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台湾方面实际控制的太平岛,被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7月12日裁定为"礁"后,虽然蔡英文当局迫于岛内民众压力做出了"绝不接受"等表态,但其维护包括太平岛在内的中华民族祖产的意志不坚定,态度暧昧。在此情况下,台湾屏东县渔民郑春忠等人自发组织"保南海、护渔权"登太平岛行动。7月20日,5艘渔船从屏东出发,除1艘因故障中途返航外,其余4艘苦行6昼夜860海里后,到达了太平岛。但出乎意料的是,台防务部门以太平岛是"军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5)
正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发起的南海仲裁案,7月12日作出了所谓"最终裁决",不仅声称"中国在九段线范围内主张的历史权利没有法律依据",还声称包括太平岛在内的南沙群岛的所有海上地物均为"礁岩"。在这场"南海仲裁"闹剧中,台湾民众进一步认清了两岸才是命运共同体,呼吁台新当局抓住契机破解两岸关系僵局的声音空前高涨,希望两岸联手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3.
4月10日,台湾"亚东关系协会"与日本交流协会在台北举行第17次渔业会谈,并签署"渔业协议"。协议是在日本非法"国有化"钓鱼岛以后,中国大陆采取行动坚决捍卫钓鱼岛主权,日本面临来自海峡两岸共同保钓的压力下,不得已而做出的让步与妥协。台湾渔民虽然通过协议获得了"渔权",但这种权益的基础并不牢固,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日  相似文献   

4.
宁清同 《新东方》2015,(2):7-12
我国强化南海渔业权之国际法保护具有完全的正当性,有充分、确凿的证据表明:我国在南海九段线内享有自然资源主权,我国渔民在南海享有历史性权利;为强化南海渔业权的国际法保护,须适度调整"韬光养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原则,转而实施"积极开发,强化主权,欢迎合作,争取和平"之方针;须大力宣传并主张我国渔民在南海之传统捕鱼权,积极行使我国对南海之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权,对造成严重后果之侵权国适时采取经济制裁,对经常造成严重后果之侵权国适当运用对等报复措施,努力争取《公约》明确肯定历史性规定。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5)
正摘编自7月16日香港《大公报》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前,岛内舆论对民进党当局的南海政策颇为担心。不仅在于民进党上台前对太平岛事务漠不关心,还嘲笑马英九登岛宣示主权,更因为其上台后一再重申"三原则":一、南海各声索方对南海领土与海域权力的主张,都必须依照国际法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相似文献   

6.
南海渔民是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也是我国南海领土主权的宣扬者,其在南海海洋经济与政治发展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南海渔民遭遇海难时,除了普通主体所进行的合同救助外,国家主管机关也需对其进行行政救助。但海难行政救助的类型不同,国家主管机关对南海遇难渔民报酬请求权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基于保护南海渔民权益的考虑,可以引入政策性渔业保险,设立南海渔民强制救助损害赔偿基金,尽量减轻南海渔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5)
正不管什么人、什么机构、想干嘛、干什么、怎么干两岸坚决对南海仲裁案说:不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议。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随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和海洋开发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南海周边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纷纷对南沙群岛提出全部或部分领土主权要求,其中部分国家派兵占领部分岛礁。南海问题由此产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作出非法无效裁决,声称中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没有法律依据,企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对包括太平岛(台湾实际控制)在内的所有南沙岛礁都裁定为"礁"。这一非法裁决结果,不仅招致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也引起两岸同胞的一致挞伐。但蔡英文当局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却引发岛内强烈反弹。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5)
正摘编自7月16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蔡英文当局欲靠拢美国及日本来对抗大陆,所以才心存侥幸,欲借由仲裁案的机会,完全放弃南海主权及权益,指望美国保留太平岛的地位,好让民进党以所谓的"事实占有"来呼拢民众。殊不知美国另有盘算,以矮化太平岛为"岩礁"当作祭品,一举将南海所有岛屿定调为岩礁,故完全没有划分专属经济区之可能。  相似文献   

10.
雷蕾  周斌 《协商论坛》2016,(7):52-55
2016年7月12日,应菲律宾单方面提出设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罔顾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出并公布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上演了一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然而,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拥有坚实的历史和法律根基.尽管近代以来曾屡遭外敌入侵,但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南海主权争议正是因为美国基于霸权利益的政治和外交干涉,正在变成东亚区域安全脆弱的根源。虽然美国在嘴上口口声声地说是为了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担心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围绕着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区域安全与合作的难言之痛。不仅是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即便是东盟国家内部,例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之间也存在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解决这些争议,不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6,(5)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指出,菲方对于南海仲裁案的做法不合法、不守信、不讲理。同时,驳斥了部分大国提出"中方企图南海军事化"的言论,提出"军事化的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的著名论断。由于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使得南海海域成为诸多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台湾地区从马英九上台后便强调其南海主权,且有意推动与大陆的南海开发合作。这给两岸解决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虽然两岸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阻碍,但在南海问题上,两岸的合作既有利于维持中国的海洋权益,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法律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的重要作业渔场。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是解决南海争端的重要着手点和突破口。两岸南海渔业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但这一合作必定面临诸多内外因素阻碍。内部因素是两岸主权共识缺失、互信基础薄弱、沟通渠道有限;外部因素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分化和美国的阻扰。然而,南海渔业资源北衰南兴的现状与外来侵渔的紧迫形势决定了两岸加紧合作共同维护南海渔业资源主权权利是必要的。目前两岸在政策、法律和技术层面的一致性、默契性和互补性也决定了双方南海渔业合作是可行的。两岸可基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搭建的制度化平台,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南海渔业工作小组,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构建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4.
童伟华 《新东方》2012,(3):14-17
主张和维护南海主权,除了以历史依据维权外,必须同时加强对南海的有效治理。应设置地方政府强化主权,即在南海岛礁设置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加强对南海的实际控制。要重视对南海特别是西沙的经济开发,以经济开发凸显主权,推动南海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同时应以严格执法和司法维护主权,以军事存在保障主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有效维护南海权益成为两岸共同责任。南海主权主张相同、政策相似以及"一中共识"为两岸南海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两岸长期对峙、外部势力干扰、台岛内部纷争又为两岸南海携手制造了障碍。两岸应坚持"先易后难、先民间后官方、先经济后军事、先功能性后政治性"总体原则,稳步推进南海合作向前发展,共同维护南海"祖权"。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对南海断续线(或称u形线)的法律地位基本是认同的,即认为是中国南海的"疆域线",或称"岛屿归属线",它表明线内的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皆属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此外,海峡两岸在维护南海主权方面也表现出默契,两岸学者曾多次在有关南海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过相互合作的愿望.近来海峡两岸已从昔日的对立状态逐渐开始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正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出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于北京时间7月12日下午在荷兰海牙作出所谓"裁决",不仅声称"中国在9段线范围内主张的历史权利没有法律依据",还声称包括太平岛在内的南沙群岛的所有海上地物均为"礁岩"。对于无视事实依据的非法"裁决",大陆方面"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的坚定立场始终如一,而台湾方面在"裁决"前后立场表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后,7月12日,海南30艘渔船自发组成2个编队6个小组的捕捞船队,远赴南沙开展捕捞生产活动。7月29日,捕捞船队安全返回三亚水产码头。这次大规模的捕捞活动既是宣示主权,也是海南渔民从事正常的渔业生产,探索深海捕捞新路子。过去,海南渔民远洋深海捕捞多为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经济效益低,还时常受到某些邻国的骚扰,抓人扣船是常事,甚至还有渔民被菲越军人枪杀。渔民在自己的领海从事渔业生产没有安全保障,情何以堪?这次组队捕捞,有综合补给船带队,有国家渔政船保驾护航,渔民们扬眉吐气,积极性高涨,许多花甲之年的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7,(4)
南海争端使潭门渔民走入公众视野。潭门渔民为捍卫我国南海权益做出的特殊贡献不言而喻,但是基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渔民对于综合效益的追求,以及潭门镇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潭门渔民转产转业已成为大势所趋。潭门渔民的特殊性使其转产转业不仅要寻求渔民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点,还要寻求渔民安全与维护南海权益的平衡点。因此,潭门渔民的转产专业需要做出合理的产业规划方向,走出一条潭门渔民转产转业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以保护自由通航为由逐步介入南海的争端,并将此作为实现其亚太战略的一种手段。美国的介入对中国南海主权权益的维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危及中国战略安全利益,增加中国收回南海主权的难度,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坚定地表达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并采取了切实措施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与东盟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有针对性地应对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