜人普遍希望在大陆领到比台湾高的薪资,平均期待月薪新台币43642元。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5,(3):94-95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受到海内外关注。许多读者来电希望了解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渊源。本刊特摘编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刘红研究员最近在央视“昨天和今天的国民党”节目中作的相关介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汪舟 《台声》2001,(6):21-23
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在大陆几乎家喻户晓,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每一期精彩的内容,每一位主持人的风采,使这台节目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收视率。提起《正大综艺》,人们自然会提起其中的“世界真奇妙”,这不仅因为它带领观众神游全球,饱览各地的奇风异俗,而且因为主持外景的台湾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李秀嫒,以其清新、活泼的主持风格,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台湾 《两岸关系》2001,(4):30-33
《自立晚报》两名记者的大陆之行,为两岸新闻交流开启了一扇大门。 1987年下半年,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出现重大突破:解除实行了38年之久的“戒严令”,并传出可能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湾的新闻界对此反应最为敏感,各个报社都在四处打探,希望能提早获得一点消息。 创立于1947年、具有很浓地方特色的《自立晚报》,是颇有影响的台湾第三大报。老板吴丰山40多岁,  相似文献   

11.
李道湘 《台声》2003,(2):41-42
中华文化学院2002年暑期举办了两期台湾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为了了解当前台湾青年学生对祖国大陆的看法,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请他们回答来大陆前后的认识。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台湾大部分青年是认同一个中国、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两期中华文化研习营的营员,90%以是上第一次来大陆。从对问卷调查表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大陆的认识主要通过学校地理、历史课本来了解的,只有一个“概念上”的大陆。只有个别学生说是通过电视、报刊了解大陆的,或者说是听别人介绍的。大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民众了。由此…  相似文献   

12.
<正>6月9日至11日,两岸青年创业就业考察交流团先后参访了上海、杭州、福州等地,实地考察并深入了解大陆各地支持两岸青年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及具体做法,也让大家零距离的交流与分享了彼此的创业故事。他们中有80年代便来大陆发展的"老牌台商",也有毕业后就选择留在大陆就业的80后们,更有怀揣梦想要来大陆拼搏创业的"小鲜肉"。也许他们都是别人眼中  相似文献   

13.
正盛夏八月,各地各部门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两岸交流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与活力。两岸青少年携手同行,共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体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在行万里路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结交朋友,这样的经历,注定将是难忘的青春记忆。两岸青少年要多交流、多往来,增进了解,融洽感情,增强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也是两岸  相似文献   

14.
闻悉“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文物展”首度公诸于世,在台展出,为了解此次展览的盛况,我们走访了刚刚赴台归来的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徐光冀先生。作为此次展览的顾问,徐光冀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展览的经过。笔者:举办这次文物展的初衷是什么?徐先生:双方均有此意愿。我之所以积极促成这次展览,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个是让台湾同胞更多地了解大陆。台湾有2300万人,而自开放以来到大陆的台湾同胞也仅有300万人次,因此希望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加强海峡两岸的沟通。另一个是要抵消达赖在台的影响。1998年…  相似文献   

15.
“京沪对话”之一: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北京主持人:扬长征上海主持人:金大陆·主持人的话·从本期起我刊与上海的《青年学报》杂志同时推出“京沪对话”系列笔会,旨在发挥两大都市文化学人集中的优势,共同探讨、交流与青年有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头一炮我们打出“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本想引出个“精神家园”的大问囹,但一个回合下来,不过是抛砖问路而已。精彩的对话永远在每一个“下一次”,就看京沪同仁们的胆量与智慧了。“京沪对话”之一: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9,(3):100-101
栏目主持人高薇:很多读者来信想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本期我们从教育部网站搜集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5)
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全体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对抗疫情的关键时刻,大陆各地的台湾青年同胞,也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在最前线对抗疫情的英勇"逆行者",并且一同为武汉加油!为湖北加油!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一同迎来美好的春天。作为一名生活在沈阳的台湾青年,笔者周遭也有许  相似文献   

18.
现在,民俗旅游在祖国大陆是一项新兴的充满活力的旅游项目。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加之各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想逃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人们。那么,台湾的民俗旅游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有些值得大陆借鉴和思考的地方呢?本文就台湾原住民部落旅游做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8)
正据台媒报道,大陆经济发展持续加速,吸引各地人才效应不断扩大,很多台湾青年想去大陆发展,一方面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多展现,另一方面,希望会有更好的职涯发展前景。然而,有位台湾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发文表示,他毕业后选择留在台湾工作不想去大陆,他认为去了大陆也未必会比待在台湾好。却被自己的女友骂"没上进心",女友认为大陆现在机会这么多,薪水也不错,怎么不去闯闯看?甚至两人最后还吵到分手。让他难过地问:想跟女友一起留在台湾打拼,真的错了吗?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年十月本刊中文版创刊时,我们曾经把这本刊物看成是给海外亲人的‘家书’。自那时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了海外亲人的许多‘回音’。他们热情地支持和鼓励我们,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本刊成为海外侨胞、华裔、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了解祖国大陆情况的渠道和加强联系的纽带。在大陆各地,许多人写信告诉我们,台湾同祖国大陆隔绝了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