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6,(10)
正玖爷是一个家风很好的人,我没见过梅兰芳,我从玖爷身上真是见到了梅家的家风。无论开大会小会,他几乎每次都会说起父亲是怎么教导他的,待人接物谦和大度,品行温文儒雅。葆玖老师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笑眯眯的。他说他父亲从没跟人大声说过话,红过脸,而他一直是把他父亲当作艺术和人生的双重榜样,像他父亲那样去对待人、对待艺术。前年他80岁的时候,我们本来准备给他做一些庆祝活动,他坚决不肯,因为也是他父亲诞辰120周年,他觉得不能干扰了他父亲的光环。他在50岁以后越来越意识到自己  相似文献   

2.
一这穷地方不容易发。而发了的两个人,又都在镇街上。方圆百十里的人们都知道:砖头爷和石头娃。近六 岁的砖头爷,少了一条右腿,多了一双木拐。石头娃叫砖头爷"三条腿",砖头爷喜哈哈地说:"三条腿才走得稳!"砖头爷就是走得稳。二十岁时右腿患了啥毒疮而从大腿跟截去了。前后花销的近二千元,全是亲朋好友凑的。累累债务,逼着他做生意挣钱:卖过麻花卖过棕子卖过豆腐脑……致富政策刚一实行,他就大着胆子贷款买了辆大客车,苦干七年,挣了好大一笔款子。他卖了车,在街十字路口上盖了三层九间的洋楼,做起了"利民饭店"的掌柜。他招的服务员,八成是残疾青年。饭店生意在镇街十多家同行里,数一数二,钱,自然往柜里揽。谁家急需,砖头爷就慷慨开柜。本来,他那黄金般值钱的楼房,要是出租,每月净得六百元。可砖头爷黑方脸摇着,短手臂摆着,小眼睛圆着,声如洪钟:"不不!我不是要自己一个人挣钱!"  相似文献   

3.
编辑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队友,前几天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说他有一辆旧自行车不用了,那时他知道我正好缺辆车,就当着一桌子人的面说把他辆26的自行车送给我了,我当时还对他表示了感谢。可没过几天,我发现他把那辆自行车给了另一个队友,我就找他去理论,明明已经答应给我了,而且又有那么多的证人,凭什么又给了别人,他说那人更需要。我想不通,您说他能这么做吗,我要是硬要的话他还能给吗?等待您的回复!保安员 李志强李志强:你好!你所说的情况相当于《合同法》中所说的赠与合同,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坚决让车194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送给中共中央两辆福特牌汽车。大多数人都主张给毛泽东配一辆。毛泽东却坚决地说:"我不要!"接着他进一步强调:"分车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纪较大的同志。"但是大家仍然认为应分给毛泽东一辆。毛泽东知道后生气地说:"走走路有么子不好?连走路的权利都要取消么?走路锻炼身体,还可以深入群众,你那个汽车呜呜一开,群众还敢跟你说话么?"最后,由  相似文献   

5.
程阳路 《中国保安》2014,(24):160-161
我对在北城小学读三年级的儿子说,我要写一篇《骑自行车的老婆》。儿子问?哪个老婆婆还骑自行车?我说,不是那个老婆婆,是我的老婆,是你的妈妈。他说,那你还是别写了,太丢脸了,别人妈妈都是开汽车。是啊!在这个汽车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的年代里,作为一个七十年代末出生还算年轻的女人来说,交通工具应该是小汽车了,要么也是电动车,把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已寥寥无儿。现在居民小区里车满为患,马路两旁车如长龙,街道上更是车如流水,几乎都是汽车,电动车,偶尔有几辆自行车也大多是驴友在彰显骑行的乐趣。而我家老婆大人的交通工具却还是那辆陪伴她多年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6.
“长明哥哥,我们会想你!”“长明哥哥,我们都爱你!”…… 震区里七八个十来岁的孩子,满脸泪水地“挤”在几辆自行车上疯狂地追逐着一辆汽车。这辆汽车接走了他们的“长明哥哥”——李赛。 李赛是谁?他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名副基实的“汽车王国”,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上到处是飞驰的汽车,没几个行人,真正是“见物不见人”。自行车就少得出奇,一百辆汽车过去,也未必能看到一辆自行车。在美国,自行车首先是一种运动器材,然后才是交通工具。商店里的新自行车一般要卖到500美元,1000美元也不稀奇,最贵的要2000美元以上。可是在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安》2013,(24):76-76
我是一名社区保安员,前几天骑自行车出门,在路上为躲避一位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差一点出事故,车子歪歪扭扭地驶出十几米才被稳住,还好最后我稳住了自行车,有惊无险,只有轻微的擦伤。这次亲身经历让我想起前不久附近街区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9月21日晚,有两位行人翻越栏杆后横穿马路,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司机为了及时躲避开,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0)
正初春时节,一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这对于京剧,对于男旦,对于梅派艺术,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生在上海思南路57号"梅宅"的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第9个孩子。纹丝不乱的头发、白皙的面容、眼角深厚的轮廓、挺直的鼻梁、微薄的"梅家嘴",让见过他的人感叹:很像梅兰芳,真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葆玖接过了父亲的大旗,"梅家"的标签成为梅葆玖最重要的人生切面。10岁学艺,13岁登台,18岁与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从此,梅葆玖的一生再没离开京剧。而生活中,梅葆玖爱好甚广,他痴迷于一切与机械有关的东西,不仅开得一手好车,还能驾驶私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0)
正他是一代京剧大师之子,也是一位京剧大师;他是会说英语,爱吃牛排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是49个徒弟的恩师,也是20只猫的主人……贴在梅葆玖身上的标签很多,但如今所有这一切都消散了。10岁就学艺唯一继承者梅葆玖是一个传奇。年过80岁,居然照样能上台唱戏,扮相不倒,身段不倒,嗓音不倒,甜美温润一如当年。天生的好嗓,加之幼年打下的基本功,才使他年届耄耋依然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令多少人羡煞。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与福芝芳夫妇所生的最小的儿子。梅兰芳原来选定的接班人本是第三子葆琪,梅葆玖描述这位三哥:"一双大眼睛跟我父亲非常像,他很受宠爱,父亲练功都带着他,又送他到外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反映"老舍之死"的话剧《太平湖》后,这家极有群众基础的剧院又推出了刘锦云编剧、田冲导演的多幕剧《背碑人》.《背碑人》是特别熟悉农村的中年剧作家刘锦云继轰动一时的《狗儿爷涅盘》后,编写的另一部反映农村时代变迁的多幕剧,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农村知识分子的典型遭遇和心态.通过剧中男主角、精神上的"背碑人"运生的坎坷跌宕、起伏变幻的命运,反映了农村从"文革"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生活、社会面貌的变化.出身于地主家庭的运生,一度被压到了生活的最低层,他当"羊倌",放牧着五十头羊,变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贱民".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和贫下中  相似文献   

12.
知足常乐     
《乡音》2007,(9)
很欣赏冰心先生94岁时书写的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最近又看到《无疾而终》一书,心生感触,拿起笔一吐为快。《无疾而终》的主人公名叫瞎爷,9岁时发高烧之后,左眼什么也看不见了,急得父母泪流满面。瞎爷却对两位老人家说,我还有一只眼看世界,比两只眼都瞎的人强多了。瞎爷长大后。媳妇为他生育了5个丫头,媳妇难为情,瞎爷却说,5个闺女长大后就会招来5个女婿,该是多热闹。与那些儿子有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个体经营整整十年了。前几年我专卖气球,几个哥们儿叫我“气球大王”;现在我经营腰带,又在他们中间赢得了“腰带专业户”的雅号。回顾十年前,我从中学毕业后,成了待业青年,无奈中只好找临时工干。有一天,在行人如织的北京动物园前,偶然遇到了我的一位中学同学。他当时支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大梁上,以及他身后的几棵树上都挂满了款式非常时新的服装。我非常感兴趣,一边同他聊天,一边帮他卖。我发现买卖非常“火”,不一会儿的功夫,展示出来的和  相似文献   

14.
“自行车”?还是“漂亮的汽车”?伊安·吉格斯在17岁那年,已经进入主力阵营并已代表曼联踢了25场比赛。当时曼联足球俱乐部有很多球员都拿到了俱乐部配给的汽车,那种车很漂亮,也挺便宜。吉格斯觉得自己也应当有资格有这么一辆汽车。于是他就去找老板,鼓起勇气对老板说:“我现在已经进入主力阵营,而且踢得挺好,我想我也应该得到一部汽车。”老板说:“你想得到一部车?你的意思是一部自行车吗?”听了老板的话,吉格斯差点气晕了,但他没有因老板的轻视而萌生去意,更没有因此消极,而是憋着一口气,把劲儿用在了比赛上,他要用…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7,(5)
<正>50多年前,雷锋,用他短暂的生命书写出一种不朽的精神。50多年间,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力前行。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就是在全国上下学雷锋热潮中诞生的先进典型。这个清一色由车站普通女职工组成的群体,几十年如一日往返于连云港火车站和新浦汽车总站之间,利用业余和工余时间,免费运送旅客和行李,为他们送上春天般的温暖。54年来,"雷锋车"组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车子换了一辆又辆,她们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也遭遇过  相似文献   

16.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7,(17):22-25
两个轱辘加一个横梁,上有龙头下安踏板,这是啥?不就是一辆再普通不过的自行车呗!自行车这玩意儿,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即不插电、也不用油,靠的全是人力,随便脚一蹬就呼呼向前。虽说现在汽车有点"横行霸道",但自行车无疑还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代步工具。每天早晚,滚滚的自行车潮随着马路涌向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法国每年大约有40万辆自行车被盗,在骑自行车人当中有57%的人曾经丢过车,但每年丢失的车中有15万辆只是被"借用"了一下,随后就被扔在了路边,因为失主不知道,又没人能认得出,所以,被盗车辆在警察局招领处的院子里日晒雨淋。对此,有人想出了在自行车上做标记的办法。这种办  相似文献   

18.
咱们的谭委员———记南江县长赤区委统战委员谭志诚□夏冬张平1997年11月17日下午6点,南江县野羊溪陡峭的盘山公路上,一辆汽车正缓缓爬行。车里坐着该县长赤区委统战委员谭志诚同志。几个小时前,他刚在县委统战部开了会。这会儿,他得赶紧回区里向区委汇报。...  相似文献   

19.
去年,由于工作需要,爸爸决定买辆自行车。他决定买“永久”牌的。可是,他跑了好多个商店,打听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永久”的踪影。后来好不容易在一家商店看到一辆“永久”牌的,但售货员告诉说,这辆是早就被人买了的,而且是带“搭头”的(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要搭配一台电视机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0,(4):62-63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而一辆名牌自行车则代表着一种"奢侈"的代步方式。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永久自行车更是曾经的"四大件"(永久牌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