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23)
<正>2017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暨第六届两岸及港澳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于11月17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台湾多名高校负责人受访时表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应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大师生交流以破当前台湾少子化困局。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密切,今年11月初,由福建师大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面对最近一个时期台湾岛内再次掀起"大陆热",陈水扁当局于4月5日召开高层会议,得出所谓"七点结论",对两岸交流作出种种新的限制。其中强调:"两岸经贸政策不能一味开放"。这种逆潮流而动的开倒车行为不仅不得民心,最终也难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4)
正摘编自1月28日《人民日报》近些年来,两岸青年交流是热点话题。不仅源于开放大陆学生赴台读书、大陆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等政策鼓励下,两岸青年互动增加,还多少隐含着一种期待,希望两岸青年更多了解和理解彼岸,未来对破解两岸历史困局,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这一代青年习惯于网络对话,对严肃话题充满戏谑。他们的交流方式更颠覆传统,如"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全面结束,两岸“入世”已是指日可待。但是两岸民众仍看不到两岸之间经贸往来如何打破目前的间接、单向的模式,人们无法想象“入世”后,两岸目前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仍将继续维持;两岸人民对于有着亲如骨肉的血缘,却仍不得不绕远道而行的作法,一直有着难以启齿的隐痛。未来能否消除这种隐痛,能否实现正常的经贸往来和人员往来,人们不敢乐观。而根据世贸组织的精神,两岸直接“三通”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自从80年代初以来,两岸民间交流交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台湾当局无视两岸民意,逆潮流…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4)
正7月2日至3日,"2017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沪举行。本次论坛原本聚焦的主题是"健康城市",不过经过两天多的接触与交流,本次上海市与台北市出人意料地达成"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对此,两岸舆论认为,在两岸关系处于僵局的背景下,"2017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意外取得喜人成果,必将为未来两岸地方交流创新的模式开个好头。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近年来在许多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大进展。尽管两岸关系于去年因李登辉访美而趋紧,使一些方面的交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两岸在经济、文化、体育和民间活动等方面的交流情况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当前情势下,如何加强和扩大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备加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作者就两岸纺织行业、体育领域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情况及发展走势分别专门走访了中国纺织总会会长吴文英女士、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先生和中国文联秘书长高运甲先生。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0月13日,为了发挥福建传统医药文化在两岸交流的作用,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分会成立大会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医药是两岸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两岸中医药界要加强团结,积极推动两岸中医药文化的交流合作。"福建中医药学会会长刘建忠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医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谈交流话合作谋发展浓浓一家亲"实""惠"泽两岸浅浅一湾水,浓浓两岸情。情感交流,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了"爱"的正能量;经贸交流,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夯实两岸共同利益的重要载体;文化交流,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维系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交流代表了人民根本利益,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破冰,到2008年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7)
正在台当局未承认"九二共识"的情况下,上海与台北的"双城论坛"还是登场了。两岸城市交流该不该进行?台湾其他县市能否照"双城"模式跟进?对这些问题,需辩证看待。岛内政权轮替,导致两岸交流大环境生变,当然影响到两岸城市交流。但是,城市交流不等同于两岸官方互动,台当局未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直接后果是国台办与陆委会、海协会和海基会的联系中断,而并不决定城市交流的存废。国民党执政的8年,两岸交流有"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城市交流畅通无阻,连民进党执政的县市比如高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1206万名两岸网友的投票,由两岸媒体共同主办的2019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揭晓,"困"字以103万最高票当选。主办方对此的解读为:"困"字反映岛内困局,"困"字警告"台独"死局,"困"字孕育通达变局。2019年12月25日的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朱凤莲回应记者询问时指出:今年以来两岸关系日趋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为了一党一己之私,推进形形色色的"台独"活动,变本加厉地阻挠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不断升高两岸敌意,制造两  相似文献   

11.
刘筱燕 《台声》2014,(7):32-33
<正>2014年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6月15日在厦门开幕,来自两岸电影、动漫、网络等新媒体行业的专家学者、两岸青年代表共襄盛会,探讨新媒体、文化创意与青少年交流。李国杰在会上致词说,"彭帅与谢淑薇的‘海峡组合’能够频频夺冠,是两岸年轻人携手合作获得成功的最有力证明"。并且指出,两岸青年不能仅停留在交流阶段,应该在更加具体细致的合作中逐渐走向融合,如何开展实质性合作,不  相似文献   

12.
正曾几何时,平均宽度不到300海里的"黑水沟"如同天堑横亘在两岸之间,两岸民间交流一度因为台湾政局变动陷入低谷。但从2008年伊始,两岸交流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阶段,两岸各领域交流进入快车道。在此情境之下,凝聚着两岸和平交流成果与心血的海峡论坛在两岸同胞千呼万唤中出现了。海峡论坛是两岸和平发展交流的最大成果之一。海峡论坛真正揭开了两岸民间大交流时代的序幕,给两岸大合作、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10)
<正>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结束后,随即文化教育组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浦江楼二层青岛厅举行研讨会。中共中央台办秘书局局长杨毅、交流局局长程金中,中国国民党秘书长李四川等出席研讨会。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主持了研讨会。与会的两岸文化教育界人士围绕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回顾与展望等议题,坦诚互动,纵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两岸文化产业界如何共同说好"文化故事",铸就大中华品牌。  相似文献   

14.
<正>"花开并蒂,桥连两岸"。2019两岸青年电竞大赛于7月24日晚在江苏昆山开幕。以电竞文化为纽带,两岸"青春产业"快速发展,电竞成为两岸青年交流新"语言"。本次赛事由两岸企业家峰会主办,江苏省台办和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旨在为两岸青年群体打造高规格、高水准的电子竞技赛事,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创业就业机遇,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0,(7):22-23
<正> 6月20日至22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两岸少数民族联谊交流会在宁德举行。交流会以"扩大两岸民族交流,促进宁台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联欢晚会、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会暨乡镇对接签约、参观畲族博物馆和畲族村寨等活动,使两岸少数民族同胞间的友谊得以深化,让两岸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得以展现,对  相似文献   

16.
叶茂 《台声》2019,(17)
<正>8月26日,由福建宁德市社科联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举办的"台胞台企第一家园"(下称:"第一家园")建设交流座谈会在宁德市举行。两岸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第一家园"建设,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台湾华梵大学教授肖百兴表示,两岸的交流交往由来已久,"第一家园"的建设旨在联系两岸同胞,在既有的文化以及过去的空间和历史的基础上来推动,将会有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海峡水暖,媒体先知,两岸开放各项交流以来,两岸新闻界发挥了报晓迎春、先驱破冰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两岸主流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真实地反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方面面——政治对话、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共扬、科技互通……每一个两岸交流的场合都少不了两岸媒体的参与报道。可以说,两岸新闻交流是两岸交流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之一,两岸新闻交流融于两岸大交流之中,汇聚了两岸交流的正能量,充分发挥了两岸交流合作传导助推作用。2013年12月22日,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央  相似文献   

18.
热点资讯     
首届两岸四地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届两岸四地青年论坛5月10日在北京大学开幕,来自北京高校的两岸及港澳四地青年学生围绕文化、经济等主题进行研讨。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澳门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北京高校11个港澳台学生社团协办。论坛以"创·四方"为主题,议题多涉及两岸四地间两地或多地的交流互动,如"两岸三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大陆与台湾的文化借鉴和交流"、"香港与内地城市化对比与交流"、"从港澳与台湾的异同试探‘平潭模式’的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两岸文化教育互动日趋热络的全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签署“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呼声愈来愈高,但两岸当局对此态度却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形势下,两岸间有必要“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推进该协议的签署.两岸可先行签署《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随后再逐步扩大到文化创意、学术交流、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协商谈判,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整体框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
<正>去年"5·20"以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再次乌云笼罩。民进党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岸官方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中断,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两岸民众切身利益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两岸关系何去何从,两岸各界高度关注。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两岸关系趋于复杂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