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与社会网络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正面临着本质属性的"弱化"与"非化"危险,因此,重提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实属必要。"正名"在于辨正名称,使其名实相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论内容上应包括"五大要素"(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的教育内容,还是从教育的主客矛盾出发探讨主客视阈融合的教育理念,明确"思想"的"政治教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根基所在。"思想教育"的"政治化"转向"社会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所存在的不足。"正名"的提出在于有效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涵与范围,以提高"实效性"与"长效性"。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民进党重返执政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借"转型正义"之名,滥用执政权在多领域推行"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图谋构建所谓"台独"基础性工程,其中就包括炮制制度层面的"司法台独"。有岛内舆论认为,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执政时期,岛内"台独"势力一直试图通过所谓"公投制宪""修宪"等实现"法理台  相似文献   

3.
"观赏"两个字很好理解。"观赏"者,观看欣赏之谓也。虽然字面上好理解,可实际情况却常常让人弄不懂。既是"观赏",只要没有特别的规定,应该说人人都可以观看欣赏,可事实上,在许多本该由老百姓"观赏"的活动中,却是清一色的"当官的",难以寻觅老百姓的踪影。"观赏"成了典型的"官赏"。不可否认,有些特殊的"观赏"项目,必须是领导甚至重要领导参加,一般人不能替代。但有些"观赏"活动则没有特别的规定,按理讲,老百姓也可以"观而赏之"。然而,有些地方却对几乎所有的"观赏"活动都作了成文或不成文的限制,仿佛"观赏"是"当官"的"专利",平民百姓没有资格"观  相似文献   

4.
正党员"资格"与"合格"党员,虽一字之差,但相距甚远。做合格党员,是长期的政治要求,也是永恒的政治考验。党员的标准永远不能降低,做合格党员没有"毕业"只有"毕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那刻起,我们就进了党的门,成了"党的人"。但有了党员"资  相似文献   

5.
以权谋私者,一般都有帮忙的在其左右效劳。对这种现象,人们形象化地称前者为"坐轿",后者为"抬轿",两者是一对不可或缺的搭档。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细心观察一下,也可随手捕捉一二。他们的表演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坐轿"者先有授意或暗示,"抬轿"者则心领神会,照办不误,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另一种是"抬轿"者先出歪点子,"坐轿"者则见利忘义,欣然笑纳,受之无愧;有的"坐轿"者虽然表面上半推半就,实际上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以权谋私是很不得人心的。有些事情虽然没有闹大,但群众非议,众口难平,影响很不好;有些事情闹大了,要受到查处,于是"坐轿"者和"抬轿"者就互相抱怨。"坐轿"者抱怨"抬轿"者帮了倒忙,似乎自己只是一时糊涂,上了帮倒忙的当;"抬轿"者则抱怨"坐轿"者出了难题,不办不又行,似乎自己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如果没有"坐轿"者,想"抬轿"也抬不成;反之,如果没有"抬轿"者,想"坐轿"也坐不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认为:"凡夫之为奸邪、盗窃、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度"与"欲"相比,当官要节欲。孔子讲的"度"与"欲"的辩证关系,指明了"度"与"欲"二者之间的哲理。禁欲、祛欲、净欲,必讲度;讲度,不越度、不超度,这是禁欲的良药、良方、良剂。古人云:"一念之欲不制,而祸流于滔天"。小私不节会发展成  相似文献   

7.
在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潮流中,台岛上一直有一股"台独"势力逆流而动。尤其近年来,他们由海外转向岛内,集结兵力:由地下转向公开,变私下嘀嘀咕咕为街头吹吹打打;由言论主张转向诉诸"法案",甚至抛出了所谓"台湾共和国"的"宪法草案";由单独行动转向联合行动,成立"联系协调中心",多次召开沟通会议;由寻求岛内支持转向同时寻求国际支持,甚至跑到联合国总部闹事。"台独"活动不断升级,似有总动员、总出击,而与和平统一祖国背水一战之态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独"如此嚣张,原因虽是  相似文献   

8.
我担任福州市政协委员、常委已有8年了。想就如何发挥政协委员应有的作用谈几点看法。集中在"做"和"说"的关系处理上。"只说不做"、"只做不说"、"做了再说"、"也做也说"。这些观点纯属个人感悟,未必成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一、只说,不做纯粹意义上的"只说不做"显然是不对的。有一个词叫"清谈误国",就是对动口不动手的批判。如果"说"代表理论,"做"代表实践,那么成天高谈阔论,庄稼地颗粒无收,你怎么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上也有"说"的能人,比如春秋战国时的纵横家,他们中的高人可称得上思想家、政治家、谋略家,看上去只靠一张嘴巴,但那也是一种"做",做什么?做思  相似文献   

9.
"有"与"无"是一对矛盾,它们既具体又抽象。崇尚"有",惟恐"无",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世上的"有"和"无",从来不是绝对的。如何看待"有",怎样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从"郑"、"声"两个概念入手,即可发现"郑声"含义的广泛性及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变化,进而发现"郑声淫"即"郑声"在形式和内容上"过其常度",因此在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坏乐崩"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为维护代表旧秩序的"雅乐",孔子要求取缔代表新秩序的"郑声"而呼吁"放郑声"。自孔子提出"放郑声"、"郑声淫"、"恶郑声"以来,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一直聚讼不已,迄今仍无定论。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郑声"为何、"郑声淫"之"淫"该作何理解以及孔子"恶郑声"、"放郑声"的原因何在,以期对相关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人"与"民"是有所区别的。上古的时候,前者指的是"自由人",而后者指的是"奴隶"。后来,这两个字逐渐合而为一,变作了"人民"。到了近现代,"人民"这个词的份量日益加重,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与"民"的迥异含义被人们所提起的已经不多了。但是,"人"与"民"这两个字义的独立性即便是在现在,也仍然是存在的,有些地方仍然必须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字,而且要各就各位,不得僭越。比如时下流行的所谓的"电影人"、"画人"、"音乐人"等,若把这里的"人"换作"民"则就非常别扭;同样,若把"移民"、"烟民"、"股民"等中的"民"换成"人"也会贻笑大方。这里面,既有群体与个体概念之别,又有特定人群与普通人群概念之异。人与民各自的古老含义虽然  相似文献   

12.
假如只要"精英民主"而排斥"大众民主",政事不透明,言路不畅通,沿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谱,只是少数"精英"凑在一起搞设计定方案,既不能摆脱利益的纠缠,又不能突破思路的局限,难免陷入困境对于中国政治民主的进程,有人设想:首先实行"精英民主",最后实行"大众民主"。即让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这"一部分人",当然是极少数"精英"。为什么"精英民主"可以"首先实行"而"大众民  相似文献   

13.
秦,西周初期的弱小诸侯国,经历数代人变法图强努力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尚武尚勇""爱慕人才"的"秦风"是秦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奖励"农战""利出一孔"的"秦律"是秦国富兵强的不二法宝。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其弊,以"严刑峻法"著称的秦律非但未能保护秦王朝"一世二世……及至万世",反而使秦在短短17年之后,二世而亡。秦亡的教训亦常常为后人所警醒。  相似文献   

14.
对于魏晋时期的思想学说,学界一般统称为"魏晋玄学"。而追溯魏晋时期的最初史料文本,较"玄学"出现更多的却是"玄风"一词,二者所意蕴大有不同:"玄学"特指对"三玄"的学习,即老庄道家之学,与"儒"、"史"、"文"并称为"四学";而"玄风"则偏重艺术、审美与社会风尚层面。从指代魏晋哲学这一层面上看,称之为"魏晋玄风"较"魏晋玄学"更为贴切,更能够体现魏晋崇尚自然、旷达不羁的文化特质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省扶贫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和决胜期,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在"饱肚子"的同时不忘"富脑子",避免"贫困循环"和"福利陷阱",是打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让贫困户在富起来的同时,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扶贫先扶志,通过扶志提振群众精气神。一扶领导干部的"志"。各级干部要把责任记在心头、把担子压在肩上,躬下身子,深入贫困群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什么是"丑书",其实并没有客观一致的解释。在艺术感受上,"美"与"丑"的对象并不是那么确定,尤其是对于在书写汉字符号基础上形成的书法艺术,由于符号本身的抽象性和约定俗成性,使得人们对"丑书"的界定更为复杂。一般评论范畴的"丑书",往往不是美学范畴中的"丑",而是指外观形式上的不和谐、不对称、不统一等。其中,有的是"以丑为美",有的则是真正的"丑"(伪艺术)。艺术创变上的求新、求怪、求独特、求视觉冲击力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官场"忽悠"现象顽固且表现多样,危害极大。党性丧失或薄弱是官场"忽悠"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破解官场"忽悠"现象,须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关键在于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18.
"政绩"与"污染"的不正常联姻,已是老生常谈. 长期以来,政绩考核指标和官员晋升机制依然在围绕GDP打转,一些所谓的"明星企业"虽然污染风险重重,却能为地方创造可观的利税,支撑起政绩的"颜面",这就必然诱发以环境代价换取显性政绩、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个人仕途的本能冲动.而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大开"绿色通道",对公众举报充耳不闻,乃至以"企业宁静期"、"挂牌保护"之类"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也就不足为奇. 前不久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的环境保护法修正草案,首次将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写入其中,迈出了以立法形式扭转传统政绩观、塑造绿色政绩观的可贵一步,当为之击掌叫好.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实践的理论结晶,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体系完整。学习、掌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学"是前提,要从"学懂"到"学深";"悟"是关键,要从"弄通"到"悟透";"实"是落脚点,要从"实干"到"做实"。通过"学深""悟透""做实"三部曲,真正把握其真谛。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领导同志说:"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要"高人一筹"而不"高人一等",善于当班长而不当家长,决策果断而不武断。这一番话,朴素而深刻,引人思考。所谓"高人一筹",说的是作为领导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